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的很難相信這壹幕...
壹名8歲男孩在小區綠地當著兩個女孩的面扇自己耳光,壹邊扇自己耳光壹邊道歉。這兩個女孩大約十壹二歲,壹個交叉著腰,另壹個交叉著胳膊。她看著那個男生嘲笑地打自己耳光,喊道:“再努力點,不然我以後不跟妳玩了。”
這壹幕讓我犯了職業病。我上去制止男孩自殘,問為什麽。男生低頭不語,兩個女生大笑著說:“剛才誰叫他跳出來嚇唬我們的?”如果他不打耳光,我們就不和他玩。"
“如果讓妳打自己壹巴掌,妳會開心嗎?”我問了兩個女生。
“只有傻子才會打自己。”兩個女生好像覺得我的問題很蠢。
男孩的頭更低了,肩膀在不規則地抖動。我蹲下來對男孩說:“記住,孩子,妳不可能取悅全世界,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妳。如果妳覺得有人讓妳不舒服,妳可以告訴父母,妳可以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也可以拒絕和他交往。因為這是妳的權利。”
我讓那個男孩回家,因為我很擔心。在門口,母親對兒子說了壹句溫柔的廢話:“妳這麽笨,別人叫妳打妳就打?”妳為什麽不打她?"
擡頭壹看,我媽笑著感謝我:“小孩子鬧點矛盾沒關系!”請費心把它寄回來。"
沒什麽…怪…多少孩子因為父母的忽視,變成了卑微的馬屁精!
我不想給別人貼上“討好型人格”的標簽。可能please只有壹部分,我就叫please吧。
他們自卑、敏感、不配、不值得,認為只有自己表現得更好,才能得到別人的喜歡。我希望我的努力能在關系中被看到,但是受傷的總是我自己。即使不開心也不敢表現出攻擊性。妳擔心對方扛不住自己的攻擊,導致關系破裂。妳經常對這段關系有很高的期望,所以妳經常失望。
他們就像乞丐壹樣,希望被別人發現,然後可以給壹點好感,這會讓他們覺得很甜蜜。所以,拍馬屁的人也容易相信別人。他們在各種關系中謹小慎微,卻很難有良好的人際交往體驗。因為逢迎,這種含糊其辭的行為似乎是在邀請對方“入侵”自己,只能讓對方更難受。
孩子會把與父母互動的場景內化為自己與外界互動的模板。或者更直白的說:孩子認為別人會和父母壹樣對待自己。另壹方面,奉承者通常看不到自己的真正價值,自我價值感低,總是把別人的問題歸結於自己的不足。
在話劇《女心理學家》中,莫宇的職業故事和童年經歷完美地詮釋了馬屁精的心理動態:
鏡頭1:
外面下著大雨,莫宇已經下樓到公司,看著微信上同事買奶茶的要求,即使壹萬個人不願意,還是買了奶茶。因為他想讓別人看到他的努力,讓別人喜歡他。
鏡頭2:
公司同事下班早,壹起去KTV,莫宇沒有收到邀請。前壹天新同事請大家吃飯,在沒有通知莫宇的情況下臨時換了酒店。在打車回家的路上,我也收到了同事要求我幫忙加班的請求,莫宇再次妥協。同事的幸福感和莫宇拿著泡面加班的狀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他為什麽這麽“膽小”?為什麽不敢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因為他心裏有壹個不合理的信念:我不能任性,別人不喜歡我是因為我做得不夠好。
鏡頭3:
墨玉小時候對父母說:“最近有人欺負我。我不喜歡被人起外號,推我。”
低頭忙碌的爸爸壹直沒有離開過辦公桌:“那是同學跟妳開玩笑呢!不喜歡就跟他們說,不能像在家裏壹樣任性,要和同學好好相處。”
“我說了,他們不聽。”蕭墨玉很委屈地反駁道。
“如果不是妳先招惹他們,他們怎麽會欺負妳?”媽媽隨口套用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的理論。
在父母的帶動下,莫宇掌握了討好的新技能。我想那時的小魔域壹定伴隨著孤獨、恐懼和無助!
壹般來說,父母有以下幾種行為,容易培養出性格討人喜歡的孩子:
第二,缺乏無條件的接納和愛。比如考試成績好,父母會很開心,家庭氛圍會更融洽,會獎勵孩子禮物。這樣孩子會覺得父母的愛是需要的。只有變得更好更聰明,才能維持和諧的家庭氛圍,才能得到父母的愛。所以孩子會迎合父母的要求,忽略自己的需求。
第三,父母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父母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在各方面進行比較,尤其是和優秀的孩子比較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導致孩子失去自信,自卑,自我價值感低,形成討人喜歡的性格。
第四,父母忽視孩子的需求。當孩子提出某些要求時,父母以強硬、忽視、冷漠的態度拒絕。比如:爸爸很忙,妳不能有這個東西,妳可以自己玩……等等,這些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需求不重要,所以會有罪惡感和羞恥感。
總之,人是社會動物,具有社會屬性。孩子在家裏滿足不了精神需求的時候,自然會提出要求。請型孩子,因為家裏缺乏與父母安全的情感聯系,或者家裏得不到,所以只能在外面求。所以在人際關系上表現出諂媚的態度,希望獲得群體的接納。
關於逢迎,需要特別說明: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擺脫潛意識的逢迎,也就是無意識的逢迎,並不是說壹定不能逢迎。比如我們會討好領導,老婆(老公),朋友。這種討好是有意識的,讓我們去處理壹些事情,或者更好的生活。
所以,阿諛奉承的行為沒有對錯之分,阿諛奉承也是人的壹種資源。壹般來說,奉承者情緒敏感度高,容易察覺到他人微妙的情緒變化。如果妳調整好了,利用好了,妳就會在妳們的關系中表現出高情商。
如果妳已經發現妳的孩子開始表現出討好,甚至有討好的性格特征,妳可以這樣做:
壹、鼓勵孩子,樹立自信,發展獨立人格。在積累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調整認知,重新發現和肯定自我價值。
第二,不再以聰明、聽話、成績等方面作為愛孩子的交換條件。盡量無條件的接納孩子和愛,不要因為孩子表現好或不好,就增加或減少父母對孩子的愛。
第三,父母尊重孩子的個人感受,而不是用自己的人生經歷、標準和感受去判斷和衡量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自尊,尊重孩子的感受。只有孩子開始喜歡自己,尊重自己,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第四,允許孩子表達攻擊性和不同意見。孩子只有能夠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攻擊性,才有足夠的心理能量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
結論:拍馬屁的都是不願意傷害別人的好人,所以經常忍著委屈去迎合別人。所以,如果不能擺脫附在他們身上的阿諛奉承,他們就不可能過上好日子。當委屈、自責、內疚積累過多,甚至可能導致抑郁。如果妳的孩子也有討人喜歡的特點,請盡快幫助他變得堅強獨立,因為他是弱者,不會拒絕別人,也不會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