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北京都有些什麽特色小吃?

北京都有些什麽特色小吃?

說到豆汁,北京人都愛喝,豆汁既營養有便宜.但是說到豆汁,老北京人壹定會說老磁器豆汁店,每次路過老磁器豆汁店都要進去喝兩碗,味道實在美,能把本來就酸酸的很難讓人接受的東西做到喝壹碗不過癮。當然不能壹小口壹小口地泯,就得大口大口喝,就著鹹菜和焦圈。其他小吃:焦圈 肉餅,滿漢糕點,開口笑、燒餅、糖火燒、麻醬燒餅、螺絲轉等等都不錯,就怪自己肚子小,只能喝兩碗.

作為壹家“幾十年如壹日”的老店,環境和服務就“不能有太高要求”了。但是老大媽店員們看上去都很親切, 偶爾來個外地遊客什麽的,都會親切地說壹聲「豆汁? 妳吃不了, 算了吧,來點兒別的吧」.

這次去還買豆汁贈鹹菜壹碟,真的很爽,嘴攙的朋友們,經過天壇北門的時候千萬不要錯過

(2)鹵煮之王-小腸陳

網頁:/content/showevent.php?eid=2419

北京有無數家飯館賣鹵煮,但其中最有名的,是百年老號“小腸陳”。小腸陳最早經營的地界兒,在宣武門外南橫街兒。說起宣武門,還得拉扯兩句兒別的。北京城從打明永樂起事得了天下,也就成了京城。京城分內城外城,內城裏面又有紫禁城。這宣武門,就是內城南側的壹個城門。在它東邊,是正陽門(也稱前門)和崇文門。在古代,大軍出征就是從宣武門出發的。在宣武門南邊,就是著名的菜市口,是明清兩代的法場,有名的袁崇換就是在這裏殺的。再往南就到了南橫街兒。南橫街東起虎房橋,西到牛街,是條東西向的街,長約兩三裏地。南橫街因為特殊的位置,距離內城非常的近,也就成了會館集中的地方,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地方住京辦事處。有了會館也就有了名人府邸,比如清朝有名的人物如曾國藩、康有為、譚嗣同等等,都先後在南橫街附近住過,就連大名鼎鼎的孫中山,當年也曾在湖廣會館落腳。隨著民國誕生,等級逐漸被打破,尤其是新中國建立後,南橫街周圍也就成了老百姓的聚居地。由於居住的人多了,自然飲食業也就發達起來,小腸陳在南橫街偏東處,小腸陳東邊,是著名的李記白水羊頭;在西邊牛街,有著名的年糕錢等回民吃食。店面不大,也就有個六七十平米。說到小腸陳的特點,其實和所有的老字號都壹樣,壹是選料精致,壹是做工認真,再加上量足,於是也就慢慢的出了名。來的人多了,也就可以不間斷的熬湯,時間壹長,竟剩下壹鍋老湯。有了這鍋老湯,買賣也就沒人可比了在。

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陳玉田不僅大膽引入從前沒有的鹵品,使湯鍋裏的“內容”更為豐富,還對多少年壹貫制的鹵湯進行“改革”,加入幾味去腥提味的中草藥,讓其味道更為香濃。

小腸、肺頭、肚子、豬心、豬肝、白肉、豆腐,火燒……各類質地不壹、口感各異的鹵品“歡聚壹堂”,再加上那鍋鮮香撲鼻的鹵湯,吊足了顧客胃口,勾動著食客饞欲。

除了獨特的風味,北京小吃制作中的表演性,更讓人流連忘返。

鹵煮火燒“明案”操作,讓食客賞心悅目,未曾動箸,眼睛已自“進食”不斷。

(3)月盛齋-品味兩百年的歷史

網頁:/content/showevent.php?eid=2421

月盛齋是壹家專門經營清真醬牛羊肉的老字號,位於前門大街路西,也就是原前門五牌樓的邊上,看上去是個古色古香的老門臉。無論是誰,只要您從它的門口經過,便會聞到那醬牛羊肉的醇香味;壹擡頭,便會看到那塊書寫著月盛齋三個大字的老匾。

月盛齋的醬牛羊肉,雖說是回族的清真肉食,但也是滿漢及各族大眾從古到今都十分愛吃的風味食品。有詩贊曰:餵羊肥嫩數京中,醬用清湯色煮紅。日午燒來焦且爛,喜無膻味膩喉嚨。月盛齋開業於清乾隆四十年,也就是1755年,到今天已經有220多的的歷史。

月盛齋,全名應該叫月盛齋馬家老鋪。顧名思義,這人老字號,是壹位姓馬的回族人開辦的。在我對月盛齋馬家老鋪的采訪中,老人們告訴我,月盛齋原來不在前門大街,而是在前門裏原戶部衙門的旁邊。據有關資料記載,開辦月盛齋的馬家,世代居住在北京廣安門內牛街。清乾隆年間,馬家的馬慶瑞經人介紹到禮部衙門當臨時工,每逢禮部舉辦祭祀活動,他就負責看供桌。雖說這是個臨時的差事,但是能將就著吃飽飯。有的時候,還能得壹些賞賜。壹次,馬慶瑞得到了壹只全羊的賞賜,拿回家後,留下壹部分自己吃。其余的便用擔子挑到街上去賣,想不到很快就賣完了。他覺得賣羊肉來錢快,比看供桌強。於是,便時不時地從差役們手中廉價買祭祀用過的羊,到街上去賣,慢慢的,也就經營起這羊肉買賣來,再不去衙門裏看供桌了。

直到1949年北京解放以後,月盛齋才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為了擴建天×安×門廣場,將月盛齋遷至前門大街路西的原永增和銀號舊址營業,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這個地方。文革期間,月盛齋曾改名為“京味香”。1979年重新恢復老字號至今。 在改革開放的二十年裏,月盛齋有了極大的發展,京城各大商場和菜市場都設有月盛齋的專櫃,北京市牛羊肉類加工廠還專門成立了月盛齋車間,使得月盛齋的醬牛羊肉走進了千家萬戶。

(4)便宜坊燜爐烤鴨

網頁:/content/showevent.php?eid=2422

燜爐烤鴨是烤鴨子的正宗,它是明代由江南傳入北京的。最早的便宜坊明朝永樂年間的菜市口米市胡同,由姓王的南方人創辦。當時只是壹個小作坊,並無字號。他們買來活雞活鴨,宰殺洗凈,給其他飯館、飯莊或有錢人家送去,做些服務性的初加工,也做燜爐烤鴨和童子雞等食品。由於他們把生雞鴨收拾得幹幹凈凈,烤鴨、童子雞做得香酥可口,售價還便宜,很受顧客歡迎。天長日久,這些飯莊、飯館和有錢大戶,就稱該作坊為便宜坊。

北京最早沒有烤鴨店的名稱,不叫雞鴨店,就叫盒子鋪,盒子鋪是壹個直徑約壹尺二,厚四寸、圓形沒有棱角的木質盒子,外上黑色或紅色大漆。盒子裏分成十或十壹個不等的小格子,每個格內可放壹種食品,壹般要放醬肉、香腸、驢肉等食品。顧客要盒子,多是盒子鋪派學徒送去,等人家用完,再把空盒子取回。當時,便意坊經營的品種有生豬肉、生雞鴨坯、爐肉、香腸、丸子、雞塊、鴨塊、桶子雞、清醬肉、燜爐烤鴨等十幾種。便意坊的燜爐烤鴨、桶子雞、清醬肉等幾種商品,獨具特味,多年來深受人們的歡迎 孫子久把作坊接過來後,積極擴大作坊的營業,孫子久雞鴨作坊生產的生雞鴨坯和桶子雞等,貨色比別家好,總賣低價錢,南北城的大飯莊、大飯鋪,大都願用孫子久的貨,因此生意做得很火。便宜坊從原來的四五個人,增加到十二三個人。

便宜坊制作的烤鴨用料講究,工藝精細,色呈棗紅,皮酥肉嫩,肥而不膩。佐食有荷葉餅、空心燒餅、甜面醬、蒜泥、白糖、黃瓜條、蘿蔔條等。燜爐是地爐,爐身是磚砌成,大小約壹立方米。當燜烤鴨子前,先用高梁桿的炭火將爐膛的溫度燜烤合適。燜爐用的是暗火,技術性強,掌爐人必須掌握好爐內的溫度。這與掛爐不同,掛爐用的是明火燒烤,容易掌握。燜爐烤的鴨子,外皮油酥,肉鮮嫩,肥而不膩,並出肉多。便宜坊為了保證烤鴨質量,有專人負責養鴨填鴨。鴨子的來源有二,壹是從朝陽門、東直門壹帶雞鴨房收買二三斤重的鴨子,自己經過短時間餵養,等鴨子長到四五斤時,就填了。另壹來源是,壹些挑雞鴨筐的、去郊區農村收購雞鴨的小販,也給坊送去活雞鴨。

(5)前門樓子全聚德

網頁:/content/showevent.php?eid=2427

全聚德的歷史這裏就不羅索了,單說吃烤鴨的講究。

首先是吃烤鴨的季節。真正吃烤鴨,講究的是春、秋、冬三季。冬、春二季,鴨肉比較肥嫩;而秋季天高氣爽,無論溫度濕度都最適宜於制作烤鴨。秋天的鴨子,也比較肥壯,又所謂“秋高鴨肥,籠中雞胖”的諺語為證。惟有夏季,壹來天氣炎熱,人們本來就不喜油膩;二來北京鴨怕熱,每到夏季都要掉膘減重;三來空氣濕度大,鴨坯上常會濕漉漉的,這樣烤出來,鴨皮易發艮(不松脆)。

其次是鴨子的大小。選鴨子非常重要。全聚德選購鴨子的飼養期不能超過90天。羽毛要有光澤,潔白無瑕,翅短背長,腿粗而短,胸部豐滿,體軀肥壯。鴨子為5斤半到6斤。鴨子過小則肉柴,過大則有肥膩之嫌。

鴨子宰殺去血、腿毛,掏去內臟,剁去鴨翅、鴨掌,經過打糖色、風幹,制成鴨坯,重量在3斤到4斤左右。烤好的鴨子大概在2斤4輛左右,要求片下80片到100片,壹只烤鴨片下的肉大概在1斤2兩之間。

第三是片法。烤鴨制作技巧壹半在烤,壹半在片。烤鴨烤好後,要現片現吃,要不等鴨脯凹榻便及時片好裝盤,擺放整齊。此時吃在嘴裏,皮是酥的,肉是嫩的,最為味美。片鴨的方法有兩種:壹種是先趁熱片下鴨皮來吃,又酥又脆又香,然後再片鴨肉。另壹種是片片有肉,片片帶皮,均如丁香葉大小,薄而不碎,裹在荷葉餅中食之,酥香鮮嫩。

鴨肉片完裝盤擺好後,廚師還要把鴨頭掰下來,用刀壹切兩半兒,同時片兩個小片兒鴨尾部的肉,對稱地單放在壹個 小盤兒裏。同時,把兩條鴨裏脊肉橫放在鴨頭上面,與片好的鴨肉同時上桌,表示客人點的鴨子已上完,有頭有尾。鴨頭可以蘸花椒鹽兒吃,有的客人還專愛吃這壹口兒。鴨尾當然沒什麽可吃的,它只是用來擺設示意的。兩條鴨裏脊是留給本桌尊貴的賓客或年長的客人的。

(6)老北京餡餅粥”濃郁的鄉土氣息

網頁:/content/showevent.php?eid=2434

逛完西單裏過這裏,就決定在這裏吃了,點了2個雞蛋韭菜、2個豬肉茴香還有2個豬肉白菜的。

的確是現點現做,等了小20分鐘,都望眼欲穿了,涼菜吃得都光盤了,終於上來了,熱乎啊(燙),不過皮兒真薄,餡很足,真是經濟實惠啊,不錯的地方啊,味道也很不錯滴~~~

我們吃到的餡餅是豬肉茴香(1.5元/個),香菇油菜(2元/個)和牛肉餡(2.5元/個)的。說實話,這家店的餡餅師真的挺好的,皮薄餡大,不鹹不淡,比別處的都好吃!

地點:西安門大街(西四路口)

(7)吆喝聲中的褡褳火燒

網頁:/content/showevent.php?eid=2436

提起褡褳火燒,“老北京”沒有不知道的。它源於清初,距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風味獨特,是老北京的傳統美食小吃之壹。“褡褳火燒”以其皮薄餡大,外焦裏嫩而口味鮮美,因制作成形後,酷似舊時人們腰帶上裝財物用的“褡褳”,因而得名,取其發財之意。它是壹種油煎食品,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

最近壹次是朋友帶我去的,人很多,飯點時分,我們等位。較比地道的老北京風味,喜歡吃麻豆腐、芥末墩、炸灌腸,菜樣不是特別多,但味道都不錯。

服務生會幫妳送上免費粥,小米粥、棒子面粥,挺稠,懣香的。

桌子底下有個竹筐,是放包的,很方便。但人多時容易踢到,雖然壹般女士會細心些,但還是建議放在靠近男士壹邊,以免傷到女士仟巧的腳踝(不過好像去的中年婦女較居多‘:} )。

鑒於褡褳火燒會較比令我褡褳贅肉,就少吃壹點,偶爾饞下。

吃褡褳火燒壹定要註意別眼大肚子小,壹般吃三兩就足夠了。這裏的品種大約 有20多種,沒菜單子。

地址: 馬家堡東路55號洋橋大廈旁

電話: 010-87265551

(8)金生隆·爆肚馮-秋風送香漂萬裏

網頁:/content/showevent.php?eid=2438

有人說不吃爆肚的人不是北京人,吃爆肚的人不見得是地道北京人。只因新壹代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哪兒的人,只要是好吃的,他們就會“呼朋引伴,蜂擁而上”,因此喜吃爆肚的人越來越多。當然老壹輩對傳統美食的熱愛,也是任何壹種美味不能替代的。

您嘗過十三種爆肚嗎?

梁實秋《雅舍談吃》中說:“肚兒是羊肚兒,口北的綿羊又肥又大,羊胃有好幾部分:散丹、葫蘆、肚板兒、肚領兒,以肚領兒為最厚實。館子裏賣的爆肚以肚領兒為限,而且是剝了皮的,所以稱之為肚仁兒。爆肚仁兒有三種做法:鹽爆、油爆、湯爆。”

京城有幾家老字號爆肚?

爆肚作為北京的壹種地方名吃,較早記載是在清乾隆年代,以清末民初時為盛。僅東安市場壹處最多時就有七個賣爆肚的攤位。當時賣爆肚最出名的有東安市場的爆肚馮、爆肚王,天橋的爆肚石,門框胡同的爆肚楊,東四牌樓的爆肚滿等。以消費人群不同,老北京的爆肚分東安市場和南城天橋兩派。南城天橋、大柵欄的爆肚以牛百葉及肚領為主,制作上較粗放。而東安市場的爆肚馮家、王家,制作上就精細得多,以羊肚為主。早年的官宦人家、八旗子弟,特別是梨園行人,均以食爆肚為快。

上世紀初,山東廚人馮天傑自臨清來京,即在東華門壹帶擺攤賣爆肚,因其做工精細,人送外號“爆肚馮”。後遷至舊東安市場。三十年代,馮天傑的次子馮金生十三歲隨父學徒,十六歲接替其父經營爆肚馮,並用其名的後兩個字“金生”,為店起了壹個正式的字號“金生隆”。如今“金生隆·爆肚馮”經幾次遷移,又從簋街遷至海澱區北土城西路103號。由其第三代和第四代傳人繼續經營,仍然是壹個私營企業。除了爆肚之外,還有幾樣兒特色:5元錢壹盤的羊拐筋,炸饣各餷,罐燜牛肉和奶油炸糕等。會吃的主兒,要就著白酒從最有嚼頭兒的葫蘆吃起,爆壹盤吃壹盤,壹盤換壹個樣兒,壹直吃到最嫩的肚仁。

X

登錄 · · · · · ·Email:

密 碼: 忘記密碼了

在這臺電腦上記住我

>還沒有註冊...

2006-09-08 18:04:30 縱橫捭闔 (Tel Aviv-Yafo) 看過壹個介紹炒肝的片子

> 刪除

2006-09-11 18:29:47 想家的狗 (北京) 還有壹個 天橋的茶湯李

/content/showevent.php?eid=2444

從1858年開始就在老北京廠甸設攤兒的茶湯李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了,1886年遷至天橋後更是名聲大噪。<BR><BR>1994年,茶湯李恢復了老字號經營,如今總店仍設在天橋附近(永安路107號),第三代傳人李廉忠老人今年已經81歲了,其膝下的三男三女都繼承了他的手藝,打理著近30家茶湯李的專營店、櫃。<BR><BR>茶湯李可能是私人經營的老北京小吃裏網點最多的壹家,在北京的不少大型百貨商場和超市裏都能見到其專櫃,所售產品采用統壹加工、統壹配送。茶湯系列包括茶湯、油茶、杏仁茶、藕粉等八九個品種,每個品種都是手工炒制,經過粗、中、細三遍過篩而成,1斤粉經過如此炒制往往只剩6兩多。吃時溫水調粉、開水沖沏,輔以白糖、果料、花生、芝麻、核桃仁等佐料,用特制的長柄小銅勺壹小口壹小口地舀著吃,不可以攪拌,否則?了就不好吃了,要讓白糖向下慢慢滲入茶湯內,這樣茶湯才稠而不膩,甜香綿細。如此的茶湯3塊錢1碗,如果想慢慢品嘗,還可以花10塊錢買袋封裝好的茶湯系列炒面帶回家去喝。 <BR><BR><BR>位於天橋的李記茶湯綿軟細膩,香氣奪人,他們的茶湯有十幾個品種,在天橋西口還有壹家分店。 <BR> 茶湯味甜香醇,色澤杏黃,味道細膩耐品。 清嘉慶年間的《都門竹枝詞》中有“清晨壹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面茶”。老北京講究喝前門外的聚元齋和天橋的茶湯李。<BR><BR> 1997年12月北京天橋茶湯李飲食店制作的茶湯,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BR><BR>制作方法:<BR> 將糜子面洗凈,用涼水浸泡兩小時,瀝凈水,碾成面,再過細籮,即成糜子面;<BR> 茶湯壺內灌滿涼水,燒沸,取碗壹個,倒入開水和適量涼水攪和壹下,加入十分之壹的糜子面調成面糊,再用開水將面糊沖熟; <BR> 在茶湯上面撒上紅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BR><BR> 茶湯李:阜成門內,42、13路汽車,102、103路電車阜城門站,地鐵阜城門站。<BR><BR>

> 刪除

2006-09-11 18:31:07 想家的狗 (北京) 慶豐包子鋪-媲美狗不理的老字號

網頁:/content/showevent.php?eid=2443

慶豐包子鋪始建於1948年,開始僅是壹家普通的小飯館,只因所營包子口味地道,自56年起專營包子,並正式打出“慶豐包子鋪”的招牌。經營至今,小小的包子已經成為北京市特味小吃,而老字號慶豐包子鋪也逐步引入國際快餐經營理念,煥發出新的活力。

慶豐包子鋪可是京城最有名的包子鋪了,歷史悠久,包子當然是個兒大餡多,鮮美無比。另外,炒肝也是老北京的特色,想吃遍北京小吃,莫忘了這壹道。

慶豐包子鋪雖然不如“狗不理包子”有名,但是,只要和壹些上了小把子歲數的北京人提起“慶豐包子鋪”,他們都會讓我深刻感受到兩個字——懷舊!這裏的包子“真的是很好吃”,“吃過壹次妳就喜歡上了”。包子種類“很多”,餡料也“很全”,價錢“不貴”,是個“很實惠的充饑的地方”。環境和服務“很壹般”。

菜系:小吃面食

推薦:炒肝、蝦餡包子、三鮮包子。

炒肝

店鋪分布:

府右店:西城區西安門大街85號 010-66175487

新街口店:西城區新街口南大街16號 010-66182636

木樨地店:海澱區木樨地24號樓後(近復興醫院住院處正門)

天通苑店:北京近郊天通苑東苑售樓處對面 010-84841077

和平門店:宣武區和平門北新華街63號 010-66056150

以前在西單路口東南角,現在時代廣場前面的位置有壹家慶豐包子鋪,很實惠的充饑的地方,花錢不多的大眾口味。只是地處西單,從早上開門到晚上關門裏面總是擁擠不堪,開票排隊,取包子排隊,等座排隊,大家呼朋喚友,分工協作,那種感覺現在很少能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