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梅州興寧的美食

梅州興寧的美食

風味小吃

說明壹下:北方人稱為“糕”的濕面粉制品客家人稱為“板”,客家人說的“糕”是餅幹。

砸棕

如果妳明白客家話中,砸是壓的意思,妳可能已經明白這是壓制的棕子,這就對了!把糯米飯放在木格子裏壓實,放在油鍋裏去炸,讓我再壹次相信妳的智慧,妳從圖片上看明白,必須不停地翻轉,使砸棕變得金黃。軟和香是砸的特點,如果妳擔心小豆豆,我要說妳也是對的,只是可惜了。。

溜鍋板

溜鍋板是個很形象的名詞,它的做法是把粘米調成稠糊狀,用湯匙挑 起順著鍋壁溜下去沸騰的熱油湯裏去。壹般是放鹹味,但也有放甜味的,依各人所好這種方法做成的面食,又軟又滑,口感好極了。如果再加點正宗的客家水鹹菜。。。。。。嘖嘖!!

石馬番豆

番豆者,花生也。石馬地方的人民用壹種頗為奇特方法來制作番豆:先用老屋的磚頭泥(必須是帶硝性的)搗碎加鹽和番豆在壹塊熬熟,撈出又在同樣的泥粉裏滾,混上米漿使泥粘實番豆,曬到半幹,即放在壹種特殊的竹容器用火烤,直至幹透。這樣制作出的花生,味道之奇香絕不是市場上的紅泥花生可比。可惜因其制作復雜,食用易粘泥,已經鮮有生產。

雞頸板

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團,放入熱油鍋裏,用鍋鏟壓拍,然後把它翻過來用鍋鏟壓拍,不斷重復,把它壓拍成薄片煎熟。趁熱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細細卷好。用刀切成壹圈圈豎起,喲!還真的象雞頸呢,吃壹口,又香又甜!

蘿蔔板

蘿蔔具有消痰化氣的功用,味道清甜而價格低廉,深受客家人的喜愛。用蘿蔔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蘿蔔板,是客家人的年糕。依各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蝦仁、香菇、豬肉等配合蘿蔔的清香,倒上兩碗老酒,是興寧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享受。

田艾板

這是壹種生長在田埂的艾搗爛和上粘米粉做成的小吃。田艾的味道甘中帶著特別的芳香,入口細嚼,喉間鼻裏盡得享受。小時候,常跟姐姐去撥田艾,印象最深的是長在沙堤上的田艾,胖乎乎的,用它的做田艾板,特別香。

釀豆腐

這也是走向各地的四菜之壹,只是外邊的豆腐,實在太差勁。用山泉水做的,那才是掉在灰裏“拍不得、吹不得”的“高尚”豆腐,配上頭刀肉餡,細火慢煎。。。來了!釀豆腐壹碗!!

在現代,釀豆腐為興寧人過年必備的菜肴,根據興寧人的習慣,豆腐取“付唔園”(即怎麽都給不完之意)。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客家四菜之壹,隨著開放之後的交流,梅菜扣肉已走向各地餐桌。網友基本上能夠吃到了,它的變種有水晶扣肉、香芋扣肉等。就我個人來說,梅菜扣肉比較好吃,再肥的肉也不膩人。

黃板

興寧北部山區,有壹種只此壹家的獨特稻米,叫珍珠米。它米粒比大米小呈黃色,產量極低,很少人種。但是用這種又叫禾米的做板,卻有壹種非常獨特的香味,初到北部山區的遊客,壹定會嘗嘗這種小吃。雖然它不壹定是最好的,但它絕對是獨壹無二的。

蓼花

蓼花的做法,我說不清楚,它是壹種松脆香為特點的小吃。它是真正的興寧小吃,我查找過它的資料,解放前就已經很有名了。它不知用什麽方法把粉面搞成壹種很特別的松脆,表面再沾滿芝麻。壹口下去,“哢嚓”聲響,頓時滿嘴留香。

珍珠紅

它曾經代表著興寧最高榮譽,二十年前就在國際上拿過大獎,那時還沒演化到拿獎可以用錢買。它是壹種黃酒,用壹種特有的珍珠米釀制而成。

雞炒酒

不是每個人都能把酒炒好,從選酒取雞到挑姜都很有學問。恰巧能遇到壹位好師傅,他炒的酒肯定是酒氣雞味姜香,喝起來,以碗論。它有三個待點:補身子、特別香、特別順口。

雞炒酒經常被興寧人用作產婦坐月子之用;另當有家添男丁的時候,該家就將雞炒酒炒上壹大鍋,發於全村每家壹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