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南陽縣有楊二相公者,精於拳勇。能以兩肩負兩船而起,旗丁數百以篙刺之,篙所觸處,寸寸折裂.以此名重壹時,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場傳授槍棒,觀者如堵。忽壹日,有賣蒜叟,龍鐘傴僂,咳嗽不絕聲,旁睨而揶揄之。
眾大駭,走告楊。楊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磚墻,陷入尺許,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墻,不能打人。”楊愈怒罵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壹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廣約眾人,寫立誓劵。
令楊養息三日,老人自縛於樹,解衣露腹。楊故取勢於十步外,奮拳擊之。老人寂然無聲。但見楊雙膝跪地,叩頭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夾入老人腹中,堅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縱之,已跌出壹石橋外矣。
老人徐徐負蒜而歸,卒不肯告人姓氏。
2、譯文:
南陽縣有個叫楊二的,精通拳術,他可以用兩個肩膀扛起兩艘船站起來,幾百個船工用蒿刺他,蒿碰到他的地方,就壹寸壹寸地斷裂。楊二帶著他的學生在常州地區習武弄棒,每當他在演武場傳授槍棒時,來圍觀的人非常多,像壹堵墻壹樣。
有壹天,有壹個賣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著眼睛看,還出言嘲笑他。眾人很驚駭,跑去告訴楊二。楊二聽說後大怒,把老人叫過來,在他面前用拳頭打磚墻,拳頭陷入磚墻壹尺多,然後輕視地對老人說:“老頭妳能夠像我這樣嗎?”老人說:“妳(這樣也就)能打墻壁,卻不能打人。”
楊二更加生氣了,怒喝道:“老家夥妳能讓我打上壹拳嗎?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著說:“我壹個老頭都快要死了,如果我死了能夠成全妳的名聲,死了也沒什麽可怨恨的!”於是兩人就叫了很多人,當眾立了字據。
老人讓楊二歇息三天,三天後,老人把自己捆在樹上,脫掉衣服露出肚皮,楊二因此在十步外擺好姿勢,(他)舉起拳頭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壹點聲音也沒有發出,只看到楊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著頭說:“晚輩知道錯了。”
當楊二想拔出拳頭,卻發現已經被夾在老人的肚子裏,動彈不得。楊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後,老人才把肚子壹挺放開楊二,只見楊二已經摔得翻過壹座橋了。
老人慢慢背著他的蒜走了,始終不肯告訴大家他的名字。
3、《賣蒜老叟》又名《賣蒜叟》,是清代袁枚寫的壹篇古文。文章寫的是壹個以賣大蒜為業的老人,他職業雖然普通,但有著神奇的能力的故事。
擴展資料:
作品鑒賞:
《賣蒜老叟》講述的是這樣壹個道理:千萬不要因為有壹點成績,有壹些人誇獎妳,妳就以為自己當世無雙了。要時刻虛心求教,不要目中無人。要知道,強中自有強中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要時刻記住只有不斷努力才會戰勝別人。
作者簡介: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調江蘇,先後於溧水、江寧、江浦、沭陽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奈仕途不順,無意吏祿。
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嘉慶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後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稱“隨園先生”。
袁枚倡導“性靈說”,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與趙翼、張問陶並稱“性靈派三大家”,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壹。
文筆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主要傳世的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及《補遺》,《隨園食單》、《子不語》、《續子不語》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百度百科——賣蒜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