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中期,美軍率先研制出反潛航空核深彈Betty,采用W-7核彈頭,爆炸當量為0.5-65438+10萬噸TNT。這些航空母艦是A-1突擊者攻擊機和S-2追蹤者反潛機。但美軍很快在1960放棄,生產了225件。
此後,美軍研制了馬克101露露反潛航空核深彈,采用W11核彈頭,爆炸當量為1.10000噸TNT,19765438+。炸彈長2.29米,直徑0.46米,重540公斤。其航母包括P-2海王星和P-3獵戶座反潛機,а-3天空勇士和а-4天鷹攻擊機,甚至還有SH-3海。
面對美國的行動,蘇聯也不甘示弱。20世紀60年代初,蘇聯歷史上第壹架反潛航空兵由總設計師адзахаренков紮哈·倫科夫研制。
5ф48反潛航空核彈的研制成功,是專門用於摧毀敵方潛艇等目標的航空彈藥領域當之無愧的技術突破。與眾所周知的深水炸彈不同,它具有壹些無可爭辯的優勢,如威力大(可摧毀水下最深處500米的潛艇)、命中精度高(在反潛艇員瞄準下圓誤差概率最大為500米)、目標多(不僅可攻擊潛艇,還可摧毀水面或地面目標)、起爆方式多樣(空中起爆、水下起爆、接觸起爆), 使用簡單(可在艦載機以各種高度和速度投彈時作戰使用),安全可靠(完全滿足部隊對使用、儲存和運輸的嚴格要求)。
研制成功後,5ф48反潛航空核彈已成功進行了各種類型的試驗。項目代號為“戰利品”,主要在黑海艦隊克裏米亞半島附近的蘇聯空軍71靶場、黑海艦隊淺水(查達角)和深水(梅加諾姆角)海軍靶場進行,全蘇技術物理研究所、空軍第八國立研究所等相關部門協助。
5ф48核彈靶場試驗的樣本配置不壹樣,單兵戰鬥裝藥配置沒有裂變成分。從尺寸和重量參數、彈體外部密封和內部質量分布來看,與普通航空炸彈基本結構相似,口徑與航空爆破彈藥口徑系列壹致。主要安裝在艦載機機艙內的波束彈架上,在配套的海軍航空兵飛機(別-12水陸兩棲飛機,伊爾-38反潛機)上。
為了保證炸彈入水造成的過載在規定範圍內,反潛航空核彈結構中專門安裝了新型降落傘系統,實現炸彈在飛行中的氣動制動。當炸彈飛到壹定高度,進入下墊面(海洋或陸地)時,降落傘系統根據炸彈內部自動裝置發出的指令自動打開,開始使用。當彈頭接觸到水時,降落傘系統會自動彈開炸彈。
新型反潛航空核彈與艦載機之間有內置的機電連接。飛行員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和控制炸彈引爆類型(水下、空中或接觸引爆),也可以在艦載機發生事故時實施“非引爆”轟炸,以避免難以想象的災難性後果。為了全面掌握空中飛行過程中和炸彈入水時外界因素的影響信息,監督內置自動裝置的效能,所有5ф48試驗樣品都裝有無線電遙測裝置,其中大部分是自動記錄儀。上述核彈樣品還配備了照明示蹤管,並借助地面測量系統,提高了測試對象外彈道的測量質量。
根據試驗條件,對5ф48反潛航空核彈的試驗樣品在飛行、海上、地面三個靶場進行試驗。前兩項分別在工廠和國試階段進行,第三類只在國試階段進行。
飛行試驗階段的基本任務是:確定反潛航空核彈的氣動和彈道性能(根據飛行馬赫數變化時炸彈側向阻力系數的依賴程度、特征時間、技術耗散的大小、外彈道測量結果的處理信息), 確定降落傘系統傘衣結構的透氣性(保證炸彈在既定使用條件下以允許速度入水時,降落傘系統激活後攻擊過載數據計算的準確性),確定炸彈在平靜條件下入水時的攻擊過載, 檢查炸彈部件的抗沖擊性能(根據過載數據自動記錄儀解碼的信息和潛水員打撈的彈藥樣品目測結果),檢查炸彈在空中運動階段(根據無線電遙測結果)和入水後水下運動階段(根據既定爆破深度)的內置自動裝置功能正確性。
海試的主要任務是:檢查彈體的牢固性(根據核彈在極限下潛深度的水動力測試結果),確定核彈在海水中的下潛速度(根據深水靶場的水動力測試結果),確定無裂變成分彈藥的實際爆破深度(三個水下測深儀獲得的氣泡參數)。
實驗室和自然條件下地面試驗的主要任務是:確定降落傘系統在機械和氣候因素作用下的穩定性、牢固性和穩定性(根據試驗臺和實驗室的試驗結果),確定炸彈在機械因素作用下的穩定性、牢固性和穩定性(根據汽車裝載後運輸儲箱和飛機貨艙掛載後多次起降條件的試驗結果),確定炸彈在氣候因素作用下的穩定性和穩定性。
新型反潛航空核彈靶場試驗的組織實施遵循嚴格的程序,空軍71靶場、空軍第八國立研究所、黑海艦隊靶場、空中和海上保障單位、研制人員和相關部門進行了精細而嚴格的分工協作。
在組織飛行試驗時,應進行相關的準備、協調和實施。主要包括:制定工廠和國家測試的實施程序和方法,制定參與海空測試保障的機構之間的靈活合作計劃,制定所有靶場測試的飛行員保障計劃,明確飛行員在執行每次測試飛行時的任務,確保指揮所與飛機和浮動設備之間的無線電通信,協商測試產生的輻射的無線電偽裝實施規定,確定海軍靶場浮動設備的部署方式和順序。模擬靶場情況的水下測量方案、炸彈爆破深度和效果、潛水員搜尋打撈工作的保障和實施、試驗期間的外彈道測量和無線電遙測技術及設備部署方案、試驗材料技術保障方案,以確定將打撈上來的炸彈試驗樣品從浮動設備碼頭運送到空軍71靶場的路線,並使用所有必要的設備和材料。
飛行試驗的具體順序如下:準備試驗用彈(全蘇技術物理研究所專家負責工廠試驗,空軍71靶場專家負責國家試驗),制定試驗飛行計劃並將試驗地點和條件通知空軍第八國家研究所和海軍靶場的戰鬥值班人員, 準備飛機及其機組人員按照既定任務執行每次試驗前的物資部分準備工作,由Tu -16A(沃耶沃丁機長)、Tu -22(巴布金機長)向既定目標投彈。 米-4直升機機組人員(米先科機長)在淺水靶場上空確定炸彈入水位置,投放浮標;深水靶場部署了帶水下測深儀的浮動設備;測量了反潛彈的水下爆破坐標;測量炸彈在飛行軌跡中的外彈道坐標,並對獲得的數據進行精確分析;對炸彈在飛行過程中發射的信號進行無線電遙測,並對獲得的數據進行解碼;並在試驗結束時進行了水下搜索和打撈工作。用車輛將打撈上來的零件運送到空軍71靶場,將運送到靶場的彈藥拆開目視觀察,對過載自動記錄儀的相關數據進行解碼,由專家系統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
1963年底,5ф48反潛航空核彈國家試驗部際委員會綜合總結試驗結果,認為反潛航空核彈經受住了所有國家試驗,建議列裝海軍航空兵。委員會主席少將·基塞利夫(來自空軍71靶場)、副主席沃夫琴科(來自全蘇技術物理研究所)及全體成員簽名。
在33個中心代表的協助下,空軍12局制定了5ф48反潛航空核彈使用手冊,規定擬編飛機為Bie -10、Bie -12水陸兩棲飛機,彈重1600 kg,彈架重78 kg。為了保證可靠的戰鬥使用,艙內溫度為65438±02攝氏度。空氣或接觸爆破視具體情況而定。入水後爆破時機(延時)110-120秒,水下爆破深度200-400米,潛艇殺傷半徑600-700米。炸彈離機15秒後,載機自動關閉艙門緊急離開。1964年,蘇聯海軍黑海艦隊航空兵開始裝備5ф48反潛航空核彈。為了攜帶核深彈,對Bie -12飛機進行了改裝,新機型命名為Bie-12 ск。該型核深彈裝備了3個遠程反潛航空兵團和2個反潛航空兵旅。1970年,蘇軍開始裝備新型反潛核彈рю-2(8ф59)скат。與之前相比,其艦載機除其他反潛機外,還可以是伊爾-38、圖-142、卡-25 плю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