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幕降臨,世界陷入寂靜,花姐和阿時看著漫天繁星想起了壹段話。
有自由,有書,有花,有月亮,有人會因為這些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嗎?
樂觀者看到的是甜甜圈本身,悲觀者看到的是甜甜圈上的洞。
花姐既要照顧好木屋,又要兼顧東京的工作,她每天很忙很累,但她從不抱怨。
她待在哪裏都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坦然,正如她最後提到的那段話壹樣,樂觀者看到的是甜甜圈本身,悲觀者看到的是甜甜圈上的洞。
無論身處田園還是都市,決定我們生活質量的更多的是我們的生活態度,而不是壹些外物。
鄉村生活不壹定愜意,都市生活也不壹定冷漠浮躁,只要我們的心態能夠返璞歸真,能夠因為有書有花有月亮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又何愁沒有田園。
正如徐誌摩在《鄉村裏的音籟》中說到的那樣:小舟在垂柳蔭間緩泛--
壹陣陣初秋的涼風,
吹生了水面的漪絨,
吹來兩岸鄉村裏的音籟。
我獨自憑著船窗閑憩,
靜看著壹河的波泛,
靜聽著遠近的音籟--
又壹度與童年的情景默契!
這是清脆的稚兒的呼喚,
田野上工作紛紜,
竹籬邊犬吠雞鳴:
但這無端的悲鳴與淒婉!
白雲在藍天裏飛行:
我欲把惱人的年歲,
我欲把惱人的情愛,
托付與無涯的.空靈--消泯;
回復我純樸的,美麗的童心,
像山谷裏的冷泉壹勺,
像曉風裏的白頭乳鵲,
像池畔的草花,自然的鮮明。
在當下不少電影以心浮氣躁的姿態想要賺取更多利益的同時,日本電影仍舊不忘初心,保留著壹塊源遠流長的純凈之地,俗稱治愈系的小清新電影,壹鍋不顯油膩味道清淡的雞湯,壹聽這名就有壹股文藝的氣息撲面而來,將人生點滴行雲流水般的溫情道來,我把這類電影歸類成能夠解憂解乏的茶泡飯電影,每年都會悄然無息的如期而至,嫻靜淡雅,細膩溫柔,低調謙和,看上去描繪的都是些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生活,卻每每能從片中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和體驗中收獲到難得的養分,無需長篇大論的道理,或是艱澀深奧的主旨,不矯情也不煽情,只是壹段日記般平淡生活的記錄,卻能從中收獲到滿滿的暖意。
這類電影往往以日本的傳統文化和精神為基石,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恩,對生活的態度和重視,以現代人的生活面貌為擴展路線,在手機不離手,眼睛離不了屏幕的快節奏年代下,就像近幾年極力推崇的生活理念——試著遠離庸碌繁忙的都市生活,抽點時間融入大自然,回歸最純粹簡單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勞作中體味付出和回饋,從深厚的大自然中頓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