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時期的皇家飲食:唐玄宗也是壹個吃貨,也是壹個有學識的吃貨。
說起盛唐時期的皇家美食,就不得不提唐玄宗的餐桌。上面的美味不僅能拴住唐玄宗的胃,還能俘獲楊貴妃的心。
在唐朝,皇糧局負責皇帝的禦膳。除了馮玉等管理人員外,僅負責烹飪主食的就有16人,供應主餐的人數多達840人。這些從全國各地招募來的美食家盡力為他們的主人提供精美的膳食,確保遵守春肝、夏心、秋肺和冬腎的食物禁令。
唐玄宗的飲食習慣與他的執政風格壹致。他前期吃,後期吃的肆無忌憚。在開元時期,他節儉,在天寶時期傾向於奢侈。開元七年(公元719年),他看到壹個衛兵將剩菜倒入下水道,這與《棒殺》中的情形幾乎相同。但是在天寶時期,他給安祿山的美味佳肴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然而,不管復雜和簡單,他的口味仍然以胡菜為主,面食吃餅多,肉類吃鹿和羊多。
《舊唐書》記載:“貴人備食胡”,而胡餅是唐玄宗時不可或缺的佐餐食品。這種以面粉、芝麻和洋蔥為主要原料的食物是當時餐桌上的時尚,唐玄宗更是愛不釋手。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唐玄宗逃到鹹陽集賢宮,沒有東西吃,就用“胡餅”充饑。《資鑒》記載:“當太陽到中國時,世界上仍然沒有食物,楊從城市提供蛋糕。”看來,楊對自己主人的飲食愛好非常清楚。雖然逃跑很困難,但他還是找到了幾家商店,並得到了主人最喜歡的食物。
說起胡餅,使人想起唐玄宗在廬州駕車時與長安城家好弟子飲酒的故事。據唐玉林說,唐玄宗當時喝了三艘銀船,“做了壹個巨大的填料,然後騎走了”。這種巨型餡料是什麽食物?目前很難理解。後來人們發現,這種巨大餡料的關鍵是“巨型”,在《湖菜系列》中,只有《酉陽雜》中記載的“羅比”與它相符。“酉陽雜劇”用“笨重”壹詞來形容這種食物,突出的是“巨”。這種食物是當時長安非常流行的小吃,是從波斯傳入的。它充滿了餡料,可以蒸和烤。品種為“櫻桃比羅”、“天花比羅”和“螃蟹比羅”。如果妳看看唐玄宗當時的飲食方式,我想他永遠不會放棄他已經愛上的食物。
在不同的季節,唐玄宗後宮中的廚師還會調整面食的模式,尤其是在節假日,各種美味的面食都會端上禦廚的餐桌。每年的8月5日是唐玄宗的生日,當時被稱為“錢球節”。在慶功宴上,壹碗面條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唐玄宗喜歡吃的“壽湯餅”,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長壽面。這碗面條隱藏了壹段悲傷的過去,揭示了唐玄宗同情和忘恩負義的壞習慣。開元後期,王皇後的寵愛逐漸下降,她相當不安。她向丈夫哭訴說,她的父親用壹件短袖上衣換了壹桶面粉,給他做了壹個生日湯餅,但唐玄宗已經忘記了這碗面條。後來,她挑毛病把皇後廢成了庶人。
《開元天寶遺事》記載了唐代玄宗節日的許多特色小吃。每年端午節期間,皇宮都會“制作湯圓”,並將其儲存在金盤中。做壹個小角度的蝴蝶結很棒很可愛。如果妳用箭在盤子裏射壹個粉紅色的球,獲勝者將獲得食物,粉紅色的球會很油膩,很難射出。“用糯米做的面球,裹著芝麻,在油中油炸,就像麻球壹樣。牛角小米就是現在的粽子。在元宵節的第壹個月的第十五天,皇宮會制作“面條”和“蠶繭”,這是壹種帶餡的饅頭。
從唐玄宗賜給安祿山的“金銀餛飩”來分析,這也是唐玄宗的普遍做法。想要提升品味的時候來壹碗也是不錯的選擇。在杜甫的詩中,記載了當時流行的另壹種宮廷美食“槐葉寒淘”。《唐六經》中記載了這種涼面,說:“官員下令在夏天對槐樹的葉子進行冷洗。每天早上,妳會吃九種以上的食物,並為他們提供膳食。”這種細面條是用槐花嫩葉搗碎後加入面粉制成的。煮熟後,將其浸泡在冷水中,並加入調味料調味,可謂解暑的最佳產品。生活在唐玄宗年間的杜甫說:“君享夜涼,味當適時。”可以看出,當天氣難以忍受時,唐玄宗的餐桌上有時會有壹大碗“槐葉寒淘”。
當然,唐玄宗不是素食者。他對肉類食物更感興趣,尤其是鹿肉、羊肉和野豬。因為,除了宮廷購買和來自全國各地的禮物之外,唐玄宗也有打獵的習慣,鹿和野豬是常見的獵物。《太平廣記》記載了兩位為唐玄宗寫生的畫家。壹個是陳紅,他曾為唐玄宗的《射雕》寫過劇本。另壹幅是魏吳優,畫的是唐玄宗“壹箭雙雕”的英雄氣概。《舊唐書》和《宗室誌》也記載,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秋,唐玄宗在近效鹹陽平原狩獵。“有壹只大鹿在它以前的身體裏茁壯成長,這與通常的大鹿大不相同。它被命令用弓射它,它立刻被射了,它被廚房的官員煮了。”先打獵,再燒烤,這種遊戲可能是唐玄宗的最愛。畢竟自己抓到的獵物味道會更好。
熟羊腿是唐玄宗人的另壹個最愛。《劉二家舊聞》記載,為太子時,曾與唐玄宗共進晚餐。禦廚準備了壹份“羊臂”和壹盤胡餅。當恒力用刀切羊腿時,羊油弄臟了他的手。他用胡餅擦了擦手,吃了起來。唐玄宗滿意地說:“幸福的生活應該珍惜”。羊的手臂實際上是壹條煮熟的羊腿。嚴格來說,它是羊的前腿。雖然它不像後腿那麽肥,但它有更多的瘦肉和膠質,這使它更有嚼勁。值得註意的是,這壹次,唐玄宗沒有禮貌地用筷子夾起蔬菜,而是用刀吃肉,這進壹步展示了唐玄宗餐桌上的胡風。
作為壹個超級美食家,唐玄宗並不迷信後宮廚師的技藝。有時,他換種方式做壹些新的食物。唐代顏路的《雜記》記載了唐玄宗發明的壹種新配方:玄宗命射官射鮮鹿,用血煎鹿腸,稱為熱絡和。這種由鹿血和鹿腸制成的食物補腎作用很強,吃多了肯定會流鼻血。然而,唐玄宗對這項專利非常自豪,曾將其作為獎勵送給安祿山、哥舒翰等軍事將領。壹方面是安撫人心,更多的是炫耀他的手藝。
古時候叫“切生魚片”,最早切生魚片的好材料是鯉魚。雖然喜歡這道菜,但他不吃鯉魚,因為他姓李,“鯉魚”與“李”諧音。他是在開元三年(公元715年)為了避免它,他改為吃鯽魚。根據《酋長雜記》中的記載,在他送給安祿山的物品中,有“帶刀鯽魚”,而北宋《宣和畫譜》中的繪畫目錄則載有“明太祖圖”,唐玄宗愛吃生魚片是不爭的事實。
壹桌美食,沒有湯,就像壹座沒有水的山,失去了靈氣。在唐玄宗的飲食中,自然有壹道美味的湯。值得註意的是,唐玄宗最喜歡的湯不是酸辣豬肚湯這樣的純湯,而是繼承了古代烹飪的傳統,即藥食不分。餐桌上的每壹碗湯大多是滋補身體和擺脫疾病的好方法,這表明每個人都希望在和平與繁榮的時期長壽。
李的女婿鄭平很早就生下了,李很愛他,就把唐玄宗賜的“甘露湯”給了鄭平喝。《海錄破事》記載這碗湯的功效時說,鄭平喝了之後,太陽穴會“壹夜消失”。喝了這碗湯,我相信喜歡養生的唐玄宗壹定有壹頭讓貴妃著迷的黑發。後人發現了這種湯的制作方法,說是用何首烏、鹿血和鹿腱制成的。也許它只是這碗湯的秘方的冰山壹角,因為無論廚師準備的“瓊漿玉液湯”有多高級,都沒有人能比得上今晚喝下去的湯,明天早上所有的白發都會消失。
《酉陽雜記》記載,唐玄宗賜給安祿山的食物清單中有幾份唐玄宗秘方。其中“金石靈湯”用於清熱降火,《千金翼》記載了本方的制備;五術湯似乎是壹種與道家養生有關的湯藥,配方不詳。從這份名單中,我們也可以壹窺唐玄宗的飲食愛好。他餐桌上其他不可或缺的食物有:壹種叫“寬尾羊洞”的肉幹、馬奶酪、蒸梨、野豬鮮和野雞。無酒不成席,唐玄宗最受歡迎的酒是桑葚酒和清酒。
如果把唐玄宗愛吃的這些零散的食譜整合起來,就可以稱為盛唐的“胡韓全喜”。這樣,唐玄宗的餐桌上就會出現:首先是面食:胡餅、羅比、飯團、粟米、面條和餛飩,生日時還會有壹碗生日湯餅,夏天還會有壹大碗涼拌槐葉;二是肉類:有羊臂、辣河、生鯽魚片、清炒野雞、紅燒野豬肉、寬尾羊洞等;第三是湯類:甘露湯、武術湯、金石靈湯等。第四,其他:馬奶酪和蒸梨;第五,酒水:桑葚酒和清酒;第六個是果盤。如果楊貴妃陪她吃,當然會有壹大盤美味的荔枝。
有這壹桌美味的食物和美麗的女人陪伴,唐玄宗的生活是幸福的。但在晚年,他熱愛美景和美食,但他壹點也不喜歡江山。他把美味的食物送給李,而滿頭黑發的李改變了他的方式來混淆政事;他把美食送給了安祿山。安祿山吃飽了肚子,補好了身體。反過來,他失去了他的國家,吊死了他的美貌。最後,當他從四川回到長安時,他不得不放棄這些美味佳肴。他甚至試圖不吃不喝地發財。
通俗地說,唐玄宗的生活就像壹碗來之不易的牛肉面,有肉、有面、有湯,堪稱完美。如果他懂得珍惜,咀嚼均勻,慢慢品嘗,他可以壹輩子喝湯,吃面條,吃肉。但是這個人,當碗端上來時,他先吃牛肉,最後,他只喝壹些清湯。人的壹生,是吃肉還是喝湯,只能自己把握。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