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峰前聲斷,綠杉翠竹是衡州。
雁峰區位於衡陽市中心,是鹽城的發祥地。轄5個街道、1個鄉、1個鎮、1個農場,面積94平方公裏,人口23萬。它是在原衡陽市城南區的基礎上,由原衡南縣郊區和部分鄉鎮合並而成。
雁峰區是繁華的商業中心。城內街道縱橫交錯,商業網點密集,商鋪相鄰,行人熙熙攘攘,車水馬龍。
雁峰區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境內國有大中型企業近200家,涉及冶煉、機械、化工、紡織、醫藥等多個行業,對衡陽工業振興和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雁峰區是田人的旅遊勝地。以中國南嶽第壹峰顏回峰為龍頭,將嶽屏公園、東洲島、祁剛、黃巢嶺等旅遊景點有機融入南嶽大旅遊圈。
雁峰區是置業者的天堂。交通發達,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湘江依區而行。千噸級碼頭和先鋒碼頭是湘江衡陽段的水運中心。社會服務完善,通訊便捷暢通,金融功能齊全,社區服務等配套體系完備。
雁峰區投資環境優越。優越的地理位置、優惠的經濟政策和優良的投資環境。如今,區委、區政府正致力於打造衡陽中央商務區,以形成湘南地區信息流、人才流、物資流的“窪地”。
壹個集金融、商業、管理、信息、服務、旅遊於壹體的現代化中央商務區即將崛起。
自然地理
雁峰區位於衡陽盆地,衡陽市中心城區。雁峰區以紅巖丘陵地貌為主,屬丘陵地形。雁峰區地貌類型主要為丘陵。
信息:
海拔壹般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壹般小於200米。它是壹個緩坡、圓頂、連續分布的穹狀地貌集群。丘陵是山區長期侵蝕的結果。在地貌演化過程中,丘陵是山地向平原過渡的中間階段。從結構上看,丘陵所在地區的地殼壹般上升緩慢,從氣候條件上看,丘陵壹般分布在溫暖潮濕的地區。根據起伏高度,相對高度小於100米的為低丘,相對高度為100-200米的為高丘。從發展經濟和建設發展山區的角度來看,山地、丘陵和壹些高原具有共性。山區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水資源和森林資源,有利於各種經濟的發展。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整個地形像壹個大盆地。壹般來說,盆地周圍是高原或山脈,中間是平原或丘陵。盆地主要有兩種類型。壹種是地殼構造運動形成的盆地,稱為構造盆地。另壹種是由冰川、流水、風和喀斯特侵蝕形成的盆地,稱為侵蝕盆地,主要是由瀾滄江及其支流侵蝕和擴張形成的。
恒山又名南嶽,是中國五嶽之壹。它位於湖南衡山縣,距衡山方圓800英裏,共有72座山峰。據說每座山峰的峰名都有自己的由來,其旅遊面積為85平方公裏。它的最南端是著名的顏回峰。古人壹直認為南飛的大雁在飛到顏回峰後就不再向南飛了。它的北端是始於長沙的嶽麓山。因為氣候條件比其他四山好,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森林和竹子,壹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奇花異草,四時芬芳,自然風光秀麗,故有“南嶽壹枝獨秀”的美譽。魏源,阿清王朝,是在》年。中國俗話說:“恒山如行,岱山(泰國)如坐,華山如站,嵩山如臥,南嶽如飛。”這是對衡山的褒獎。
顏回峰位於衡陽市南部的雁峰,是南嶽七十二峰之首,海拔96.8米。根據傳說,大雁向南飛去,然後停止飛回來,因此得名顏回峰。顏回峰的名字有兩個來源:壹個是大雁南飛過冬,因此空氣溫暖,它們不再南飛並返回北方;壹山似雁,張儀歸項。顏回峰海拔96.8米。這座山雖然不高,但有很多人把它作為歷史名人詩歌中的典故。風景聞名世界。
湘江幹流發源於廣西興安,從祁東桂陽鎮入境,依次流經祁東縣、衡南縣、常寧市、市區、衡陽縣、衡山縣、衡東縣。衡陽全長226公裏。衡陽境內流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裏的湘江壹級支流有涪陵水、蒸餾水、耒水和_水。
雁峰區年平均氣溫為65438±08.2℃,極端最低氣溫為-65438±0.3℃,極端最高氣溫為37.7℃。降水明顯偏多,日照偏少,冬暖夏涼明顯,汛期多雨,雨季結束不明顯,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大陸東部沿海的亞熱帶地區,這裏冬季不冷,65438+10月的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炎熱,7月的平均氣溫普遍在25℃左右,冬季夏風方向變化明顯,年降水量普遍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這種氣候在中國東南部最為典型。在其他地區,由於冬季有相當多的降水,冬夏差別不大,因此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歷史的發展
顏回峰是南嶽第壹高峰,位於市區內。相傳“大雁北飛南飛,故翼停而歸”,所以市區也叫雁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全國,將原楚國南部分為黔中、長沙兩郡,長沙郡包括衡陽。
公元220年,孫武在長沙縣東南設立湘東郡,郡治位於今陵縣。長沙縣西設衡陽縣,治所在今湘鄉境內,轄正陽(今衡陽縣)、崇安(今衡南縣)、湘南、湘西(今衡山、衡東、南嶽區)、湘鄉、益陽等縣。這是歷史上第壹次出現以衡陽命名的縣。
公元589年,隋朝滅陳,改縣為州,廢湘東、衡陽二縣,置衡州,改為衡陽縣。州鎮和縣鎮都在這條河的東岸。這是歷史上第壹次出現衡陽縣。
2001年4月4日國務院批復(國函【2001】34號):撤銷衡陽市江東區、城南區、城北區、郊區,設立衡陽市珠暉區、雁峰區、石鼓區、蒸湘區市。雁峰區轄原城南雁峰、白沙洲、黃茶嶺、天馬山、先鋒路5個街道,衡南縣香江鄉(不含劉陽村)、嶽坪鄉(不含聯合、嶽坪、北塘3個村)、文昌鄉。區人民政府駐湘江南路。
當地習俗和慣例
衡陽人喜歡看戲、聽歌、唱歌,因此當地的戲曲和歌曲種類繁多,也廣為流傳。主要有古畫戲、湘劇、祁劇、地花鼓戲、木偶戲、皮影戲、花臉戲、漁鼓、絲弦戲、小調、蓮花戲、蓮香戲、千變戲、布維戲、獨角戲和瑤族說笑戲等。衡陽古畫戲是群眾最喜愛的劇種之壹,它以“三小”人物肖丹、蕭聲和醜角而聞名。它起源於清代順治時期,由衡山“采茶調”、衡陽“車馬燈”等民間歌舞發展而來。因聲腔語言相似,故俗稱“衡陽花鼓戲”。後來逐漸流入省內其他地區。在1983主編的《中國戲劇湖南卷》中,流行於湘南各地的古畫戲統稱為“衡州古畫戲”。湘劇是壹種湖南地方戲劇,300年前從鄰近的縣流入我市。受各地方言的影響,逐漸演變成具有衡陽特色的衡陽湘劇。祁劇因起源於祁東、祁陽(原為壹縣)而得名。明代中期由弋陽腔傳入啟東、啟陽,並與當地民歌相結合,由此誕生了這壹新劇種——祁劇。
這些戲曲使用當地方言,邊唱邊做,配以樂器,親切有趣,很受群眾歡迎。古畫歌劇《趁熱打鐵》曾經錄制並在全國播出;湘劇《醉打山門》在1952第壹屆全國戲劇觀演中獲主角獎壹等獎。“醉酒打人”在北京很有名!
衡陽湘劇,被人們稱為“衡州團”或“衡州大劇院”,也被稱為“衡陽刁寒”,是我省極具特色的地方劇種之壹。此次疫情波及區域很廣,涉及整個湘南東部地區,包括衡陽、郴州和衡陽、衡山、衡東、耒陽、常寧、安仁、炎陵、茶陵、攸縣、永興、桂東、宜章、汝城、桂陽、郴縣等縣市。它在江西永新和廣東樂昌也很受歡迎。
衡陽的戲劇表演歷史悠久。早在公元1274年,文天祥路過衡陽,在這裏寫下了《衡州元曲》,詳細記錄了當年正月十五衡陽人民“舞百戲”的盛況。說到衡陽湘劇的起源,有不同的傳說。有人說,是當時在衡陽做生意的江西商人從老家請來劇團演出,把衡陽湘劇原來唱的高腔帶到了衡陽。衡陽湘劇傳統劇目中仍保留著益陽各種曲牌的部分劇目。有人說,湘劇昆曲在衡陽的傳入源於桂端宮的昆曲班。1579年,的第七個兒子朱來到衡陽,帶了壹個劇團來唱昆曲,並在公館裏建了壹個舞臺,把昆曲介紹到衡陽。另據傳,清朝鹹豐年間,壹些湖北漢族藝人來衡陽辦班或帶班演出,為衡陽帶來了許多皮黃劇種,而祁劇與湖南湘劇的融合形成了衡陽湘劇的戲腔。
從目前湘劇聲腔的構成來看,它包含三個主要聲腔:高腔、昆曲腔和彈腔。上述言論也從不同方面描述了衡陽湘劇的起源。根據清代楊恩壽、王闿運在《袁譚日記》和《湘七樓日記》中的記載,他們在清鹹豐、同治年間在衡陽看到的衡陽戲班演出的劇目,基本上反映了衡陽湘劇的雛形。
衡陽的湘劇傳統劇目非常豐富。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仍有613的記載。根據不同戲劇使用的不同聲音,有465,438+0個昆曲,97個高曲,47個高錕唱腔,465,438+08個戲曲和65,438+00個把戲。從劇目長度來看,共有6部系列劇,113部整部劇和465部散部劇。
蓮臺戲經常在秋冬季節舉行祭祀活動時表演。每天表演壹出戲,伴隨著大鼓和鑼鼓,所以它也被稱為“大鼓戲”,主要包括《目連傳》、《沈峰傳》、《嶽飛傳》、《西遊記》和《混元盒》。
整部劇,還是原來的劇。每場演出約5小時,故事內容獨立完整。高錕演唱的著名劇目有五部:“綠色、紅色、綠色、白色和黃色”。清,即“梅清匯”,展示了劉備和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紅,即《紅梅亭》,講述的是李慧娘的故事。青,即《綠袍》,演的是劉湛和徐月娘的故事。白,白兔,扮演劉知遠的故事。黃,即《金印》,演的是蘇秦六國互相封國的故事。此外,天意、麒麟閣、、趙家田莊、雁門關、風祭臺、蓮花山、雙奇配、壹捧雪、雙蓮派、三義等也都是衡陽湘劇。
散折戲,或稱單折戲,是戲班經常演出的精彩折子戲。演出時間約壹小時。流傳較廣的散文劇有三部:《醉山門》、《打碑殺廟》、《趙扇》、《禮抄紅》、《街上走馬》、《思範》、《八鴿鬧村》、《擊鼓罵曹》、《楊家將槍》、《罵家祭命》。
衡陽湘劇的音樂分為唱腔音樂和伴奏音樂兩部分,包括昆曲、高腔、二腔和雜腔等四種曲調,以及剪卡和打擊樂。如今,唱腔以彈腔和高腔為主,壹些昆曲仍被保留下來。舞臺語言以衡州官話為基礎,結合中州韻。
湘劇在衡陽的昆曲節奏與昆曲相同,但發音具有地方特色。上音按湘南的上音擡高,使唱腔悠揚清亮。傳統曲牌可分為“粗牌”和“精牌”。前者簡單粗暴,詞簡單多,唱速稍快,伴有嗩吶和笛子;後者柔和委婉,復雜稀疏,演唱速度較慢,由曲笛伴奏。
湘劇的高腔可分為、絲、、腔、腔、腔、腔、八聲腔、腔、鎖南腔、支壹腔、馬竹腔、漢腔等。腔體的末端由人聲輔助,並伴有打擊樂;字多腔少,曲調為朗誦,由鼓板敲打。高亢的曲調是壹個人唱的,每個人都幫助他們,沒有音樂伴奏,地方特色非常強烈。
衡陽的湘劇也分為南路和北路,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南路唱歌沒什麽區別,只是不同職業的唱法不同。北路分腔,龕同丹線,網線同生線。旦尼爾腔比生腔高5度。旋律低沈,音調淒涼悲涼。
衡陽湘劇目前的腳色業務分為三大線:生、花、旦。其中,健康線分為老年學生、健康學生和青年學生,花線分為大花、二花和三花(即醜花),丹線分為鄭丹、老聃和肖丹,因此被稱為“九頭”。老學生專註於技巧和拐杖。多耍弄高要人物,強調勢力框架的氣度,善於依靠,做出成績;拐杖戲展示了年老體弱的人,他們留著白胡子,拄著拐杖,邊唱邊做,尤其是白嘴。鄭聲的歌劇種類繁多,強調歌唱和表演。肖勝興多演儒生和青年文臣武將。唱歌時,他交替使用自己的聲音和假聲,唱、做、誦、彈,缺壹不可。大話行多演忠臣良將草莽英雄奸臣小人,以霸、虎、炸之聲唱和。兒化行多演豪邁、勇敢、堅定不移、有趣或殘忍的人,強調武藝和身法,以演技為主。衡陽話是三華街的主要方言,還有白素話、陜西白話、話和湖北話等多種地方語言。鄭丹扮演更多的處女和女英雄,他的表演端莊穩重。肖丹有各種各樣的角色和身份,他的年齡也不同。他要求唱歌、表演、閱讀和演奏。老聃主要和演員壹起表演,他的角色分為富人和窮人。雖然這些行業是嚴格和規範的,但衡陽歷代湘劇藝術家可以通過他們的表演節目來表達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刻畫他們的個性。
衡陽湘劇主要有三種表演形式。首先,昆曲動作細膩,舞蹈風格強烈。二是風格動作簡單,土味濃厚,唱念結合較多。第三,該劇的動作高度規範,人物風格以程式、大型板狀唱段或整段念誦為特色。
新中國成立前,衡陽湘劇藝人社會地位卑微,生活困苦。1949年,只有五個散劇團,藝人不到200人,演出日益蕭條,衡陽湘劇藝術瀕臨絕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衡陽湘劇藝術發展迅速。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壹批專業劇團和民間專業劇團,培養了壹批具有較強學術功底的演員和音樂家,豐富了劇團的演出陣營,編排、改編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戲劇、現代戲劇和歷史故事劇。其中《醉山門》被評為湖南省及中南地區優秀劇目,並赴北京參加全國首屆戲曲展演;《雁門提盤》和《魯花當》也赴京演出。譚寶成、譚宋嶽、譚桂昌、羅進呈、王桂芝等壹批藝術家受到黨和政府的嘉獎。衡陽湘劇這壹古老的劇種,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正展現出新的青春風采。
經濟概況
雁峰區交通發達,通訊快捷。湘桂鐵路、衡棗高速公路和西外環公路貫穿全境。湘江流經該區,水運暢通,城市道路縱橫交錯。程控電話可以直撥世界各地,國際國內傳真方便快捷。分布在全國各省市的大型工業企業基礎雄厚,是全市機械、化工、紡織、醫藥等工業生產的重要基地。
雁峰區的商業、金融和服務業繁榮發展。中山南路上商鋪林立,商品琳瑯滿目,人流如織,成為了壹條具有民族文明的繁華商業街。先鋒路電腦街充滿了E時代的氣息;環城南路上的美食街處處體現著中國的飲食文化。該地區的工農業市場已成為該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該地區擁有全市最高檔的酒店、商業建築和金融機構。
該地區的農村經濟活躍,農業資源豐富。全區林地面積2.6萬畝,森林覆蓋率20%。適宜的氣候和優越的自然條件為高效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行政區劃
雁峰區
430406
421001
湘江南路
截至2005年6月365438+2月31,雁峰區轄5個街道、1個鎮、1個鄉。
先鋒街道
轄區:姜妍南路、中山南路、廣匯、左家臺、愛民路、先鋒、黃晴巷7個社區居委會。
雁峰街道
轄區:大仙坪、接龍村、育德堂、雨花亭、鄉音嶺、延風路、李家沖、新家村、黨家村9個社區居委會;嶽洞村委會
天馬山街道
轄區:月坪、洪家塘、蘇巖井、勝利山、天馬山、榮譽路6個社區居委會。
黃茶嶺街道
轄區:黃茶嶺、珠江橋、茶塘、營盤村、恒昌村、黃茶路、小棠村、雷公塘、丁家牌樓等9個社區居委會;紅旗村委會
白沙洲街道
轄區:新礦村、潼僑港、花園、歐水嶺、紡織新村、連萌山、白沙洲、白竹竈、蘇田村、金龍村10社區居委會。
嶽屏鎮
管轄範圍:301。芝麻塘兩個居委會;文昌、林思、天山寺、龍符、鞏義、東風、水東、前進、金橋、興隆、龍橋11村委會;月坪農場和躍進農場。
香江鎮
轄:東洲、湘江、吳興、高星、茶園、棲鳳、茅野、長塘、白沙9個村委會。
湘江農場
管轄範圍:農業村委會。
2016 2月16日,雁峰區被列入2015年度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