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特色小吃有那些
雲南特色小吃大全1.小雞煮稀飯 :小雞煮稀飯,是佤族普及面最廣、節慶或待客的最佳粥品。佤族地處雲南邊境山區,聚族而居,民風古樸,尊老愛幼,待客如賓。食俗粥上桌後,雞頭必須昂立粥中,由主人將雞頭獻給最尊貴的客人或年長的老人。客人應笑臉相接,不能拒絕,親日品嘗。吃此粥時,必飲低族傳統水酒,其樂融融。嘗粥,五味俱全,鮮甜滋潤,飯菜合壹,滋補強身,尤宜老幼體弱者食用。有養肝、滋陰降火,增加奶汁之效。 .2.梅花青豆糝 :青豆是大豆(黃豆)的嫩果實。它含豐富的蛋白質,其中含人體必需多種氨基酸,尤其以賴氨酸含量高。其制品卻不含膽固醇,可預防心血管病。雲南各地均栽種黃豆,但多為蔬菜食用。每年四五月間漸飽滿呈青, 摘回剝去外殼,顆顆碧綠可愛。炒吃,鮮嫩可口;煮吃,甘糯噴香。而青豆糝兼有兩者之長處,加入壹些調料,變化更為多樣。且易消化吸收, 老幼皆宜。 此品清香鮮甜化沙,耐看受吃。青豆是大豆( 黃豆 )的嫩果實。它含豐富的蛋白質,其中含人體必需多種氨基酸,尤其以賴氨酸含量高。其制品卻不含膽固醇,可預防心血管病。3.鱔魚涼米線: 鱔魚涼米線,是以米線為主料,配以鱔魚、肉皮、薄菏、韭菜、豌豆粉涼拌而食。成品麻辣鮮香,是夏季名吃。4.金錢洋芋餅:金錢洋芋餅,造型和炸制上突破傳統洋蘋烹制法,適應西方賓客喜食土豆和面包,以及炸制的特點,創制此點,受到外國元首和中央領導人的高度贊揚。成品粗菜細作,中西結合,美觀大方,鮮香可口,別具風味。5.破酥包子:破酥包子是昆明流傳最廣,具有獨特風味的點心。1903年,玉溪人賴八,在昆明翠湖大門附近開了壹少白摟,專門制作和出售這種包子。破酥包子,以爛面(大酵面)作皮,甜中帶鹹,酥軟化渣,尤受老幼歡迎。小孩天生好動,嘗此美味,手舞足蹈,稍不留心,摔落地下。包子立刻散身破碎,真不愧為是破酥,從此,糖腿破酥包子的名聲便傳遍全城。6.麗江粑粑: 起源於雲南麗江地區納西族的名特小吃。 納西族原是古代羌人,文化發達,壩區盛產小麥,在雲南眾多 的民族中,有“傣族糯米、納西族小麥”之說。納西人烹調技術講究,早餐喜吃麗江粑粑、酥油茶。愛飲酒,愛吃酸、辣和 腌臘制品。7.開遠小卷粉開遠小卷粉,是開遠市應市獨有的小吃。它是用大米漿現蒸成米粉,包以餡心,再經炸制而現做現吃的風味佳點。8.小鍋鹵餌塊 餌塊是雲南人民普遍喜愛的食品,每年歲末農家都要挑這最好時大米,淘洗浸泡後蒸熟,放在碓中舂茸如泥,趁熱揉成長方、橢圓、扁圓等狀。涼後即為餌塊。放三四日後再泡入涼水中(每日換水1次)可保存數月。昆明制作小鍋鹵餌塊,多選用官渡出產的餌塊,切絲配以豌豆尖,用專制銅禍加各種雕味品鹵制而成。9.涼豌豆粉 涼豌豆粉,是雲南盛夏小吃,昆明的中老年人提起涼豌豆粉都會勾起青少年時代最溫馨的回憶,至今仍是家庭自配口味的夏季涼食。其成品酸、甜、麻、辣,鮮香味濃,尤受青少年之獨愛。在農村,每逢趕集,豌豆粉攤常擺在小溪岸邊,壹來取水方便,二采又添涼爽,情食交融,充滿詩情畫意。農民們當疲乏之時,買上壹碗涼豌豆粉,吃到僅剩湯汁時,掏出隨身所帶冷飯、拌勻而食,又是壹番風味。10.石屏燒豆腐 石屏燒豆腐,據縣誌記載:明朝初年即有生產,清末選為貢品。石屏豆腐用其方形豆腐或長形豆腐烘烤後蘸調味品而吃,以其細膩滑潤,嚼之有勁,香味異常,富有鄉土氣息而著稱。現每年昆明年貨銜,售賣石屏燒豆腐常常是攤前排隊等候。迤南、迤東、滇中交通沿線均成名食、特別是夜晚,隨處可聞豆腐香。11.餌塊 餌塊是壹種風味食品,大理壹帶的餌塊更是別有風味。清早走在大街上,妳隨時可以看到壹個個小攤,壹個火盆上放置著張鐵絲網,下面是紅紅的栗炭火。攤主正在翻烤著壹塊塊白色的園餅,餅比較薄,壹會兒就烤熟了,聞起來有點香,這就是餌塊餅。隨後,攤主將餌塊餅放在壹個盤子裏遞給食客,由食客隨需放上佐料。有的喜歡在餌塊中裹上壹根油條,有的則喜歡將燒餌塊掰成小片後放到熱豆粉湯裏吃,這就是大理街頭常見的早點———燒餌塊。餌塊也可以制作成絲狀,叫餌塊絲。有兩種煮餌絲比較出名,壹種叫扒肉餌線,另壹種叫脆香餌絲。扒肉餌絲是先將雞胸肉或豬腿肉煮扒至肉泥狀,剔骨後備用。用雞湯作輔料,放入煮熱的扒肉,再加上蔥、芫荽、辣椒、酸菜等佐料,然後將煮熟的餌絲撈進碗中。扒肉餌絲吃起來綿軟香爽,富有營養而又不油膩。脆香餌絲制作工序較復雜,先用臘豬頭熬湯作輔料,佐料用煎雞蛋絲、油炸豬皮脆丁、油炸洋芋丁、沸水中氽過的苦菜絲、沸水煮過的豆芽、瘦臘肉絲等,再加適量蔥花芫荽、辣椒油等,然後將蒸熟的餌絲放入湯碗中即可。餌絲還可以炒吃、鹵吃。炒餌絲中有壹種叫“大救架”,傳說明永歷帝逃難路過滇西,途中腹內饑餓,向路邊的壹村婦討飯吃。村婦當即用火腿肉、韭菜、酸菜等作輔料,炒了壹盤餌塊給皇帝吃,皇帝吃後贊賞不已,後來就把這種炒餌塊叫做“大救駕”了。制作餌塊的原料其實就是大米,只是需選取品質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舊時,舂餌塊可是壹景。春節前,先將泡過的米放到木甑裏蒸,蒸到六七成熟時取出,就可以放進碓窩裏舂了。待熟米舂打成面狀後,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後做成磚狀,這就是餌塊了。也有用木模壓制成餅狀的,木模上有喜字、壽字、福字、魚、喜鵲之類的圖案,壓制出的餌塊餅也就有各種花樣了。 12.洋芋粑粑 洋芋的學名叫馬鈴薯,俗稱土豆。中醫認為土豆性平,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疼、習慣性便秘、皮膚濕疹等癥。將洋芋洗凈、煮熟、剝皮、搗呈泥狀,加入適量面粉制成糊,放在勺中浸泡在油鍋裏炸至焦黃、定型,取出後即成壹圓勺狀,邊上較薄,中間稍厚,上面撒上椒鹽和辣椒面,吃起來清香可口、微辣、兼有花椒的香味。這就是昆明街頭巷尾常見的小吃攤上的洋芋粑粑。13.玫瑰米涼蝦 米涼蝦是雲南風味小吃。用大米制漿煮熟,用漏勺漏入涼水盆中而成。因頭大尾細形似蝦,故此得名。用它配入糖水,加入玫瑰糖,是夏季解渴佳品,成品香甜軟嫩,入口冰涼。14.汽鍋雞 汽鍋雞是雲南獨有的高級風味菜,它以烹制特殊,雞肉滋嫩、湯汁鮮美、原汁原味,芳香撲鼻、富於營養而廣為流傳,在國內外均享盛譽。15.包谷粑粑 雲南俗稱玉米為包谷。包谷粑粑是每年 玉米成熟的季節用鮮嫩的玉米制作的壹種風味小吃。制作簡單, 口味清新,尤以鮮甜而富含營養見佳。16.大救駕大救駕是雲南騰沖的壹種小吃,是鉺塊或餌絲烹制 而成,餌塊或餌絲都是米類制品。清初,吳三桂率清軍打進昆 明,明朝永歷皇帝的小朝遷逃往滇西,清軍緊追不舍。農民起 義軍大西軍領袖李定國命大將靳統武護送永歷皇帝至騰沖,當 時天色已晚,此壹行人走了壹天山路,疲憊不堪,饑餓難忍。 找到壹處歇腳之地後,主人圖快,炒了壹盤餌塊送上。永歷皇 帝吃後贊不絕口地說:“炒餌塊救了朕的大駕。”從此,騰沖 炒餌塊改名為“大救駕”。17.都督燒賣 都督燒賣是壹道起源於雲南宜良的小吃,已有七十多年歷史,辛亥革命時宜良人祝可清開設興盛園,尤以燒賣 馳名。此店門庭苦市,供不應求,老板靈機壹機,想出壹個辦法,凡需燒賣每人只賣三個。這從心理上增加了顧客的好奇, 慕名而來者絡繹不絕。18.豆燜飯 豆燜飯是選用剛摘下的鮮嫩蠶豆,剝殼去皮留下豆米,熟 火腿切成指甲大小的片,再把上米摻入二分之壹糯米掏洗幹凈, 煮熟控出米湯。鍋上火,先把火腿炒香,加入蠶豆米,加精鹽, 味精和上湯,再倒入米飯,蓋在蠶豆和火腿上,用小火將湯燜 幹,稍後將下面的火腿和蠶豆米與上面的米飯拌勻即成。19.蕎包子蕎面被稱為保健食品,雲南的高寒山區普遍 種植蕎麥,部分地區還把蕎麥當主食。蕎類食品很多,如糕點 中的蕎坨、蕎餅等,面點中的面糕、蕎面條、蕎炒面等,蕎包 子是雲南大眾面點之壹,制作方法頗多,經歷代廚師研究創新, “四味蕎包”曾在全國第二屆烹飪比賽中獲銀質獎章,深受國 內外營養學及食品工藝學的專家好評。20.三道茶 三道茶是雲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壹種飲茶方式,屬茶文化範疇。先將本地產的綠茶放特制的小砂罐裏在火上焙烤,待罐中 茶葉烤脆、烤香、變黃時,沖入罐中少許沸水,等水中泡沫消 失,再將沸水沖滿,四火稍煨火片刻,茶水呈琥珀色,香味濃 郁,有烤茶的特殊馥郁,斟入小茶盅內,此第壹道茶,稱為頭 道苦茶。在砂罐裏註入新水,加入白糖、炒香的桃核仁片、芝 麻面等是第二道茶,即二道甜茶。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 香的乳扇、紅糖、蜂蜜、桂皮、米花、和幾粒花椒等,稱為三 道回味綿。21.鹽餅子鹽餅子是昆明地區的大眾小吃。分甜、鹹兩種,以 鹹味的居多。用小麥面粉加酵母和水調和成面團使其發酵,加 入小蘇打中和酸味。用熟豬油、花椒油、食鹽、炒熟的面粉拌 成椒鹽面團。將酵面團摘成小劑,每個小劑中間包上五分這壹 椒鹽面團,用搟面杖經過反復疊、壓搟,呈斧頭形,用平底鍋 上火,鍋底布少量植物油,下入生坯用小火烙至兩面金黃。22.曲江烤鴨雲南省東南部建水縣的曲江烤鴨聞名遐邇,風味獨特,據說迄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了。該烤鴨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1、B2及煙酸等成分,據中醫分析,其肉甘、鹹、涼可張擴血管,降低膽固醇,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有鎮靜降壓,補中益氣,祛病延年之功效。米線是雲南人最自豪的小吃之壹。用煮好的新鮮米飯做成的米線分為幹漿和酸漿,都是現做的,壹般不會放到第二天。因此,大概除了貴州、四川、廣西等周邊省,其他地方的很多都是用幹米線泡制的,我吃過,完全不同。 昆明人是離不開米線的,從過橋米線到小鍋米線,再到豆花米線……雲南的米線有很多吃法,因此大部分人是不會刻意的只吃某種米線,想到吃什麽就吃什麽嘍,常常變換口味的,沒辦法,誰叫品種那麽多啊。人們在家也喜歡自己弄,買幾斤米線,用個小鍋把碎肉、酸菜、韭菜……作料連同米線煮在壹起,那是小鍋米線;也可以把米線先燙熟,然後放進盛熱雞湯或者熱排骨湯的碗裏,加料、加事先做好的雞肉或牛肉、豬肉等,這叫“帽”,這也算變相的過橋米線吧;當然也可以將燙好的米線加以醬、醋、蒜容、花生末、辣椒等以及其他作料拌在壹起,那就是涼米線了;如果再加上豆腐腦和特殊的醬之後就變成豆花米線了……當然,要想吃到更美味的米線,還是得下館子。 下面我介紹壹些平常百姓比較喜歡的米線吃處: 1、過橋米線:簡單說就是壹個大海碗裏面盛滿滾燙的雞湯,別看擡上來的時候沒什麽熱氣,其實是因為有油蓋著熱氣冒不上來,就能起到保溫作用,千萬不要嘗試去喝,小心喝了以後就沒法吃東西啦;然後將盤裏切成薄片的嫩肉、白肉、鮮魷魚片、雞,鵪鶉蛋……以及時鮮蔬菜和泡菜等調味料依次放進去,最後放米線,等熱個壹兩分鐘,就可以吃啦,這個稱為壹套。 在昆明有福華園(老字號了,以前幾乎每周全家人都會聚在這裏吃過橋當早茶,哈)、橋香園(其實這裏的口味只能算壹般,只不過因為其連鎖店多,做的比較知名,不過那裏的血旺我喜歡)、過橋院、吉鑫園等等,當然,其實有很多館子都有過橋的,自己找找看,也許可以找到更美味的也說不定。 另,過橋米線其實還有壹種叫蒙自過橋米線的,是用沙鍋弄的,在昆明我比較喜歡的吃處在滇池電影院和平村,店名不記得了,靠近舊鐵路。當然如果是在蒙自吃的話自然是最好的啦。 2、小鍋米線:就是用壹個小鐵鍋,把作料、碎肉、米線等放到壹起煮,壹次正好可煮壹碗,算很傳統的正宗昆明小吃。很多小吃店都有,不過我覺得口味最好的要屬振興飯店的。加上辣油壹起煮的,很香,不過可要耐辣喲。 腸(脆)旺米線:腸是鹵腸,脆即脆哨,旺就是豬血旺啦,所謂腸(脆)旺米線就是以這些東西為冒的,毋庸置疑,建新園,老字號了(那裏的涼米線也是非常美味哦)。 3、臭豆腐米線(算新品種):就是類似小鍋或者沙鍋加上兩塊臭豆腐壹起煮,味道別有風味哦,有幾個地方,壹處也在和平村,另壹處在善義街花市斜對面;還有壹個地方是罐罐臭豆腐,所謂罐罐米線就是煮和盛米線的都是用壹種小口的罐子,湯料用的是紅燒牛肉,罐罐臭豆腐在全景附近,柏聯百盛後面的那條直街上,那裏還賣用小罐子煮的臭豆腐,美味呀,就是有點辣。 4、豆花米線:涼米線加上特制的醬以及鮮豆花,以前老五成路有壹家我愛死了,不過也夠辣的,每次吃完都要喝上壹大碗木瓜水解辣(大家如果來雲南吃的太辣也可以喝木瓜水,天然自制的降暑飲料,我喜歡),可惜路壹改就找不到了,不過在其他小吃店還是能吃到的。 其他還有涼米線、牛肉米線、罐罐米線、蟮魚米線(不過最好吃的地方好象在玉溪)等等等等,我就不多說了,總歸很多小吃店都有的,我介紹幾個比較集中的地方:和平村、西南文化市場、善義街等,都在市區中心位置很好找。旅遊景點附近的估計味道好不到那裏去。 再說說雲南其他地方的米線吧: 1、紅河:紅河州的人也最愛米線,那裏的米線真的好吃又便宜,印象比較深的是建水燒烤店裏的蟮魚米線,現殺現煮,其鮮無比,以及建水朱家花園門口的腸旺米線,其他如建水臨安飯店和個舊州政府賓館的過橋也很不錯。總歸在紅河州的任何壹個地方都可以吃到好吃的米線的,當然,還有豆腐。2、思茅:在思茅,很少米線的,到是另壹種叫米幹的很受歡迎,其實米幹同米線做法都是相同的,只不過米幹是做成扁平長條的,類似米粉吧,如果厚壹點,在昆明就變成卷粉了。米幹主要有花生湯和豬肉湯兩種,花生湯米幹的是用花生熬制濃湯加其他作料煮成的,吃著有花生的香味,十分爽口;至於肉湯,同小鍋米線的做法類似。 大理麗江等地就不多說了,同昆明差不多,不過這裏想說壹下大理的餌絲(塊),到了大理,我會選擇餌絲而非米線,因為實在太好吃了。餌絲做法也有很多,不過,我最喜歡的是耙肉餌絲,用煮的耙爛的豬肉做帽,加上肉湯,其鮮無比。說到餌絲,又不能不提騰沖的餌絲,冠名全省,說到騰沖的餌絲,又得說說騰沖的“大救架”,來頭不小,味道不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