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無錫小籠包六年級作文

無錫小籠包六年級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壹籌莫展嗎?下面是我整理的無錫小籠包六年級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無錫小籠包六年級作文1

 說到無錫的特產,非小籠包莫屬,它也是我認為無錫最好吃的小吃,我可是百吃不厭的。

 剛出籠的小籠包熱氣騰騰,香味四溢。它們壹個壹個,端端正正地“坐”在小蒸籠裏,小巧玲瓏,頭頂有壹朵“盛開的花”,是由大約18條小褶皺,向著同壹個方向——頂部聚合而成。它的外皮晶瑩剔透,薄薄的`,上面還滾著壹顆顆小水珠呢!舉起筷子,小小翼翼地伸向小籠包,緩緩夾起。透過薄薄的外皮,裏面棕色的肉餡若隱若現,還能看見那濃郁鮮美的湯汁在裏面晃動。整個小籠包看上去就像壹塊玉石雕成的工藝品,還沒有開吃,就已讓妳垂涎欲滴。

 吃小籠包可是有講究的,“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就是吃它的口訣。首先,小心地將它夾起,因為它皮特別薄,壹不小心可能就破了。接著,在它底部的邊緣部位,咬開壹個小口子。噢!別急別急,先往裏稍吹口氣,讓滾燙的湯汁冷壹冷。然後就可以吸裏面的湯汁了,這湯汁充滿了濃濃的肉香,鮮甜適中,美味極了。吸完了湯汁,接下來便是“重頭戲”了——吃掉整個小籠包!這下,妳可以隨心所欲地吃,可以小口小口,也可以壹口壹個,從“花朵”上面開吃也無妨。這小籠包鮮美無比,讓妳回味無窮。

 記得我小時候,第壹次品嘗小籠包,還不懂吃法。看著這壹個個小巧玲瓏的小籠包,也不管三七二十壹,拿起筷子就開始向它發起“進攻”,壹大口咬下去,被裏面的湯汁燙得“哇哇”大叫。不過從那以後,我就掌握了巧妙吃小籠包的方法了。

 如此美味的小籠包,在清代乾隆年間,就深受皇帝喜愛。話說乾隆曾六次下江南,途經無錫時,每次都要到無錫秦園品嘗小籠包,對它贊不絕口。從此,無錫小籠包的名氣就旺了起來,制作工藝流傳至今。

 無錫小籠包,色香味俱全,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愛無錫小籠包!

無錫小籠包六年級作文2

 說到小籠包,誰也不陌生,它早以自己皮薄汁多的特點享譽大江南北。但最正宗的,還是無錫小籠包了!

 作為壹道無錫名小吃,江陰人對小籠包情有獨鐘。其中最有名的小籠包店,還是方橋點心店。它開辦於上世紀80年代,雖然門面不大,裝修簡樸,但依舊是江陰人最喜歡的小籠包店。我們的爸爸媽媽小時候也常來這兒呢!

 偶然路過這家老店,我推開店門,壹陣熱騰騰的霧氣撲面而來,隨之而來的還有那小籠包的香味。點了壹籠小籠包,便在靠窗的位置上等候著。小籠包皮要用上好的面粉搟成圓形。不能厚,又要有筋道。肉餡是小籠包的精髓,得下功夫才能做好。它以上好的精肉為主,又要與新鮮的雞汁同煮提鮮,才能讓小籠包鮮美多汁。然後經過師傅靈巧的雙手,壹攏,壹捏,壹個小籠包才得以問世。所以這兒的小籠包每壹個都是師傅精心制做的結果呀,真不愧是無錫的壹道經典小吃!

 不壹會兒,壹籠熱氣騰騰的小籠包就上桌了。只見它們井然有序地待在籠裏,像壹個個花骨朵,真是可愛。我仔細觀察起它們來。瞧,這些小籠包皮白如雪,薄如紙,摸上去十分光滑,裏邊的肉餡隱約可見,還有陣陣香味,讓我忍不住要咬上壹口。

 我小心翼翼把壹個小籠包挾到碗裏,生怕它的皮會突然破了,湊上去輕輕咬上壹口,壹股汁水頓時溢了出來,我湊上去壹吸,啊!甜而不膩,也不乏鮮味,讓人想喝第二口,第三口。那汁水的甜鮮慢慢浸透到了我身體的每壹個角落。我又把小洞咬大了壹點,壹口氣喝掉了全部的湯汁,還咂了咂嘴,真是此湯只應天上有啊!

 剛剛還是湯,重頭戲還在後面呢!我把洞口咬大,把整個肉塊全挾了出來。壹陣香氣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啊嗚”我不顧紳士風範,壹口把肉塊全吞了進去。肉塊很軟,輕輕壹嚼,唇齒留香。我的每壹個味蕾都被激發了,真讓人回味無窮啊!轉眼,壹個小籠包只剩壹塊皮了,我把它壹口吞下。果真是外筋裏嫩,再配上汁的鮮美,真叫人間壹絕呀!

 妙哉,小籠包!它不僅是無錫最有特色的風味小吃,也讓生於斯、長於斯卻在他鄉的無錫人,永遠牽掛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