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426人/km2
海豐雞鳴寺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
彭湃故居
銅鼎山旅遊區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
海豐縣地處廣東省東南部,西距廣州290km、距深圳197km,東距汕頭180km,水路至香港81海裏,水陸交通便捷,是粵東地區陸上交通要津。海豐取義於“南海物豐”。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縣。清雍下九年(1731年)劃出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陸豐縣。1988年3月成立汕尾市,海豐劃出沿海7鎮為市城區。1988年全縣轄19個鄉鎮和3個農林場,總人口69.23萬人,其中,男36.31萬人,女32.92萬人。非農業人口17.25萬人。漢族占總人口99.82%。海豐又是著名的僑鄉。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47萬人。(最新數據:全縣總面積1750平方公裏。現轄16個鄉鎮和3個農林場,人口74.6萬人,外來暫住人口20多萬人,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60多萬人。)
全縣總面積1750km2。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蓮花山主峰海拔1337.3m,蓮花山脈橫貫縣境北部。西北山巒疊嶂,中部為寬闊平原,土質肥沃,河湧交錯,有赤石、大液、麗江、黃江4大江河,東部瀕臨碣石灣,西部面向-。境內有長沙灣、高螺灣、九龍灣3 大海灣,海岸線116km。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氣溫220C,無霜期360天,年均降水量2389.5mm。
礦產資源
海豐自然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之稱。主要農產品有優質稻、番薯、大豆、花生、甘蔗、荷蘭豆、蓮藕、沙姜等;林果有荔枝、菠蘿、龍眼、芒果、梅、李、柑、甘蔗等;主要海產品有馬鮫、帶魚、龍蝦、貝殼等;有海岸灘塗3340公頃、漁塘水庫6660公頃,可供開發養殖鮑魚、翡翠貽貝、花蛤、對蝦、蟹、 蠔、甲魚、鯇、鯉、珍珠等。海豐礦藏種類較多。主要有錫精礦、鎢礦、水晶礦、綠柱石等;建築石料、沙、花崗巖和陶瓷粘土等蘊藏量豐富。 海豐自古民風淳樸,人文蔚然,為廣東歷史文化名城,全國13塊紅色根據地之壹。
海豐名人
在海豐這塊紅色大地上,誕生了許許多多著名人士, 有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0時期領導人、傑出的農民領袖彭湃;中華民國時期廣東軍政首領、粵系軍閥,中國致公黨創始人陳炯明;原中國致公黨主席、著名民主人士陳其尤及其繼任者政治活動家黃鼎臣;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飲譽世界樂壇大師、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馬思聰;中國戰地文學的開拓者、著名的革命作家丘東平;著名的壹代醫學名賢,地下黨員柯麟;著名的細菌學家、教授黎希幹;還有當代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潛艇第壹任總設計師彭仕祿,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著名的民俗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鐘敬文;中國南拳名師劉遠拔;著名歷史學家鄒小楊;厚黑哲學家谷希雲;壹代影後,中國第壹位女飛行員李霞卿;香港著名導演徐克;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實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船舶專家,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家黃旭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克復等等。
產業與現狀
改革開放給海豐帶來無限生機,帶來經濟騰飛。20多年來,海豐充分發揮毗鄰港澳、海外僑胞眾多的地緣人緣優勢,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與香港、臺灣、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韓國、法國、英國、美國等地區和國家建立經濟技術合作關系。到1998年底止,全縣建築14個工業開發區,初步形成以礦泉飲料、副食品、服裝、制鞋、建材、工藝、珠寶玉石加工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農業建成優質稻、蔬菜、甘蔗、優質果、水產養殖和畜禽六大商品生產基地,形成農林牧副漁綜合發展新格局。
海豐 敢為人先再造輝煌
海豐,中國第壹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全國十三塊革0據地之壹,廣東歷史文化名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這塊曾經譜寫壯麗革命詩篇,在中國現代史留下光輝壹頁的革命聖地,隨著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迅速發展,城鄉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市場貿易繁榮興旺,旅遊發展方興未艾,城鄉處處安定和諧、新風蔚然。當前的海豐經濟建設正保持著強勁的上升、發展勢頭,而且也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正處在發展的關鍵階段、黃金時期。
區域格局初步形成
經過近幾年來的建設、發展,縣城地區以科技工業園、金園工業區和金岸工業區為載體的工業規模不斷壯大,商貿、餐飲、旅遊、房地產等產業迅速發展,使縣城在全縣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出龍頭、輻射作用。公平、城東、鵝埠、可塘、梅隴等鎮的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專業化、產業化水平越來越高,日益成為名符其實的專業鎮。其他平原、山區、沿海地區的鎮(場)也立足資源優勢,大力開發、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旅遊業等特色化、專業化經濟,赤坑、小漠、後門等鎮已逐步發展成為該縣高效農業、海水養殖和旅遊美食專業鎮。尤其是地處偏遠的赤石鎮,近年來工業、農業、旅遊等產業齊頭並進,已成為該縣山區發展的壹個新典型。目前,壹個“壹鎮壹業”、各具特色、百花齊放、競先發展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已在該縣初步形成。
旅遊經濟成新熱點
海豐通過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建設了赤石田園沐歌溫泉度假村、鵝埠明月度假村、小漠金海岸旅遊度假村、後門金麗灣度假村和金海花園度假村等壹批大型旅遊項目,使全縣進壹步形成了旅遊開發、建設的熱潮。特別是在紅色旅遊上,經過近幾個月的宣傳、推介,海豐的紅色旅遊資源得到了進壹步的挖掘、利用,紅色旅遊品牌日益凸現,該縣已成為廣東發展紅色旅遊的熱點。
城鄉面貌煥然壹新
該縣圍繞“塑造海豐新形象”,連續開展了大規模的環境整治活動,使縣城的市政環境、行政服務環境和社會治安環境出現了嶄新的變化。目前,縣城的衛生環境和交通、公***秩序得到了有效的整治,出現了路道整潔,秩序井然的新氣象,凈化、綠化、美化、亮化水平進壹步提高;行政服務環境明顯改善,縣投資服務中心和各“窗口”部門真誠為客商服務,很多客商都表示很滿意;曾壹度較為嚴峻的治安狀況得到根本的扭轉,群眾-案件大幅減少,全縣城鄉日趨安定祥和,從而在全縣形成了優化、穩定、寬松的良好環境,進壹步在外界樹立了海豐的新形象。
2020年11月16日,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海豐縣榜上有名。
2020年6月,海豐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廣東片區)。
2020年5月29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海豐縣榜上有名。
2020年2月13日,海豐縣被授予2019年度廣東省衛生鎮(縣城)榮譽稱號。
2019年8月,2019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海豐縣在列。
2019年3月,海豐縣列入第壹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海陸豐片區)。
2017年12月31日,海豐縣上榜2017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魅力示範縣。
2017年2月21日,海豐縣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6年7月,海豐縣榮獲2016年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