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記憶中的青稞能做成很多的主食。青稞饃、青稞搟面、青稞糌粑,老舊的青稞“黑面”與細膩的小麥“白面”相裹而成的“磚包城”……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理念的轉變,青稞這壹青海人的傳統口糧壹改往日容貌,以新姿態再次走進大眾視野。
濃香醇厚的青稞餅幹、香辣酥脆的青稞小麻花、營養豐富的青稞麥片……在我省各大超市和青海特產專賣店,都能看到以青稞為原料的土特產品,這些拿得出、叫得響的“青字號”招牌,不僅展示了全省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最新成果,更讓我省特色農產品走上了綠色、品牌、質量的新興之路。
西寧壹土產店:壹天賣出近二百袋青稞餅幹
“我這壹天能賣出近二百袋青稞餅幹,不光是餅幹受到消費者爭相購買,其他青稞產品也都銷售火爆。”屈先生說,在西寧市區大小超市,不難發現擺在最顯眼位置的都是青稞特色食品,這些產品也成為人們送親朋好友的搶手貨。
青海作為我國青稞作物的主產區,2018年,青稞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占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四分之壹,青稞產量約占全國藏區青稞總產量的20%以上。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青稞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青海的青稞加工業得到快速發展,青稞米、青稞掛面、青稞餅幹、青稞速食面等方便食品和休閑食品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生活理念的轉變,讓青稞加工業不斷發展,青海是藏區青稞加工轉化率最高的省份,青稞商品化率高達83%以上。”青海省農牧廳廳長王玉虎說,目前,青海省從事青稞生產加工的企業有16家。而青海互助青稞酒已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不得不說,青稞加工業發展前景廣闊。
深加工企業:青稞產品越來越豐富
壹粒小青稞如何挑起特色產業發展大梁?答案是提升價值鏈在精深加工上找突破。在青海新綠康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青稞生產線上,青稞掛面經過壓延、切條成型、烘幹、排濕等工序被制作出來。對於青稞產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青海新綠康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朱憲銘有著他的理解:“只有在精深加工上尋找突破點,才能做強產業,提升產業價值鏈。”
除了青稞掛面和青稞麥片,朱憲銘還有更大膽的想法:把每壹粒青稞“吃幹榨凈”。“原先青稞初加工後剩余的麩皮很多都被用於飼料加工,其實青稞麩皮中的麥纖素含量很高,是代餐產品的主要成分,如果將麩皮開發好,它的附加值會遠遠高於青稞掛面、麥片等產品,還能解決青稞加工過程中的浪費問題。”朱憲銘坦言,青海通過提升科研技術、選育良種等多項措施,力推青稞產業精深加工轉型升級,青稞產品越來越豐富。
推進青稞產業轉型升級,力促青稞精深加工產業再邁壹步。為此,我省青稞生產加工企業不斷加大 科技 投入力度。今年年初,青海漢和(格桑花)生物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引進的“非米富集γ-氨基丁酸”生產線全部采用日本標準設計施工,整套設備的 科技 含量及自動化、智能化程度相當高。青海漢和生物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計劃壹期精深加工青稞7000噸,可精深加工營養粉5000噸;二期達到30000噸產能,可精深加工營養粉20000噸。
科技 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讓青海初步形成了科研、種植、加工和銷售的青稞全產業鏈條,並開發了青稞酒、速食面、餅幹、陳醋等多個系列的青稞產品。
政府:重點扶持青稞產品高端精加工企業
青稞作為青海的特色優勢資源產業之壹,如何更好打造這壹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品牌,成為我省青稞產業供給側改革的新課題。去年年底,青海省政府制定青稞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扶持具備壹定精深加工能力、 科技 含量高、產品研發能力強的青稞精深加工企業,著重研發生產具有高原特色和保 健康 養功效的高端青稞產品,拓寬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力爭到2020年實現年加工生產能力達到8萬噸以上。
不僅如此,青海還將大力實施青稞產業品牌打造行動,對青稞產品品牌、市場營銷展開全面企劃,強化品牌推介,突出有機、綠色、無汙染特色優勢,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品牌形象。按照“扶精、扶優、扶強、扶大”原則,投資4600萬元重點扶持 科技 含量高的青稞產品高端精加工企業,新(擴)建青稞制品生產線5條以上,主要用於設備購置、高 科技 生產線、質量監測等。創建青稞品牌2至3個、制定青稞生產加工標準12項,著力拓寬青稞全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構建從田間生產到精深加工的青稞全產業鏈條,提升青稞產業化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