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日兩國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大米在兩國的飲食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國和日本都認為大米是理想的主食。中國是壹個農業大國。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喜歡吃米飯,尤其是在南方,這種習俗由來已久。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北方人主要吃小麥、小米和大豆等雜糧,但如果有大米,他們也喜歡大米。日本自古以來就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氣候和土壤都適合水稻生長。因此,整個大和民族壹直在吃大米,大米品種經過改良,味道鮮美,保存完好,以至於日本人民以大米為主食,喜愛日本大米。
2.對於面食,中國人是最早種植小麥的地方,各種面食都起源於小麥。小麥種植傳入日本後,日本人也由衷地喜愛面食,尤其是面條,在中國和日本都很受歡迎,但由於日本水質好,海鮮豐富,面條特別好吃。不誇張地說,面條起源於中國,但興盛於日本(最常見的方便面是日本人發明的)。說到面食,我不得不提到餃子,這是中國北方人的必備食物,尤其是在節假日,日本人也喜歡吃餃子。
第二,差異。
1,中國人吃大量的食物,而日本是適度的。中國人在家裏吃飯或請他們吃飯時,只要有客人,無論他們在哪裏,都應該註意盈余,而不應該根據主人和客人的實際胃口來準備,家人也應該如此。這種觀念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與日本食物相比,日本是適中的。當然,這是指在家裏吃飯或被邀請到餐館吃飯,尤其是點菜(或壹頓飯),胃口好的人吃得剛剛好,胃口大的人吃得少壹點,胃口不好的人吃得多壹點。即使剩下壹些,也不會浪費多少。這種適度的膳食有益於健康。
2.中國人喜歡熱菜,而日本人喜歡冷飯。這與兩國的風土人情有很大關系。中國的許多食品原料都是在陽光下保存的。當它們浸泡在水中時,它們很容易失去味道,需要用油加工。油性食物味道鮮美,易於消化。與中國相比,日本的冷凍食品比中國多,因為日本食品中有許多海鮮。不加工或減少加工,可以在不破壞維生素的情況下保持更多的新鮮度。海鮮本身含有鹽並具有壹定的味道,而鹽具有消毒作用,所以生吃也沒事(生魚片在日本非常受歡迎)。另外日本水質好,溫差變化小,寒冷地區不多,適合吃冷凍食品。
3.中國菜是鹹的,而日本菜是甜的。鹹菜適合大陸性氣候的中國。另壹方面,日本氣候溫和,四面環海,降水量大,空氣潮濕,除了在炎熱的時候不會大量出汗,所以甜食適合日本人的胃口。
4.中國人重視“吃”,日本人重視“看”。世界各國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經驗總結出了壹些“名言”,充分證明了中國人重視“吃”,日本人重視“看”。例如,中國認為用舌頭吃飯-品嘗味道,而日本人用眼鏡吃飯-觀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