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射陽特色美食、風景、古老風俗、神話、歷史

射陽特色美食、風景、古老風俗、神話、歷史

說媒

說媒又叫做媒,就是通過媒人從中說合,讓男女雙方***結秦晉之好。

請媒壹般是男方的事,若女方對婚姻也有意,則可以雙方派人互訪。

有時,女方的條件占優勢,甚至可以委托媒人介紹,讓男方"倒插門",叫"入贅"。

在古時,媒人又被稱為"月老"、"紅娘"。

說媒,確實需要壹種技巧。

媒人不僅要熟悉男女雙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力求"門當戶對",而且要能基本準確地向男女雙方及其父母反映情況,又要盡可能揚長避短,使雙方充分認識對方的長處,從而使雙方樂於達成嫁娶的協議。

就是說,要生就壹張"媒婆嘴"。

做媒人要勤於跑腿,從開始為男女雙方牽線搭橋之日起,要經常來往於男女兩家,傳達彼此的願望和要求,防止發生意外的變故。

習慣上男女兩家都有義務招待媒人。

媒人第二天壹定要去引導接親,稱之為"圓媒"或"發媒"。

謝媒錢的多少,視主家經濟狀況自行決定,但無論多少,均需用紅紙封好,稱為"紅包"。

過冬

冬至,也叫冬節、過冬,起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

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在冬至這天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在鹽阜地區壹般稱冬至叫過冬,並有大冬與小冬之分,小冬為冬至的前壹天,人們習慣於吃赤豆和紅瓜煮的豆糜子。

在冬至這天,人們還要做餅、蒸糕,大戶人家還殺豬宰羊,帶出嫁的女兒回家吃飯。

民間廣泛流傳"大冬大喜年,""過冬吃餅,過寒不冷;過冬吃糕,過寒不焦"的說法。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冬節食品。

"冬至亞歲宴"如吃冬至肉、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在冬至也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北方,在冬至這壹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進補的習俗。

在山東還有"冬至不把水餃端,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所以,冬至這天,各家各戶非吃水餃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