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貴州酸湯的做法 最正宗的做法

貴州酸湯的做法 最正宗的做法

貴州酸湯魚是壹道菜品,制作原料主要有鮮活魚、番茄、白醋等,美味可口,壹種酸酸的感覺。汁濃味鮮,魚肉細嫩,民族風味。因其口感獨特深受貴州人民的喜愛。今天為大家介紹壹下貴州酸湯,以供大家參考。

貴州酸湯的起源

顧名思義,貴州酸湯以酸為優,但這種酸並不簡單,以乳酸為基底,根據不同的原料,有著不同的復合酸味,清新、濃郁、鮮辣均有,而大家又以酸洌開胃為***同的特點,是壹種難得的。

貴州酸湯屬於貴州當地少數民族的特色美食,尤以貴州黔東南、黔西南及黔南苗族、侗族制作的“白酸、紅酸”風味更為獨特。酸湯類菜肴,在黔東南自治州各縣市、各民族都很盛行,尤以凱裏市區最為典型,故外界統稱為凱裏酸湯魚。

據說,最原始的酸湯是用釀酒剩下的尾酒發酵而成,後來改用米湯經自然發酵及其它更加豐富的做法制成。

酸湯按照民族可以分成苗族酸湯、侗族酸湯、水族酸湯、布依族酸湯等,其中以苗族酸湯最為著名,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酸香味十分豐富。

苗族同胞居住在大山裏,山高路遠,制酸湯取自高山上的泉水和自種的香糯米釀制而成,味型獨特、酸鮮可口,在中式烹調味中很難找到酸湯風味的味型。

另外,貴州酸湯的營養價值也不低,其中含有壹定量的酒石酸、蘋果酸、乳酸、乙酸、檸檬酸和少量的丁二酸,具有開胃健脾的功效;酸湯中豐富的礦物質主要是鈣、磷、鐵、鋅等,其中鈣和磷的含量較高,對保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維持骨骼剛性以及維持肌體的酸堿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難怪貴州當地的人講“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看來這句俗語還是有壹定科學依據的。

酸湯的各種分類

酸湯主要分為白酸和紅酸,其中白酸又分為米制白酸和面制白酸;紅酸主要分為毛辣角酸、紅油酸、辣醬酸、蝦酸和臭酸。

米制白酸

特點:

米制白酸有回甜,氣味芬芳,通常用於制作比較清淡的菜肴。

做法:

先將大米或糯米淘洗兩遍,取第二遍的淘米水倒入泡菜壇中,米加較多的水上鍋小火慢煮至米粒開花(半熟),然後把米濾出,將熱米湯(註意溫度要維持在40℃-50℃)倒入壇中,再倒入少許老白酸湯,加蓋碗、澆上壹圈水,靜置發酵24小時後即成,做法十分簡單。

面制白酸

特點:

面制白酸與秘制白酸味道相近,不過少了後者的米香味。

做法:

將用作發面的300克老面調勻放入盆中,加入5千克的溫熱水,混合後倒入鍋中,放置火上,邊加熱邊攪拌,再將100克糯米粉或玉米面、黃豆面、自發面用清水調勻,倒入鍋中,待鍋中湯汁燒沸,起鍋裝入土制的壇內密封存放壹至兩天即可(30℃時放置5天,25℃時放置7天,20℃時放置9天)。

毛辣角酸

特點:

又名紅酸湯,是以貴州當地壹種野生西紅柿——毛辣角為主料制成的酸湯,紅酸的酸味醇厚,色淡紅而清香。

做法:

將5千克毛辣角(壹種貴州當地的野生西紅柿,無野生西紅柿可用種植西紅柿代替)洗凈放入壇內,加入仔姜、精鹽各500克、大蒜250克、辣椒1千克、糯米粉100克及白酒250克,灌滿壇沿水加蓋,放置15天即可取用。取用時,將壇中原料剁碎成泥狀即可。

△毛辣角

更加簡單的做法是在白酸湯的基礎上,加上毛辣果等調制而來,味道層次要豐富壹些,但酸爽的本質是不變的。

紅油酸

特點:

紅油酸又名辣酸,其味葷厚,色鮮紅,酸辣可口。

做法:

以酸辣椒用油炒至見紅油,再加入新鮮西紅柿炒香出色後加湯熬制,入壇發酵而成。

辣醬酸

特點:

酸香回甜,色澤鮮紅。

做法:

酸辣醬是以鮮紅辣椒、魚、糯米磨制成醬,再加入少量精鹽和甜酒入壇發酵而成。用時以水調制或燒油調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