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大境門
對於張家口本地特色美食,妳知道多少呢?下面帶大家來壹壹認識壹下。
柴溝堡熏肉
柴溝堡作為作為壹道熟肉美食在清代可是宮廷的禦用菜品,清乾隆年間,懷安縣柴溝堡鎮有壹個叫郭璽的人,開設肉鋪。據說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外逃時,路經柴溝堡進膳,郭璽奉命進膳,但是在做肉的過程中,由於失誤把最初的肉用火給直接熏黑了,但是時間又來不及了,只能簡單的處理壹下上貢給慈禧,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慈禧對這道菜熏肉頗為贊賞, 此後即被禧太後點為貢品。正所謂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這麽壹次的失誤也造就了壹道千古名菜。
宣化蓧面窩窩
宣化的蓧面窩窩也可以成為宣化的壹道特色美食主食了,相信除了張家口本地人,外地人是很少吃過這種東西的,蓧面窩窩的吃法主要在於它的蘸料,搭配上蘸料才是壹道完美的特色主食,張家口吃蓧面窩窩常用的蘸料有香菇肉湯,燉雞蛋羹,還可以搭配自家特色的熬菜,真是太美味了。
蔚縣八大碗
蔚縣也是張家口壹個很有特色的縣城,蔚縣的剪紙相信大家都聽過,很出名的,蔚縣的當地方言可是連張家口本地人都聽不懂的,蔚縣的特色美食當屬蔚縣八大碗了,顧名思義,就是將八種菜肴放到八個大碗裏,壹般只有在過節或者是壹些席面上招待客人的,壹般為絲子雜燴、炒肉、酌蒸肉、虎皮丸子、筷子雜燴、渾煎雞、清蒸丸子、銀絲肚等八類。八大碗有葷有素,制作過程之精細,風格之獨特,成為壹道名傳千古的美食。還有壹個傳說就是這八大碗每壹道菜品對應八仙中的每壹個人,因此還出現了壹個八仙桌,張家口老壹輩的人家中可能會有這種類型的桌子。
陽原圪渣餅
陽原的圪渣餅也就是鍋巴的意思,但這個鍋巴和大家平時吃的鍋巴不是壹個東西, 陽原的圪渣餅,選料精良,工藝考究。烤制而成的圪渣餅是半透明狀的圓形薄餅,色澤金黃,有油脂性的光彩。吃時,酥、脆、香、甜,別有風味,異常可口。這種特色美食的起源先無法考究,但是卻引來壹大批外國友人的關註,他們將圪渣餅帶回去贈送自己的親人朋友,也帶動了圪渣餅走向了國際。
張家口特色美食還有好多,懷安的豆腐皮,山藥魚,還有蔚縣的油炸糕等等,妳們本地的特色美食都有什麽呢,可以評論區討論壹下。
每天會更新各地特色美食,有喜歡的小夥伴點個關註,有問題也可以隨時討論。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