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對食物的熱愛在這個世界上可能是首屈壹指的。以春節為例,春節是我們最喜歡也是最重要的節日。吃絕對是春節的壹大亮點。
春節持續20多天,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幾乎每天,每個人都徜徉在各種美食的海洋中。琳瑯滿目的春節美食不僅寄托著人們辭舊迎新的喜悅,也承載著我們闔家團圓、國泰民安的喜悅。
臘月壹到,挨家挨戶打年糕的戲碼就開始了。婦女們把早就泡好的糯米洗幹凈,放在鍋裏煮。幾個年輕力壯的男人排隊打年糕。只聽見“出鍋了!”婦女們把煮好的糯米放進石臼裏。壹個壯漢立即掄起木槌擊打石臼中的糯米,還有壹個人需要配合轉動糯米球。妳錘,我轉,如此默契,如此和諧。
大約十分鐘後,糯米粗糙的男孩在木槌的命運下形成了英俊的白面學者。光滑的糯米球從石臼中被請到案板上,接下來的工作將交給有著20年經驗的師傅。只見他的手不停地搓、揉、按,面團似乎和他壹拍即合,乖乖地隨他折騰。
當飽滿的面團變成長條狀時,我看到他拿著壹根細細的白線用力拉扯。三次、五次、兩次之後,他把壹個糯米球拉成了幾個大小、長度、寬度都壹樣的年糕。流水線工序還沒結束,最後的點睛之筆就交給我了。
我拿起刻有“福”字的印章,蘸上紅水(可食用),輕輕地印在年糕上。陽光下,白色的年糕上鑲嵌著鮮艷的“福”字,寓意著來年越來越高。
成年人期待著來年的美好祝願。我饞嘴了,壹手抓起壹個不成形的熱氣騰騰的年糕,重重地蘸上芝麻糖碗,急切地放進嘴裏。小嘴裹著年糕,用力咀嚼。年糕很韌,芝麻留香,讓我無語。
《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而我家也上演了壹出《舌尖上的中國》。
聽說爺爺奶奶在包餃子,我這個名副其實的閑人非要露壹手,就趕緊過去幫忙。我搓著手,壹直摘下手套,抓起壹張餃子皮,學著爺爺的樣子,轉身捏了捏,往裏面加了餡。最後,我像變魔術壹樣捏了壹個邊,餡料老老實實地“躺”在裏面。沒想到,餃子裏會有“皺紋”。我開始“處理”它,我越捏它越糟糕。事與願違,我打破了壹個洞。我把餃子扔給我奶奶,想讓她幫我做整形手術。“不,妳可以自己做,”爸爸阻止了我。“剛才有人說……”我的臉突然漲得像滴血壹樣,我抓著餃子說:“看這個,我會的!我是無辜的!”“我看妳的臉青壹塊紫壹塊的!”我表哥取笑我。我冷哼壹聲,學著奶奶的樣子在水裏滾餃子。壹個光滑的餃子誕生了!我看著父親,他卻站在不遠處,樂呵呵地看著我。我突然明白他在用挑釁的方法,給了他壹個堅定的眼神,於是我繼續努力。好事多磨。在我師父紫陽的調教下,白嫩嫩的嬌子做了各種改變,改頭換面。她變成了兔子的形狀和愛的形狀。她成了我的“姜氏創意餃子團!”
“煮餃子!”隨著爺爺的喊叫,餃子被帶到了廚房。我們把餃子放在鍋裏,餃子壹個接壹個地在鍋裏煮。
等等,希望,新餃子來了!幾分鐘後,每個人都以閃電般的速度伸向盤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我也不例外。經過這麽多小時的努力,我就等到了這壹刻。我自己拿了壹個盤子,不壹會兒就咽下去了。這幾顆還不夠塞牙縫,我捅了捅堂哥:“看!灰機!”當我表弟的眼睛在天上飄著的時候,我抓住機會拿起他盤子裏的餃子,蘿蔔餡,迅速地壹個壹個送到我的嘴裏,滑進我的胃裏。等我表哥發現的時候,盤子已經空了,我已經逃了。
奶奶做的餃子,香濃可口,香味直抵人心,淡淡的香味環繞在舌尖,給人壹種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每年除夕,父親都會炸壹些肉丸準備年夜飯。他首先把壹大塊肉放在砧板上,切碎並不斷切碎,隨著“砰砰”的聲音,肉塊變成了漿糊。我父親讓我準備6個鴨蛋、6小包餅幹和2勺面粉。我壹邊攪拌鴨蛋,壹邊莫名其妙地問父親:“往年不是壹直用雞蛋嗎?今年怎麽把它們改成鴨蛋了?”他笑著說:“這是來自農村的土鴨蛋,比雞蛋更厚更有營養,炸出來的肉丸更軟更漂亮。”我突然意識到。
爸爸把餅幹切成塊,放入攪拌好的鴨蛋中,然後加入面粉、少量水和鹽拌勻。最後,加入肉末並快速攪拌。肉末的表皮塗上了壹層均勻的黃色,肉蛋變得又濃又香,讓人忍不住想象油炸後的美味。
爸爸點燃竈火,往鍋裏倒了很多油,當油逐漸升溫時,小氣泡壹個接壹個地冒出來,發出“吱吱”的聲音,然後他就可以開始炸肉丸了。他用左手從大碗裏抓起肉泥,用力攥緊拳頭,擠出壹個小球,用勺子刮幹凈,輕輕地放進油鍋裏。肉丸壹個接壹個地聚集在壹起,蹦蹦跳跳。過壹會兒,當肉丸外表金黃時,用筷子將其取出,這樣肉丸就做好了。廚房裏香氣四溢,我迫不及待地嘗了壹口。外酥裏嫩,很好吃。
爸爸在燉雜燴裏放了幾個肉丸,在普通的湯上畫上了精美的壹筆。不壹會兒,年夜飯也完成了。豐富的菜肴和多彩的顏色令人賞心悅目,垂涎欲滴。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贊嘆爸爸的廚藝,尤其是肉丸子,獨壹無二。晚飯後,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吃著瓜子,聊著今年的節目,分享著搶紅包的成果。房間裏充滿了溫馨祥和的氣氛。
年味像油,在愛中升溫;年的味道就像肉丸,在愛情裏燦爛。有人說,中國新年不像過去那樣熱鬧和有人情味。但我不這麽認為。年味只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短信、電話祝福到QQ、微信祝福,從發紙質紅包到搶微信紅包,方式變了,但親情不變。新年最重要的是家人團聚,享受家庭親情!
電視上,主持人高喊“3,2,1,新年快樂!”此刻,窗外五顏六色的煙花相繼綻放。在爆竹聲中,年味深深藏在我的每壹個味蕾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