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二十壹年(1593),葉赫部、烏拉部等九部聯合攻州,結果努爾哈赤大敗,九部都被大大削弱。布展臺被俘,三年後獲釋。
1596年,曼太意外身亡。年僅7歲的阿巴海失去了父親,被新部長和她的叔叔布展泰收養。1601年,努爾哈赤不費吹灰之力滅了哈達布。為了讓烏拉布不被建州女真所滅,在布展臺的同父異母姐姐蘇奈此前嫁給努爾哈赤的同父異母哥哥舒爾哈齊後,年僅12歲的阿巴海被布展臺決定,娶了比自己大36544歲的阿巴海。
都說年輕的阿巴海不僅長得漂亮,而且還挺有機的,所以對於當時四十多歲的努爾哈赤來說,阿巴海至少是討喜的。兩年後,13歲的阿巴海被努爾哈赤記載為大福晉。作為壹個既無資歷又無子女的姑娘,這份榮譽更多的是出於對她的寵愛,而不是努爾哈赤對與烏拉部關系的考慮。
萬歷三十三年(1605)七月十五日,阿巴海為努爾哈赤生下第十二子阿濟格,萬歷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阿巴海生下第十四子多爾袞,萬歷四十二年(12)。到了這個階段,布展臺終於和葉赫、努爾哈赤反目成仇,壹箭射死了自己懷孕的兒媳(愛新覺羅·穆庫什,和碩公主),於是努爾哈赤滅了烏拉部,阿巴海卻放過了成為虛名的機會,她的精明讓她穩坐大富寶座。因為直接的因素,努爾哈赤在八旗軍中給了他們三面旗。
後金有過繼婚的習俗,於是努爾哈赤考慮由貝勒次子戴善娶阿巴海的計劃。戴珊也知道父親的想法,阿巴海也希望努爾哈赤死後能在後金政權找到靠山。然後隨著努爾哈赤的小福金德因澤的舉報,在天命五年中引發了大公主事件:
努爾哈赤認為家醜不可外揚,沒有追究。阿巴海與戴珊相好,無非是想憑借大哥在家族中的政治地位,為自己的三個小兒子鋪路。同時,她還留下了大夫金給戴珊和四貝勒皇太極送糧食的報告。皇太極深以為然,收而不吃,戴珊收而吃;
小福晉德銀澤還報告說,大福晉經常深夜出宮到戴珊家;還報道說,聚會的時候,大福晉盛裝打扮,對戴珊拋媚眼。
努爾哈赤派人調查此案,阿巴海卻因家醜不可外揚,被以私藏金銀的罪名“拋棄”。有人認為,德銀澤的聲討是皇太極為了排擠岱山,打擊烏拉那拉而授意的。
總之阿巴海和兒子住了壹年多,住小木屋,自己做飯。
關於金銀的占有,為了給自己的孩子打下經濟基礎,她把娘家的白銀、綢緞、珠寶、古玩分別偷偷藏在大兒子阿齊格和烏拉城。努爾哈赤先是派額爾德尼等四位大臣抄了阿齊格的家,然後又去烏拉城抄了她母親的家,索回了所有隱藏的財產。為了懲罰阿巴海,努爾哈赤立下三條規矩:壹是不準與任何人交往,二是不準聽信謠言,三是與她分開。
阿巴海失寵,舉報有功的舒菲·德·因澤和阿濟根地位迅速上升。但阿巴海畢竟是阿巴海,史書記載她“嫉妒有機變”也不是空穴來風。努爾哈赤占領遼陽後,她立即做出了壹個重要的決定,就是召回已經離婚壹年的阿巴海,重新立她為大夫金。於是,努爾哈赤仍然記得她,他需要她來幫助他的事業。
阿巴海復原後,歷史上關於福晉活動的筆墨開始出現。努爾哈赤的女人逐漸從閨閣走向政治殿堂,從北京走向野外。他們不再是皇帝的附庸,開始有組織地從事壹些政務,比如參加東京的奠基儀式,到廣寧前線吊唁,隨可汗出行耕田,這些都與第壹公主阿巴海的角色息息相關。
後金十壹年(1626),68歲的努爾哈赤率13萬大軍攻打明朝袁崇煥重兵把守的寧遠城(今遼寧興城市)。他受了重傷,慘敗而歸。傷勢稍好後,率領大軍出征蒙古,半個月後回到李。不久,他因病住進清河溫泉療養。努爾哈赤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下令派人邀請大福晉阿巴亥乘船順太子河而下,在渾河會合。幾天後,努爾哈赤因毒瘡突然發作,救治無效而死。
但接下來豐富多彩、瞬息萬變的局勢,就不是阿巴海這種弱女子能控制的了。努爾哈赤屍骨未寒之時,年僅35歲的皇太極抓住時機,趁亂帶領幾名大貝勒闖入阿巴海的後宮,傳達所謂的“皇帝遺言”,奉先帝之命逼迫阿巴海下葬。皇太極心知肚明,把阿巴海處死,既能牽制戴珊,又能控制她的三個兒子。阿巴海決心不從,但又怎麽能抵擋住試圖繼承王位的野心呢?
阿巴海當時37歲,正值壯年。她的三個兒子:阿齊格22歲,多爾袞才15歲,多多13歲。出於對世界的留戀和對愛子的牽掛,阿巴海百般猶豫,希望事情有轉機。但國王們不為所動,阿巴海在被迫無所作為時上吊自殺。《武帝太祖實錄》詳細描述了阿巴海被逼死的情形:
“饒鳳子之後,嫉妒心重,每次都和皇帝鬧得不愉快,雖然有機可乘,但最後還是被皇帝的智慧所制。怕留守會導致國家大亂,臨終遺言要對君王說:“我死,我就殉道。”國王們在說出皇帝的遺言後,支支吾吾。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違命,不可得。"之後,我取了禮儀服,用珠寶裝飾,感嘆諸王曰:"我自十二歲起,已提前為帝,二十六年衣食豐足。我舍不得離開,就跟著地下了。我的兩個兒子多爾袞和多多,應該是被恩寵養大的。國王們哭著互相說:“二弟,如果我們沒有仁慈,我們會忘記我們的父親。妳怎麽能忘恩負義呢!"於是,他在辛亥十二日自殺,活了37歲,與皇帝同齡。"
天命十壹年(1626),八月十二日阿巴海自殺。
皇太極稱帝後,崇德元年(1636),追授生母孟古為“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孟古是努爾哈赤的長公主和皇太極這樣做無可厚非。但是,阿巴海也是努爾哈赤的長公主。她和萌姑姐姐地位相當,但沒有被追為皇後,也沒有設置神牌。顯然,她被故意貶低了。
1650年8月,執政的多爾袞為其生母阿巴海授予“孝、孝、禮、仁、贊田麗吳聲皇後”稱號,並將牌位置於太廟,算是為冤死的母親報仇。然而僅僅過了四個月,多爾袞病逝,順治皇帝廢除了阿巴海的稱號,其聖牌也退出了太廟。此後,歷史學家不再提及阿巴海。
人物評價《太祖高祖實錄》:饒鳳子然而嫉妒心重,每次都惹皇帝不高興,雖然有機可乘,但最後還是被皇帝的智慧所制。
家庭成員的父親:曼泰(Wulabubaylor)
丈夫:清太祖努爾哈赤
長子:阿齊格(英國親王清太祖的第十二子)
次子:多爾袞(清太祖第十四子瑞親王,曾被封為“清成宗”)
第三子:多多(清太祖第十五子,太子於)
大叔:蔔占臺
堂妹:清太宗的繼妃
《史記·清朝後妃傳》記載:
大公主,娜拉的,烏拉貝爾曼泰的女兒。辛醜,12歲,回到毛身邊。孝皇後崩了,成了大公主。天命十壹年七月,太祖生病,在湯泉沐浴。八月,病情漸重,我乘船從太子河歸來,喚大公主出來相會,入渾河。耿旭,周記集寶,當朝。辛亥,大公主殉難,三十七。烈士是妾。妃子三:阿齊格、多爾袞、多多。順治初,多爾袞為攝政王。整整七年,他都去祠堂瞻仰孝順、奉獻、仁愛,贊美吳聲王母娘娘。八年,多爾袞得罪,停手出寺。
《杏園慶忌》記載:
滿泰貝勒之女菲達,生於庚寅年,辛醜年歸,癸卯年成菲達。天命十壹年,丙寅死於八月十壹日,第十二天,她三十七歲。順治七年八月,追孝烈武皇後,升任太廟。第八年二月,她被授予攝政王的稱號。
坊間典故:阿巴海公主是被皇太極殺死的嗎?
要求長公主阿巴海殉國真的是努爾哈赤的授意嗎?
如果不是,為什麽阿巴海的三個兒子沒有站出來保護他們的母親?
如果是這樣,三個兒子還沒站穩腳跟就殺了母親。毛怎麽會對阿巴海有這麽大的仇恨?
“小阿姨”和“大兒子”之間的致命醜聞
據文獻記載,努爾哈赤壹生有十七位妻子。雖然略遜於中國古代後宮三千美人的情況,但也可稱為壹群妻妾。
對於壹個普通男人來說,妻妾成群當然是壹件幸福的事,但是很多妻子難免會互相嫉妒,這是壹件讓人頭疼的事情。就算是可汗之王努爾哈赤,也必然會後院起火。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努爾哈赤的兩個妃子舉報阿巴海與大貝勒戴珊來往密切,關系曖昧。大富金曾以金珠錦飾,備好山珍海味,深夜出宮,與戴珊在大貝勒府相會。
努爾哈赤聽了兩位普通公主的話後,又驚又疑。但由於此事牽涉到兩個重要人物,壹個是自己的大富金,壹個是自己被刻意認定為可汗繼承人的兒子,努爾哈赤思慮再三,不想暴露自己家族的家醜,於是親自向大家說明:“我曾經說過,我死後,要等小兒子和大富。有了這個說法,大福晉愛上了大貝勒”,從而平息了謎團。
努爾哈赤作為後金汗國的最高統治者,曾親自過問此事。晉朝末年的大臣不敢有任何異議或質疑,事情就該告壹段落了。但由於此事涉及到可汗繼承人貝勒戴珊,也就是說,由於此事與未來的可汗傳承建立了微妙的關系,事情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努爾哈赤的想象。
這是壹個非常惡毒的伎倆,因為這個謠言是無法澄清的。妳越是試圖為它辯護,妳就越有可能被懷疑是真實的。阿巴海和戴珊真的很體會那種尷尬和無力感。“三人成虎,眾誌成城。”努爾哈赤沒有掌握到大富與戴珊有染的確鑿證據,卻又管不住身邊的人壹次次煽風點火。考慮到家族名譽的維護,他不得不放棄大福,理由是發現了藏在阿齊格家的綢緞。
這種懷疑紮在毛的心裏是壹根刺。
努爾哈赤壹怒之下拋棄了菲達,後來因為菲達給自己生了三個兒子,恢復了大福晉的身份。
然而,喜歡歸喜歡,阿巴海與貝勒的私情壹直是根刺,壹不小心就會刺痛努爾哈赤多疑的心。
那麽,阿巴海為什麽對戴珊情有獨鐘呢?還有壹個原因,始於清初皇室的“納婚”習俗。
清初皇室的“婚俗”有點亂。
滿洲作為關外少數民族之壹,繼承了接受婚姻的傳統習俗。“嫁人不選種族,父死子妻母。”即父親去世後,兒子可以娶繼母為妻;哥哥死了,哥哥可以娶我嫂子為妻。
所以努爾哈赤說,死後要把大公主和小兒子托付給岱山。這種委托其實就是婚姻。但努爾哈赤死前,阿巴海頻頻向大貝勒戴珊示好,向他暗送秋波,實在太過分了。
在滿族和蒙古族,已婚婦女改嫁他人的情況並不少見。
努爾哈赤的後妃中,最能體現女真婚俗的是繼位公主夫差·周黛。據《清皇室四大經·皇後篇二》記載,“傅察本名周岱,初生莽賽都諸王之女,生昂阿拉,歸太祖”,《清史稿》,卷214,為“傅察繼位”、“子爾泰與德格”之傳。女的壹個,名叫芒古吉”,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夫差在嫁給努爾哈赤之前是有夫有子的。夫差原本是努爾哈赤的祖父覺長安和索昌阿的孫子魏準的妻子,丈夫死後,努爾哈赤成了她的第二任妻子。還為努爾哈赤生了兩個兒子壹個女兒,壹度成為努爾哈赤的壹大幸事。
然而,在為皇太極生下兩個皇女後,蒙古紮魯特部落戴慶貝勒的女兒太傅進被迫再嫁出宮,嫁給了多伊爾格·皇太極的兒子葉赫。此時距離她為皇太極生下第九個女兒才十壹天,還沒有坐月子。
這種清初皇族難以想象的婚姻遺產,是建州女真人的舊習俗,即不分輩分都可以結婚。清朝崇德年間,皇太極下令禁止這種不良婚俗。"凡娶繼母,姑姑,姑母,兄弟,嫂子為妻的,永遠禁止."
努爾哈赤死時,阿巴海痛哭流涕。因為她是後晉的大富錦,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女人之壹。現在可汗國王駕鶴西行。他才37歲,三個兒子還小。然而,當老汗活在這個世界上時,她和她的三個兒子還有壹個依靠。而且,如果老汗身體健康,多活幾年,她的三個兒子長大死去,那麽她就不會感到那麽孤獨無助了。
阿巴海的擔心終於發生了,情況比她預想的還要糟糕壹百倍。執政的貝勒讓她為努爾哈赤下葬,她找到的借口讓人印象深刻,就是努爾哈赤這個老可汗生前有命,求之不得。
所以阿巴海可以隨時追隨努爾哈赤,但絕對不是此時。所以即使不是他自己幹的,也是被皇太極逼死的。至於阿巴海的嫉妒,純粹是皇太極及其後人陷害。試想,壹個喜歡吃醋,會在大半夜和老公的大兒子見面,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子將來打算的女人,會是怎樣的願意去死。而是把阿巴海的兩個妃子交出來,半夜不睡覺盯著別人看。就連阿巴海也給戴珊做飯。更可笑的是,皇太極竟然知道這樣的事情。而自作聰明的說不吃大概是因為皇太極不知道壹句老話叫“此地無銀三百兩”,阿巴海和戴珊也承認確實有送飯,這正好證明他們沒做錯什麽。不然以努爾哈赤的決戰,他們怎麽能容忍這種事情?正是因為努爾哈赤知道他們沒有做對不起自己的事情,努爾哈赤才不會再去關心戴珊,寵愛阿巴海。
但也有學者說多爾袞多年不提阿巴海之死,證明他母親是被逼死的,他的三個兄弟也有壹份,這就更是空穴來風的猜測和汙蔑了。皇太極此前殺了芒古臺和阿敏,剝奪了弟弟阿齊格的旗主稱號(因為他給弟弟多多找了個伴),並繳獲了弟弟多多的幾條牛唱片(因為多多搶了範文程的女人)。皇太極擔心找不到八旗最大的勢力多爾袞。多爾袞這種老謀深算的政治家,經歷了那麽多戰爭(雖然才三十左右),怎麽會沒事提出自己最大的痛苦,給自己的敵人和主子留下殺死自己的理由呢?多爾袞後來沒有收拾福臨皇帝,是因為太後曉莊嫁給他,他沒有親生兒子,所以把繼子福臨當親生兒子撫養。但是,對於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無論他多麽恭敬,還是殺了他,大家都看得出來,他把對皇太極逼死母親的仇恨全部發泄在了豪格身上。
影視影像年
影視劇名稱
執行者
1986
愛新覺羅·努爾加齊
傅藝偉
1987
滿清十三朝
黎燕珊
1989
莊妃軼事
蔡朱茵
1992
壹代大玉兒女王
孔蘭勛
2003
曉莊秘史
斯琴高娃
2005
太祖秘史
程莉莎
2005
明朝晚期
周
2005
秦代英雄傳奇
陶慧敏
2015
大玉樂
惠英紅
2017
天下沒有人能比得上他
陳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