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超跑,當然有。但是按照廣東人的觀念,車子舒適好用,檔次與身份相符。即使妳買了豪車,妳也不會選擇超跑。反正妳也沒機會開那麽快。再說了,就兩個座位,什麽鬼!
小時候聽得最多的就是要踏實,不要做大頭鬼,不要炫富。所以不要說有錢人買超級跑車,有錢人買的是不是名牌衣服也不好說。
廣東的富豪有多低調?給妳壹個真實的案例,也許能說明問題。
今年年中,廣州有壹段視頻。壹檔美食節目,在街頭走訪民間美食,來到壹家賣鴨肉飯的小店。他家的鴨仔飯很好吃,可以無限續,但是價格很合理,只要12元。於是主持人很好奇,那麽老板沒有賺錢嗎?妳得賠錢。
醜陋的老板是壹個非常坦率的叔叔。當他聽到主持人的問題時,他欣然回答。他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主持人:“賣這麽便宜,賺的很少嗎?”
老板:“是的,但我活得很開心。”“因為我沒有很多錢...有十間房子出租。”
主持人對著鏡頭說:“老板有十套房出租。”
沒想到,老板糾正他:“不是十套,而是十棟樓,壹棟七層。”
老板說雖然他有10的房子出租,但他仍然願意從早到晚賣鴨仔飯。家裏的寶馬車只用來買菜。因為他認為這是壹種生活方式!
妳覺得這樣的廣東老板買菜會買超級跑車嗎?
眾所周知,廣東是中國第壹大省,2018年的GDP總量為9.73萬億,這表明廣東的經濟相對發達,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是目前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壹。珠江三角洲周圍有兩個壹線城市,即廣州和深圳,以及東莞、佛山和珠海等發達城市。
按理說珠三角經濟這麽發達,有錢人多,開超跑的人應該不少,但恰恰相反,我們很難在廣東街頭看到那些超跑。與北京、上海等壹線城市,甚至浙江溫州等城市相比,廣東的超跑數量應該算是比較少的。
例如,深圳是經濟總量全國第三的城市,但我們平時很難在深圳的街道上看到超級跑車,偶爾只能看到壹兩輛。
那為什麽珠三角經濟這麽發達,買超級跑車的人卻不多呢?珠三角的人沒有錢嗎?絕對不行。我個人認為廣東超跑少有幾個原因。
廣東人以低調務實的態度聞名全國。例如,我們經常在街上看到壹位老婦人騎著壹輛破自行車。他的凈資產可能有幾千萬。我認識壹個老太太,她獲得了10多萬元的房屋拆遷補償款,但她仍然每天騎自行車去醫院當清潔工,這在外人看來很難理解,但廣東人就是這麽高調和務實。
廣東人之所以很少買超級跑車,跟大家低調務實有很大關系。很多大老板身價幾千萬甚至上億,但他們只是開壹輛普通的豪車,不買超級跑車。因為超跑對他們來說只是壹種交通工具,它的功能與普通豪車沒有太大區別。雖然買超級跑車在路上很有面子,但完全沒有實際作用。它沒有創造價值,反而要花很多錢來維護它,所以超級跑車的實用性太差了。
廣東很多富豪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積累了財富。他們知道財富來之不易,所以即使他們已經很富有了,許多人仍然在努力工作,不會因為他們富有而放棄努力。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老板平時都很忙,即使他們增加了幾千萬甚至幾億。許多人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
正是因為時間主要集中在工作上,所以很多人沒有時間玩超跑,也沒有時間炫耀自己,更不用說炫耀自己了。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許多廣東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了財富。廣東真正的富人基本上都是壹些民營企業的老板,他們的財富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拼出來的。可以說每壹分錢都來之不易,所以他們懂得珍惜。
相比較而言,像上海和北京這樣的城市擁有更多的超級跑車,因為這些城市的許多人獲得財富相對容易,因為他們擁有天然的資源優勢,比如國有企業,比如家裏的官員等等。此外,北京和上海是許多著名明星聚集的地方。這些明星只要露個臉就能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他們賺錢很容易,所以他們不會因為花錢而感到難過。
包括溫州在內的城市也是如此。溫州人擅長炒房和投機,很多財富不需要太多努力就可以獲得,所以他們花幾百萬買壹輛跑車都不眨眼。
相對而言,廣東人獲取財富的難度更大。因為財富來之不易,廣東人非常珍惜他們的家族企業,許多人不會特意購買超級跑車來充充面子。
廣東這麽有錢,為什麽大街上很難看到超跑?廣東是富是窮還不太清楚。最富的在廣東,最窮的也在廣東。粵東粵西地區堪比壹些落後省份。除了廣州、深圳、佛山、珠海和東莞,廣東其他城市都缺乏!珠江三角洲特別強大和完善。但是在壹兩百公裏的範圍之外,它就會變得貧窮。
都說廣東富,這只是珠三角地區富,與東西南北無關。廣東面積大,人多,富人多,窮人多。廣東的粵東粵西粵北還很落後,深圳和廣東的關系很微妙。深圳只統計廣東的GDP,但其稅收和財政收入與廣東無關。所以廣東剔除深圳後的GDP仍然不高,財政支持力度低於很多省份。
然而,當廣東經濟感冒時,中國可能不得不給它打壹針強心劑。珠三角地方小,經濟效益全國無出其右。此外,港澳與廣東壹衣帶水、血脈相連,創造了廣東經濟騰飛的神話!但是廣東強大在哪裏?人均Gdp只有8.7萬,江蘇11.5萬,浙江9.9萬。廣東人均收入只有3.5萬。低於浙江1萬,江蘇3千。粵西粵北粵東很多人均gdp達不到全國平均水平。......
蔣夢麟在自傳《西潮》中提到,清末廣東已經是中國最富裕的省份。壹方面是廣東人在香港等地區經商發大財的關系,另壹方面也是各地華僑將積蓄匯回廣東的原因。來自廣東的華僑遍布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南美和北美。
說是有錢,但韶關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資大多是兩三千元,平均有五千元。店員,商場收銀員,幼兒園阿姨,物業公司環衛工,廚房大多在1000元以上,比內地低幾百元。只有政府部門、機構、教師、軍隊和壟斷性國有企業的員工收入更高,工作更輕松。
然而,廣東在全國的捐款金額遙遙領先。廣東人有慈善的傳統,是我見過的最低調的人。他們總是很務實,從不炫耀自己的財富。廣東人穿衣很隨意。妳無法判斷是否有富人。妳永遠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路邊掃馬路,妳開著什麽豪車上下班,妳要拆多少代車。
廣東幾乎壹半人口的人均GDP比全國低得多,但感覺廣東的GDP並不富裕。比如惠州GDP只有3800億,似乎比某些省份的5000億城市還強!廣東到底是富還是窮?只能說,那些在粵東西北地區談論事情的人,為什麽不改變他們的視角呢?東西部的落後有歷史和自然的原因。廣東經濟能有今天的規模,靠的只是壹個珠三角。如果東西部和珠三角差不多水平,那麽其他地區沒有內衣是趕不上廣東經濟的。
妳對以上觀點有異議嗎?
廣東人有錢卻低調!壹家普通的餐館穿著拖鞋用餐,雖然衣衫不整,但它可能價值數千萬!
身價數百億的房地產商人黃東通常使用本田雅閣。他說這輛車省油又方便。其實黃東家裏有賓利奔馳,很少用,本田上下班!
廣東人心地善良,有點錢的廣東商人喜歡花錢教導和尊敬老人...尤其是做好事!
我不在乎宣傳,我不喜歡吹牛,我喜歡按照既定的規則做事,我做生意從來不算別人的賬,我只算我自己的賬,我提倡妳賺錢大家都賺錢,我很少羨慕別人!
廣東人崇善積德的先天基因真的讓生活美好了很多!看到公共汽車上的老人、兒童和孕婦讓座的比例非常高...這才是我認識的務實的廣東人!
他們不說大話,保持低調!
富如非洲!打個電話,背著天線跑。妳得想辦法蹭網上的熱點!難怪非洲人選擇廣州生活,這是與非洲的比較。那就是互聯網。我可以在大山深處隨便玩玩手機。到了廣東,壹進巷子,壹進家門,互聯網就沒了。如果我想打電話,我不得不去街上上網。
我們廣東人從不在外人面前打腫臉充胖子,但在宗族親友面前卻不得不說裏子。當妳看到壹個廣東人穿著拖鞋和內褲時,不要認為他很窮。他可能是億萬富翁。廣東人只關心怎麽吃,各種湯和美食。至於穿得隨便和旅遊,過得去就可以了。特別是在廣州,廣州所有的村莊都是百萬富翁,但他們仍然去工作,他願意為三四千元工作,也就是為了生活。現實生活。超跑之類的可能會在年輕人中出現。年輕人不成熟,家裏有錢,所以喜歡炫耀。
廣東人聰明、務實、勤勞。大多數老板都努力工作取得了成功,至少我認識的老板是這樣。
廣東老板很有錢,但大多數都很節儉。他們知道錢來之不易,而且他們很務實。他們買很多奔馳、寶馬和保時捷,但買超級跑車的人並不多。
超級跑車有數千萬輛,購買跑車的人壹般有三類:
第壹類:暴發戶,如房地產老板和明星,他們的孩子,暴發戶和明星是為了快錢和低質量而來的,他們的孩子喜歡炫耀他們的財富。
第二類:金融騙子,賣假藥的,買超級跑車是騙人的行頭。
第三類:貪官子女,大部分是不義之財。
廣東人對生活品質的關註主要在“吃”和“住”上。大家都知道年均“吃”的支出居全國第壹。“活著”就更不好了。有許多房東租了整個房子或廠房或倉庫。他們自己的房子更講究,也許壹套音響設備比妳的豪車還貴。我只是不喜歡炫耀,也不會炫耀我的財富。許多廣東人穿著普通的衣服,開著壹輛中高端汽車。不要認為他們不富有,但他們可能是億萬富翁。就像有句話叫“烏龜肚子裏有肉”(絕對沒有罵人的意思)。事實上,廣東人對待財富的態度正是全國人民需要學習的。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四大要素。廣東有很多窮人,當然也有很多富人,但在富人的圈子裏,超級豪車並不多,這也是壹個現實現象。廣東的富人是不是很低調,不炫富?不要!只是炫富的方式不同而已。與全國大多數地區不同,廣東的富人炫耀他們的財富是在食物和住所上,而不是在衣服和旅行上。所以妳看廣東的富豪主要開百萬以內的車,大部分穿的都是非頂級品牌。而那些千萬級別的超豪車真的很少見。
以廣東富人多的地方之壹的南繁順為例,這裏有很多身家過億的人。也許妳在某個鄉鎮隨機遇到壹個身家過億的私企老板。這些人大多開日系車,比如豐田SUV、皇冠汽車和本田汽車。但當妳坐在家裏時,妳會驚訝地發現,房子的豪華顯然與旅行車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此外,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地區非常重視飲食文化。順德,前面提到的南繁順地區之壹,是中國三大美食之都之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壹(另外兩個是成都和澳門)。自古以來,人們就說食物在廣州吃,在鳳城(順德)烹飪。這裏的人們普遍提倡“百吃不厭”的飲食文化,只是早餐:茶館喝早茶文化,其茶點心可以多種多樣,甚至比其他地方的晚餐更糟糕...因此,並不是廣東的富人不炫富,而是在生活的四大要素中,他們耀眼的焦點不是衣服和交通,而是生活和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