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壹,字面上的解釋就是忙著耕種,這是壹個反應農作物現象的節氣,以前的人就是根據這個節氣來判斷農作物的生長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芒種節氣的由來及傳統美食,希望對妳們有幫助。
芒種節氣的由來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時太陽到達黃經75°。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此時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播種、下地最為繁忙的時機。
芒種是表征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壹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分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壹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到了芒種時節,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幹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幹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於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裏。
芒種節氣的傳統美食
1.食飯
芒種時節民間講究“少食肉多吃飯”,所以在芒種時節可以多吃壹些粳米煮的米飯,或者是用雜糧煮的米飯,比如烏米飯,黑米飯,紅米飯等等,這些米飯當中含有的營養物質非常的豐富,而且有飽腹的作用,所以吃了之後不會覺得饑餓。
2.薏米粥
芒種時節雨水逐漸增多,而且惡劣的天氣也會越來越多,所以空氣當中的霧霾以及濕氣比較重。因此在芒種時節可以買上壹些薏米,加入壹些赤小豆,茯苓等等熬制薏米粥,不僅好吃還有去濕氣的作用,在芒種節氣吃是最好的了。
3.鯉魚湯
芒種時節可以喝鯉魚湯。鯉魚湯和大多數魚湯壹樣美味,同時鯉魚湯是有利尿消腫祛濕的作用的。芒種節氣空氣當中的濕氣是比較大的,雨水也增多,所以人體很容易濕氣重,因此多喝壹些鯉魚湯可以很好的起到祛濕消腫的作用。
4.荸薺
荸薺既可以當做菜肴來吃也可以當做水果來吃。是壹種非常好的食物,在芒種時節也是推薦吃的。可以將生的荸薺直接洗幹凈去皮吃,脆嫩多汁。也可以把荸薺洗幹凈之後煮熟,不僅煮熟的荸薺吃上去軟糯香甜,連荸薺水都是可以喝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還可以把荸薺用來炒菜也是非常好吃的。所以到了芒種節氣的時候,大家可以買壹些荸薺回來生吃或者烹制熟了吃都是可以的。
芒種的天氣特點
1、氣溫
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壹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壹般來說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6月份,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黃淮地區、西北地區東部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但壹般不是持續性的高溫。在華南的海南、福建、兩廣等地,6月的平均氣溫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氣濕度大,確實是又悶又熱,有時需要向公眾發布高溫預報,提醒人們預防中暑、空調病和急性腸胃炎。
2、降水
芒種時節沿江多雨,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芒種前後若遇連陰雨天氣及風、雹等,往往使小麥不能及時收割、脫粒和貯藏而導致麥株倒伏、落粒、穗上發芽黴變及“爛麥場”等,使眼看到手的莊稼毀於壹旦。
芒種後,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壹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遊地區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幹旱的威脅。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長期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於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害。西南地區從6月份也開始進入了壹年中的多雨季節。此時,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區冰雹天氣開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