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這條路上,壹座小城中最普通的農田包圍的路上,我們壹行人正將三國文化踩得更實、更真切。盡管涿州這個地方遠離四川,但它卻又與“蜀鄉”有太大的聯系。壹提到“蜀”,人們最多是想到 —— 四川、蜀國、劉關張。是的,這裏是劉備的家鄉,是張飛世居的土地,是關羽遇到兩位英才的地方。這裏更是他們結義之地,三國文化的發源地。“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的故事想必大家也已經耳熟能詳。當年,劉關張結義於涿郡桃園,招募五百鄉勇,又妙遇張世平,蘇雙這樣的大商,贈與良馬、繽鐵、金銀,而後投奔劉焉,艱苦創業。憑著“初出便將威力展”的勇氣和才智,逐漸興旺。見徐庶,遇水鏡,得諸葛等等,勵精圖治,成就了壹番事業。雖然劉備匡扶漢室的心願未了遺恨而去;關羽敗走麥城;張飛則是伐吳未克身先死,身在閬中,頭在雲陽。但他們留給後世的,卻依然是忠心,勇毅。
就這樣思索著,不知不覺間三義宮的形象竟展現在了我的眼前。三位義士的廟宇,顯得那樣古樸,寧靜。可能由於心中的敬畏,這廟宇竟也顯得雄壯了壹些。不大的廣場上,壹尊後人為他們修築的忠義鼎正對於廟門,只此這些——總之,壹片祥和,壹片的與世無爭。再向鼎前面看去,同樣正對廟門的是壹條農田間的阡陌,人、田、廟三者和諧在了壹起。這壹座廟宇也好,宮殿也好,已是這裏農人生活的壹部分了。不知修建者為何把廟建在這裏,或許這與樓桑的華蓋有關,或許這是劉關張三人曾走過的地方,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便是將他們走過的地方再次依依踏實與重溫。腳步中不僅有方位的變化,更有紙片的文化的遺影。這廟宇是這樣古樸,就像它正對的農田壹樣,它也與小城現有的壹些文化相符合。它的氣息與這裏的人們,與這座小城的呼吸融為壹體,盡管這裏沒有三位英雄的遺體,卻遺留了他們的英魂。
不論怎樣,壹向憂國憂民從民間底層走出的漢昭烈帝,見到這壹幅景象也該安息了吧!他生前沒有完成統壹天下的大業,沒有讓他的子民真正過上沒有征戰的生活,而現在他的家鄉已經和平繁榮,祥和安定,他已應安息了。他同自己的二位兄弟,向著那些正在農田裏勞作的農人們,又會想些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