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種貴州各地都有而且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風味美食,在貴陽大都打有花溪牛肉粉的牌子,在六盤水就是打有藍家牛肉粉的牌號,實際上也就是壹種用牛肉當臊子的米粉,但由於它風味獨特,受到人們的喜愛,除了品味以外,喝上壹碗香氣誘人、鮮味濃郁的牛肉原湯也是壹種美味的享受,人們都把它當做早餐、午餐、晚餐、休閑食品,隨時隨地都在吃。
原料及調料:
新鮮黃牛肉1000克, 米粉按人配需要量、泡酸蓮白、酸菜(用青菜制成)、牛油、蔥、花椒、八角、山奈、草果、沙仁、香葉、茴香、桂皮、鹽、幹辣椒、蕪荽、味精等適量。
具體制作方法:
1、黃牛肉洗凈切成大塊下鍋煮,鍋開後反復打去血沫,用紗布把適量的花椒、八角、山奈、草果、沙仁、香葉、茴香、桂皮、幹辣椒(整個)包好還有姜塊壹起放進鍋中和牛肉壹起小火燉,燉至牛肉基本上熟了撈出壹半切成1厘米見方大小的肉丁,如有牛筋也切成丁壹起再放到另壹個鍋中繼續燉,直至燉酥爛為止,另壹半待涼透了(4個小時以上)切成3厘米寬5厘米長的肉片備用。牛板油煉成牛油單獨用容器盛出。
2、米粉,用清水漂過;糊辣椒面,用幹辣椒烤脆微糊打成面(不要太碎);泡酸蓮白,食用時從泡菜壇裏撈出切成小片用小碟裝好當做配菜;酸菜,切成1.5-2厘米長段;蕪荽節成8毫米左右的段;
3、食用時按下列順序操作:米粉(壹般壹碗牛肉粉約150克-200克)放入開水鍋中燙透,撈入湯碗裏,在米粉上鋪上牛肉片(25克),蓋上燉熟的牛肉丁(25克)或牛筋丁,放上適量的酸菜,加上少許牛油,最後澆上滾燙的原湯,灑上芫荽節即可。
風味特色:肉爛酥嫩、粉滑綿韌、湯清味濃,辣燙鮮香。
制作要點:肉片要切得薄,米粉必須要燙透心,為保證湯清,最好不要加醬油和油辣椒,糊辣椒面按各人的口味放,原湯要加上適量的鹽,味不夠根據口味再加。
*****************************************************
白蔻
別名多骨、殼蔻、白蔻、白蔻仁、豆蔻
中藥劑量1.5~5克,後下。
藥用部分與產地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果實,10壹12月份果實呈黃綠色,尚未開裂時采取,除去殘留的果柄曬幹作藥用。主產於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斯裏蘭卡,我國廣東、廣西、雲南亦有栽培。
成分 果實含揮發油,其中有。α—龍腦、。α—樟腦、葎草烯及其環氧化物、1,δ—案葉素、α—及δ—松油烯、—4-α。及β—蒎烯、時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松油烯—4—醇、香檜烯等。
藥理 豆蔻油很不穩定,即使儲藏很好, 也常易喪失其特有之香味。—般百T制成芳香酊或醑劑。種子應在臨用前方可磨碎,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其揮發油參豚鼠實驗性結核,能增強小劑量鏈黴素的作用。
傳統應用 性味歸經:辛,溫,入肺、脾經。功能:化食和胃,行氣寬中。主治:濕阻脾胃,胸腹脹滿,舌苔白膩,濕溫發熱,胸中痞悶,食欲缺乏,胃寒嘔吐
(1)溫胃行氣:用於脾胃寒濕所致的脘腹脹滿、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可配厚樸、陳皮。(2)芳香化濁:用於濕溫病之胸悶不饑、舌苔濁膩,可配薏苡仁、滑石、通草。
中藥劑量1.5~5克,後下
臨床新用途
1.治療萎縮性胃炎 有人以清化濕熱法治療本病7例。方法:白豆蔻、薏苡仁、滑石各20g,茯苓15g,厚樸、半夏、藿香、佩蘭各1.0g,黃連、竹葉各6g,每日1劑,水煎3次服,3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顯效5例,有效2例。
2.治療胃酸過多癥 有人用蒲猬飲治療本病40例。方法:白豆蔻15g,蒲公英、烏賊骨各12g,炒刺猬皮、甘松、枳殼、白芍、胡黃連、石斛各10g,甘草5g。胃脘痛甚者加元胡10g;嘔吐者加陳皮、法牛夏各10g;口渴喜飲心煩加花粉12g,炒梔子10g;腹脹、噯氣加木香8g,砂仁6g;納少者加神曲10g,炒麥芽9g;大便幹結者加火麻仁10g。結果:服藥2~16劑,痊愈31例,好轉3例,中斷治療和無效各2例,總有效率為90%。
3.治療虛寒痢疾 方法:白豆蔻、橘皮各100g,訶子60g,當歸50g,***研細末。瓶裝備用,每次10g,大棗7枚,煎水沖服,每日2次。
4.治療妊娠嘔吐 方以白豆蔻3g,竹茹9g,大棗三枚,鮮姜20g。將生姜搗碎取汁,前三味煎取200ml過濾,沖姜汁服。
5.治療小兒吐乳 方以白豆蔻5g,縮砂仁5g,生甘草6g,水煎緩緩餵之。
6.治療外感嘔吐 方以白豆蔻、藿香各10g,半夏、陳皮各6s,生姜58,水煎服。
******************************************
桂皮
桂皮 壹名天蘭桂,廣東民間叫"陰香。。屬樟科肉桂之壹種。中國廣東、福建、浙江、四川等省均產。用作芳香調味品,此外還可提取桂皮油,為食品工業之重要香料,亦入藥。
植物形態①天竺桂(《海藥本草》),又名:山桂、月桂(《綱目》),土肉桂、土桂皮、野桂。
常綠喬木,高可17米。樹皮赭黑色,有香氣。單葉互生,近枝梢處交互對生;略革質;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9~12厘米,寬3~5厘米,先端鈍,基部銳形,全緣,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稍淡;具離基3出脈,中央主脈於上部再分出1~2對側脈;葉柄平滑。花5~6朵,呈傘形花序,生於新枝的葉腋;花小,基部筒狀,花被6裂,2輪,廣橢圓形或橢圓形,內輪3片較長;發育雄蕊,9枚,3輪排列,外2輪花藥內向,花絲基部無腺體,第3輪花藥外向,花絲基部具2腺體,最內面尚有1輪退化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細小。漿果球形,暗紫色,基部有宿存萼筒,全緣。花期6月。果熟期12月。
生山野或培植於庭園。分布廣東、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果實(桂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味 辛、溫,無毒。
成分 葉、樹皮含揮發油(肉桂醛、肉桂酸甲酷),有機酸(肉桂酸)。
功用 溫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氣脹。
[心胃氣病,胃寒痛]
桂皮3克,研細末,壹日2次,溫水送服。
[婦女產後腹痛]
桂皮3~6克,紅糖12克,水煎去渣,分2次溫服。
[月經來潮時腹脹痛]
桂皮6克,山植肉9克,加紅糖30克,水煎,分2次於月經來潮前分服
************************************************
桔皮
桔皮是桔子的外皮。
(1)桔子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將其洗凈曬幹與茶葉壹樣存放,可同茶葉壹起沖飲,也可以單獨沖飲,其味清香,而且提神、通氣。
(2)桔子皮具有理氣化痰、健胃除濕、降低血壓等功能,是壹種很好的中藥材。可將其洗凈曬幹後,浸於白酒中,2~3周後即可飲用,能清肺化痰。
(3)燒粥時,放入幾片桔子皮,吃起來芳香爽口,還可起到開胃作用。
(4)燒肉或燒排骨時,加入幾片桔子皮,味道既鮮美又不會感到油膩。
(5)桔子皮可以做成糖桔絲、糖桔丁、糖桔皮、桔皮醬、桔皮香等美味可口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