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謀遠慮的清代首富胡雪巖
他是官商財權兼備的紅頂商人代表,也是晚清商人的化身。馬雲指出,財權不能是全部,只能選其壹。
這也是俗語裏的主角:“做官,讀曾國藩,讀胡雪巖做生意!”
清末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年間,外患、內憂、國庫空虛,正是商人需要扶持的時候。
胡雪巖,原名方廣,1823年生於安徽績溪湖裏村。他家很窮。起初,他是壹名銀行職員。憑借過人的眼光和智慧,短短十幾年,在政商兩界如魚得水。他開設了富康銀行、四興銀行、慶余堂銀行,資本總額超過2000萬銀元。他是當時的“清朝首富”。
我在浙江的時候認識了捐八官的王有德,坦誠地認識了他。他是政府巡視的幕後主使。隨著這個王有德政治地位的上升,他開設阜康銀行,從事絲綢生意,統籌杭州財政,成了杭州的財主。
王有德戰敗後自縊,支持左派,捐糧捐錢。有壹次,他花了很大力氣,收集了十萬噸糧食證明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左的賞識。
胡雪巖故居
八國聯軍入京,鹹豐十年,抓住機會發展洋務,購買洋槍,聘請法國專家做福州船政。同治八年,第壹船“萬年青”正式出海,同治十年,“鎮海”出海,舉國歡慶。
左奉命收復新疆時,先後六次向洋人借款,***計1870余萬元白銀,其中利息占壹半。1866年,他創辦了上海礦務局。
在左的推薦下,她獲得了二等慈禧太後的黃衣,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他的政治生涯起伏不定。他對人和他生活中的人很有眼光。他快速多變。早在創辦富康銀行時,他就看重清遠銀行的劉慶生。當他發出正式票時,他知道降低價格,換壹大筆錢是沒有價值的。俗話說“先要錢,後要名”,讓富康使出渾身解數。
在這個戰爭年代,軍隊在跑,我知道政府背後的情況。我也知道世界上只有“平”的人才能做生意,才能做慈善,才能開粥廠。開設了胡慶余堂,引進了14種中藥,免費贈送了溫、沙瑤等基本太平藥品。借助這壹戰局,胡大山等人壹舉成名,被封為“北有同仁堂,南有慶余堂”。
在左洋務的幫助下,阜康銀行在世界各地開設了23家分行,成為穩定的資金鏈。
據說這個胡雪巖也很浪漫。有十二個妻妾,都是如花似玉,英俊體貼。胡慶余堂和他辦的絲廠都和妻妾有關。這個胡慶余堂有兩個版本。
首先是給妳生病的妻妾更好的治療;
其次,據說他的壹個老婆原來是大藥房的女兒,他的懶叔叔劉不才掌握了幾個沒有流傳下來的秘方,於是胡雪巖買來開了胡慶余堂。
胡雪巖也很愛他的妻子。他花了幾萬銀子建了壹座“角樓”,折算成人民幣,相當於壹座近千萬元的建築。
這個商業奇才成了左和何的最佳搭檔,卻引來了競爭對手李鴻章和洋務運動中的兩位著名大臣盛宣懷,他們展開了壹場戰爭遊戲,即戰爭派與和平派。
1883年,中法戰爭期間,李鴻章推行“左”傾政策
1885年,左在西南邊陲重鎮南關勝利後,清朝“不戰而敗”,法國“不戰而勝”,簽訂了有利於法國的條約。
1885年9月,左病逝,駛往福州北門黃花亭。
李鴻章指責胡雪巖借外債吃回扣,慈禧下令發家致富!
胡雪巖的壹生很有戲劇性。短短幾十年,他從壹個銀行家變成了清朝著名的丹頂鶴商人。
他說:生意越來越難做,越難越有機會。關鍵是妳的眼光。妳看到壹個省,妳在壹個省做生意,妳看到全中國,妳在全中國做生意,妳看到全世界,妳有機會在全世界做生意。
他雖然聰明,與官場人物交往密切,但由於不懂官理,剛愎自用,成為左派與李鴻章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成為李鴻章“先滅左,後滅胡”策略的犧牲品。這實在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