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葡萄牙 裏斯本
地震時間:1755年11月1日
震級:約9級
裏斯本地震是迄今歐洲最大的地震。發生在距裏斯本城幾十公裏的大西洋海底。裏斯本城破壞極其嚴重,死人 約7萬。這次地震引起海嘯近30米高,襲擊了裏斯本海岸,並使英國、北非和荷蘭的海岸都遭受損害。甚至在中美洲也觀測到相當大的波浪。此震發生後過了 214年,即在1969年2月28日,在這個海域西邊又發生了8級大地震。
裏斯本人口為600,000,加上周圍的衛星城市人口約為2,100,000,為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及 第壹大港,位於歐陸的最西邊,與拉丁美洲,西非及地中海的交通非常頻繁。裏斯本保存了固有傳統,持續修復翻新具歷史性的建築和雕塑,中世紀街的景觀依然流 存至今。400年前裏斯本是世界上最強大帝國的中心,不過由於政經環境的衰敗,近幾世紀已逐漸淡出國際舞臺。從西元1255年裏斯本成為葡萄牙帝國的首 都,15世紀末是葡萄牙與裏斯本最繁榮興盛的時期,葡萄牙航海探險家們的足跡遍及亞洲、非洲及南美洲。西元1755年11月1日裏斯本發生大地震,使得榮 耀瞬間消失,接近1/5的人喪生,2/3的城市被摧毀,在首相彭波候爵領導下展開重建,完成全新的天主教造型的廣場及教堂等建 ,賦與裏斯本另壹番新風貌。
裏斯本範圍並不大,是壹個十分適合步行的城市,在建築物中間不時穿雜著公園和咖啡廳等點綴著。該市的歷 史古跡類景點不算多,但基於保存得當,壹些大修道院、宮殿和城堡等都非常值得壹看。除此之外,熱鬧的地區還有奇亞多區、羅西歐廣場、阿爾法瑪區……等等。 市郊貝連雖然距離裏斯本有點遠,但確聚集相當多的博物館及紀念碑,是裏斯本之旅必到的景點。這裏還保存有葡萄牙帝國的光榮,從維護良好的博物館及古跡上, 可以懷想當年帝國的興盛及奢華。
印尼-蘇門答臘島
2.印尼 蘇門答臘島
地震時間:2004年12月26日
震級:8.5級
印尼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12月26日上午當地時間8時發生地球40年來最強烈的9.0級地震,並引發了 雷霆萬鈞的海嘯,殃及東南亞和南亞多個國家。滔天巨浪席卷了斯裏蘭卡、印度、印尼、泰國、馬來西亞、馬爾代夫和孟加拉國沿海地區。10公尺高的巨浪席卷印 度洋沿岸地區,許多當地居民和在海濱度假弄潮的旅客措手不及,紛紛溺斃。
蘇門答臘是印尼最西面的壹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裏。
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間與赤道相交叉,由兩個地區組成:西北Barisan山脈和東部的沼澤地。
蘇門答臘島西南與爪哇島隔著巽他海峽相望,北方隔著麻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遙遙相對,東方隔著卡裏馬達海峽(Karimata)毗鄰婆羅洲,西方瀕臨印度洋。
Barisan山脈橫貫蘇門答臘島。該地區發現了煤、黃金礦床。火山所噴發的礦物質使得土壤肥沃。山脈景象優美而迷人,如多巴湖(Lake Toba)周圍區域。
在東部,強大河流把淤泥帶到下遊,形成了遼闊的平地,遍布沼澤和湖泊。雖然該地區宜耕土地少,對農業不利,但是其對印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為“地上出產油,地下也出產油”:棕櫚油和石油。
在古代,蘇門答臘島的大部分地區被被熱帶森林覆蓋,這些森林曾經是寶貴動植物(紅毛猩猩、老虎、貘、Rafflesia等)的棲息地。不幸,當局的貪汙風氣和非法森林開發使得這些原始森林目前面臨毀滅的危險。連所謂的“保護區”也遭到砍伐。
美國 舊金山
3.美國 舊金山
地震時間:1906年4月18日
震級:8.3級
舊金山大地震是美國迄今破壞最嚴重的壹次地震,震級約為8.3級。在100萬平方公裏範圍內感到地震。 這次地震是沿著著名的聖安德烈斯大斷層發生的。在地面上造成的斷裂帶約300多公裏長,其錯動方式幾乎是平推的,有些地方水平錯動幅度達7米,而垂直錯動 幅度甚微。這次地震的破壞區沿斷裂帶延伸很長,但離開斷裂帶50公裏就看不到破壞了。由於地震前後橫跨斷層有重復三角測量資料,從而得到了震前震後震源斷 層變形和位移的資料。據此,裏德(H.F.Reid)提出了著名的彈性回跳理論,建立了地震是斷層突然錯動形成的學說。
舊金山,華人稱為三藩市。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海岸聖弗朗西斯科半島,面積47平方英裏,三面環水, 環境優美,是壹座山城。氣候冬暖夏涼,陽光充足,被譽為“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城市”。1769年西班牙人發現此地,1848年加入美聯邦。全市人口約76 萬,其中華人25萬。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對城市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但是很快就得到了重建。舊金山住有很多藝術家,作家和演員,在20世紀壹直是叛逆文化和近代自由主義的中心之壹。在很多方面,舊金山與紐約、波士頓的感覺很相似。
舊金山最有名的風景是纜車、金門大橋、海灣大橋、泛美金字塔(又譯“傳斯美國金字塔”,“全美金字塔”,Transamerica Pyramid)和唐人街。
日本 關東
4.日本 關東
地震時間:1923年9月1日
震級:8.2級
關東地震震中在日本東京附近60~80公裏的相模灣,震級為 8.2級,震源深度較淺。首都東京和全國最大的港口橫濱差不多完全被破壞,災情嚴重,所以引起了日本的重視。這次地震激勵著日本地震學界積極開展地震預測 和抗震研究。這次地震的次生災害(如火災)特別嚴重,加重了人員的傷亡。***有10余萬人在這次地震中喪生,其中有許多人雖逃到廣場,仍被四面大火包圍而斃 命。地震前幾分鐘曾在驗潮儀上觀測到明顯的長周期波動。
關東地區大致位於日本之中央,以東京為中心發展起來。與關西、九州地區相比,其開發的歷史較短。直至 12世紀末鐮倉幕府開設、成了政治中心以後,才開始進行真正開發,至江戶時代,作為大城市更趨發達。明治以後,江戶改名東京,成為日本首都。隨著近代產業 的發展,整個關東地區急速發展起來。
智利 康塞普西翁
5.智利 康塞普西翁
地震時間:1960年5月22日
震級:8.9級
智利地震 震中在康塞普西翁。這次地震有兩個很突出的特點:壹是接連發生了3個大於8級的地震;二是海浪波及甚遠。從5月21日至6月22日,***發生過10次7級以 上的地震,其中3次超過8級。5月22日的地震,震級達8.9級。這次地震破壞最重的地區是從聖地亞哥到蒙特港等地。地震時產生的海嘯越過太平洋,日本海 岸遭到的海嘯浪高達4米,造成巨大災害。另外,這次地震時發現震中區天然土上的烈度為VⅡ度,而人工充填的不結實的地表土其烈度可達 XⅠ度。通過這次地震,求得了地震時破裂傳播速度可達每秒數公裏。由於此震甚強,它激起了明顯的地球自由振蕩。
智利康塞普西翁省首府。位於智利中南部。比奧比奧河傍城而過。人口約30.3萬。最熱月平均氣溫 20℃,最冷月平均氣溫(7月)10℃,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西距海岸港口城市塔爾卡瓦諾10千米。始建於1550年。屢遭地震、海嘯破壞,屢 遷城址,1754年遷現址。附近產煤。農業發達,是葡萄酒和谷物的貿易中心。工業有紡織、面粉、制革、玻璃、陶瓷、制糖、鋼鐵、造紙、煉油等。有鐵路通聖 地亞哥。設有康塞普西翁大學。
美國 阿拉斯加
6.美國 阿拉斯加
地震時間:1964年3月27日
震級:8.4級
阿拉斯加地震位於震中區的大城市是安克雷奇市,這是壹個現代化的城市。地震發生後,這個城市的破壞情況較輕,它成為評價現代建築物抗震設計的現場實驗室。這次大震發生後,美國地震學家和社會公眾對地震預測開始予以正視。
阿拉斯加東南部與中南部為溫帶氣候,全年氣溫約0-15℃。內陸為大陸型氣候,夏季永晝時可達26℃,冬季永夜時可達-15℃。西部與西南部受海洋影響,冷而風大。北圈內為極地氣候,全年處於零下。
阿拉斯加是壹塊神秘、驚奇的大地,是美國最大州,也是高山之鄉,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冰河、海岸、原野、天 然資源和野生動物。熱愛野生動物的人可以在阿拉斯加大飽眼福。 可能看見壹只大馴鹿在路上漫遊,可能巧遇壹只灰熊在遠處漫步,也可以在海岸邊觀賞鯨魚,而老鷹可能就在頭頂呼嘯而過。阿拉斯加的人、地和野生動物***同編織 了壹幅美麗的圖畫,來過阿拉斯加,妳將發現“世界本該如此”。
哈薩克斯坦 阿拉木圖
7. 哈薩克斯坦 阿拉木圖
地震時間:1911年1月3日
震級:8.4級
阿拉木圖地震震中位於阿拉木圖以南、伊塞克湖以北,震級為8.4級。這是中亞內陸地區最大的壹次地震,地震時在震區造成了許多條大斷裂帶。這次地震發生在垂直差異運動極為強烈的地區,因而某些蘇聯地震地質學家主張年輕而強烈的垂直差異運動帶是發生大地震的地帶。
阿拉木圖 (Alma-ata) 是壹座風光獨特的旅遊城市,它位於哈薩克斯坦東南部、天山北麓外阿賴山(中國稱外伊犁山)腳下的丘陵地帶,三面環山。面積190平方公裏,海拔 700-900米。它以盛產蘋果著稱,阿拉木圖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就是"盛產蘋果的地方,蘋果城"。居民中以俄羅斯人居多,其次是哈薩克、烏克蘭、韃靼、 維吾爾等族。人口150萬(2007年)。
阿拉木圖歷史悠久,古代中國通往中亞的絲綢之路就經過這裏。城市始建於1854年,1867年成為土耳 其斯坦壹總督轄區的行政中心。1918年建立蘇維埃政權,1929年成為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和國首都,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它成為獨立的哈薩 克斯坦***和國首都。
由於阿拉木圖地處邊疆地區,城市擴展余地有限,1994年哈薩克斯坦決定在2000年前把首都遷往中北 部的阿克莫拉 (Akmola,即阿斯塔納 Astana)。1995年9月,納紮爾巴耶夫總統發布遷都命令。遷都後,阿拉木圖作為國家科學、文化和經濟中心的地位不會改變,它仍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 間內接待大部分來訪的外國領導人,哈國內的多數重大活動仍將在阿拉木圖舉行。1997年12月10日,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圖成為哈薩克斯坦首都。
日本 仙臺
8.日本 仙臺
地震時間:1933年3月2日
震級:8.5級
三陸地震震中位於仙臺東北約300公裏的海底,震級8.5級。在地震發生後,巨大的海嘯襲擊了北海道南岸和福島縣東岸,沿岸各地遭受了很大災害。這次地震驗證了1896年6月海嘯後采取的防潮林和防潮壁在減輕海嘯災害方面是有效的。
仙臺位於東京北約300公裏,在本州島(日本四個主要島嶼中最大的島)面向太平洋沿岸。日本劃分為7個地區,仙臺位於東北地區的中心。
仙臺市是擁有100萬人口的東北地區政治?經濟中心城市。即是大城市,又有流經市區中心部的廣瀨川和綠茵茵的櫸樹道等美麗景觀,作為與大自然融合壹體的現代化城市而聞名日本。特別是市區中心部的街道樹、公園等綠色植被多,又被人們愛稱為“杜都(樹林城的意思)”。
仙臺和美國的首都華盛頓位於同壹緯度。仙臺的氣候和日本其他城市相比,非常舒適溫和。平均氣溫為 12.1℃,年間降水量有1241.8mm。最熱的8月份平均氣溫為24.1℃,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1.5℃。在仙臺能享受到春?夏?秋?冬四季各異 的優美季節。特別是秋天的紅葉,冬天的雪景, 能夠享受街中和郊外山上美麗的景色。
意大利 墨西拿
9.意大利 墨西拿
地震時間:1908年12月28日
震級:7.5級
墨西拿地震發生在西西裏島和卡拉布裏亞之間的墨西拿海峽的海底。對歐洲來說它的損失僅次於1755年裏斯本大震。它使墨西拿城98%的房屋遭到破壞,死亡人數不少於4萬。
墨西拿(messina)是意大利西西裏島上第三大的城市,也是墨西拿省的省會。墨西拿在西西裏島的東北角,君臨墨西拿海峽。
墨西拿為古代希臘殖民者於公元前8世記時建立,距今有二千八百多年歷史。190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的大地震和海嘯將墨西拿夷為平地。二戰時又遭炸毀。但經半個世紀的重建,墨西拿現在人口已達二十七萬。
墨西拿教堂建於十二世紀,有鐘樓和古天文鐘。
土耳其 埃爾津詹
10.土耳其 埃爾津詹
地震時間:1939年12月27日
震級:8級
1939年12月27日淩晨2時到5時,8級地震猛烈震撼土耳其,特別是埃爾津詹、錫瓦斯和薩姆松三省。埃爾津詹市除壹座監獄外,所有的建築物盡成廢墟。地震造成5萬人死亡,幾十個城鎮和80多個村莊被徹底毀滅。地震後,暴風雪又襲擊災區,加劇了災難。
埃爾津詹 (Erzincan)是土耳其東部城市,埃爾津詹省的省會。人口7.3萬(1980)。位於幼發拉底河上遊卡拉蘇河北岸,控制通過該河谷地的東西向交通要道。歷史上多次遭地震破壞,最近壹次在1939年。有棉紡織、絲織、制糖、銅器制造與制藥等工業。
秘魯 欽博特
11.秘魯 欽博特
地震時間:1970年5月31日
震級:7.6級
1970年5月31日,秘魯最大的漁港欽博特市發生7.6級地震。在地震中有6萬多人死亡,10多萬人受傷,100萬人無家可歸。欽博特遭受地震和海嘯的雙重襲擊,損失慘重。該市以東的容加依市,被地震引發的冰川泥石流埋沒,全城2.3萬人被活埋。
欽博特(Chimbote),秘魯中西部城市,全國最大漁港。港灣優良,能泊大型海輪。人口 21.6萬(1981)。原為漁村,1822年興建,1895年設市。二十世紀中葉起因新鋼鐵廠、新港口及魚粉加工廠的建立而成為秘魯發展最迅速的工業城 市。鐵路、公路交通便利,有飛機場。
墨西哥
12.墨西哥
地震時間:1985年9月19日
震級:8.1級
1985年9月19日晨7時19分,墨西哥西南太平洋海底發生8.1級地震,遠離震中400公裏的墨西 哥首都墨西哥城遭到嚴重破壞,700多幢樓房倒塌,8000多幢樓房受損,200多所學校夷為平地,繁華的華雷斯大街多處變為廢墟。墨西哥城40%的地區 斷電,60%的地區停水達兩周,與國內外的電信全部中斷。這次地震,***有3.5萬人死亡,4萬人受傷,萬人無家可歸。遠離震中卻遭受如此慘重損失的原因, 是因為該市主要部分建築在壹個涸湖上,地基松軟,再加上過量采用地下水,使地層逐年沈陷,建築物更加不穩。
墨西哥是拉美第3大國,為中美洲最大的國家。位於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美洲、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素稱“陸上橋梁”。因墨境內多為高原地形,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萬木常青,故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稱。
墨西哥是美洲文明古國,曾蘊育了瑪雅、阿滋特克、托爾特克、奧爾梅加和特奧蒂華坎等古印第安文化。瑪利雅奇音樂和薩巴特奧舞蹈融合了西班牙和印第安音樂舞蹈的特色,成為墨西哥獨特的民族藝術形式。墨已有21處古跡被聯合國宣布為"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
墨西哥菜以辣為主,內地居民常以龜、蛇、斑鳩、松鼠、石雞入菜、家常蔬菜要數炒仙人掌、仙人球最富特色。墨西哥人還以嗜酒聞名於世。賓客上門,習慣先以酒招待。
亞美尼亞
13.亞美尼亞
地震時間:1988年12月7日
震級:6.9級
1988年12月7日上午11時41分,當時的蘇聯亞美尼亞***和國發生6.9級地震,震中在亞美尼亞第 二大城市列寧納坎附近,烈度為10度,該市80%的建築物被摧毀。地震造成2.4萬人死亡,1.9萬人傷殘,直接經濟損失100億盧布,超過切爾諾貝爾核 電站事故的損失。這次地震的特點是震級不高,但損失慘重。1989年,壹個同樣震級的地震發生在美國舊金山,僅死亡68人。
亞美尼亞***和國是內陸國,位於外高加索南部。全境90%多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西接土耳其,南接伊朗交界,北臨格魯吉亞,東臨阿塞拜疆。亞熱帶高山氣候。1月平均氣溫-2~12℃;7月平均氣溫24~26℃。主要旅遊景點有首都埃裏溫和塞萬湖自然保護區。
公元前9~前6世紀,在現亞美尼亞境內建立了奴隸制的烏拉杜國。公元前6~3世紀,阿凱米尼得王朝和塞 琉古王朝統治亞美尼亞,建立大亞美尼亞國。後兩次被土耳其和伊朗瓜分。1804~1828年,兩次俄伊戰爭以伊朗失敗告終,原被伊朗占領的東亞美尼亞並入 俄羅斯。1918年5月28日,達什納克楚瓊領導建立亞美尼亞第壹***和國。1920年1月29日,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和國成立。1922年3月加入 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和國,同年12月30日作為該聯邦成員加入蘇聯。1936年12月5日,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和國改為直屬蘇聯,成為其 加盟***和國之壹。1990年8月23日,亞美尼亞最高蘇維埃通過獨立宣言,改國名為“亞美尼亞***和國”。1991年9月21日亞美尼亞舉行全民公決,正式 宣布獨立。
日本 阪神
14.日本 阪神
地震時間:1995年1月17日
震級:7.2級
1995年1月17日晨5時46分,日本神戶市發生7.2級直下型地震,大阪市也受到嚴重影響。這次地 震造成5400多人喪生,3.4萬多人受傷,19萬多幢房屋倒塌和損壞,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神戶市兩座人工島沙土液化嚴重,幾乎所有岸壁崩 塌,滑向大海,連接神戶市和人工島的跨海大橋也損壞嚴重,使日本第二大港神戶港頓失生機。由於電線短路和煤氣泄漏,災區震後發生500多處火災,在火災最 嚴重的地方,烈火蔓延了10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