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茶來料理美食,尊重所選用的茶葉的特性十分關鍵,蔥、姜、蒜、五香粉等重味的作料很容易就蓋過了茶香,所以傳統茶餐壹般是粵菜和淮揚菜中才有,中餐中最經典的茶饌莫過於淮揚菜中的“龍井蝦仁”。龍井茶的清香中和了蝦的腥味,也提升了它的鮮美,而這道菜的“靈氣”,則有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道了。隨著新中餐潮流的發展,壹些重口味的菜品,如川菜也引入了茶膳,茶香雖然若有若無,卻很像交響曲中偶爾出現的三角鐵,並不張揚,但清亮的音色卻給樂曲增添了層次。
茶葉入饌不僅限於中餐,在日本料理中也有茶餐的影子,多數是以抹茶制作各種糕點--現在抹茶也在西式蛋糕中被大量運用,微微的苦配上低調的甜,典型東方審美,有節制的優雅。歐洲人更加徹底,他們從茶葉進入他們的生活開始就食用它們,在中國的茶葉剛進入歐洲上流社會時,紳士、淑女們已經在泡茶後將茶葉單獨配搭黑胡椒和海鹽壹起享用了。
吃茶餐,講究茶的屬性,但更重要的也許是“心”。壹味清淡的白茶,幾乎沒有味道,但白茶的境界,就是幹凈優雅,要用心去品嘗,用來烹制水果、蔬菜,別有風味。綠茶濃淡相宜,入饌時清淡的可以做成壹味綠茶豆腐,濃郁的直接和茴香壹起做成煎餃,並不拘泥形式和規矩。愛茶的人,必定有壹顆開放的心,欣賞每壹種茶的美,春天裏喝花茶,芬芳怡人,後背會微微沁出細小汗珠,讓人倍感舒爽。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茶在不同情境、不同心境中的美態,而當茶與食材相遇,也會擦出不同的火花。
也許,妳在家烹飪茶餐,也可以這樣隨性,烹飪時倒入茶汁,炒菜時放入泡發的茶葉,做面食加入研磨好的茶粉,將茶葉直接食用……愛生活的“懶女人”,甚至可以直接泡壹杯濃滑普洱茶,在燉肉湯的時候加入,讓茶香去攪亂壹鍋肉香。
茶葉吃起來有苦澀味,所以用其做菜壹般只取茶湯。茶因為品種不同而有不同的茶香,這應視菜的主要材料來決定取哪種茶相配。如鐵觀音沖泡之後散發濃郁的蘭香,茶性清淡,適合泡出茶湯做餃子;而烹蝦、蒸魚適宜用綠茶湯;普洱茶適合做鹵水汁;碧螺春適合將茶葉搗碎混合壹起做羹湯。有壹款叫茶燜豆腐,是將50克烏龍茶與800克老豆腐放入鍋中,加上適量清水,放置在旺火上燒開,然後轉文火清燉。待豆腐煮成金黃色時撈出,切成壹方壹方的盛盤,食用時配上鹹酥花生即可,那叫壹個香!
米飯是中國家庭的餐桌主食,想吃到清香撲鼻的米飯,並不壹定要用新米,用茶水燒飯就可以獲得色、香、味俱佳的飯食。最令人稱奇的是,茶水燒飯還有去膩、潔口、化食和防治疾病的好處。茶多酚是茶葉中的主要物質,可以增強微血管的韌性,降低血膽固醇,抑制動脈粥樣硬化;茶水中的單寧酸,有遏制過氧化脂質生成的作用;茶葉所含氟化物,是牙本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因此,常吃茶水煮飯,可以防治心血管、中風、牙齒變壞等疾病。
此外,茶葉饅頭,取新茶100克,加沸水500克左右,制成濃茶汁,加鮮酵母發面。蒸制饅頭,色如秋梨,味道清香。別有風味的茶葉面條,取上等茶葉100克,加沸水500克制成濃茶汁,以此茶汁和面搟成的面條,下鍋不糊,而且極新鮮爽口;若制成涼面,味道更佳。茶葉粥,將10克綠茶置鍋內,加清水煎煮,取濃汁約1000毫升,加入50克粳米、白糖及400毫升的清水,煮成稠粥。它具有健脾利濕、益氣提神、止痢殺菌、消食止渴的功效。
茶與飲料相配能品出新口味。茶葉啤酒,飲啤酒時,往酒中對入接近1/3的冷茶水,味醇至極,微苦中蘊藏舒爽。茶葉酸奶,在酸奶的制作中,加適量茶汁,制成的酸奶色澤嫩綠,口感細。如果在制酒過程中加入烏龍茶,還可制成有烏龍茶香、醇和爽口的烏龍茶燒酒。茶葉果凍,將果汁中加入茶汁,芳香物質等制成果凍,潤滑爽口。茶葉冰激淩,在過濾後的茶汁中加入雞蛋、奶粉、穩定劑和砂糖,經凝凍硬化而成茶葉冰激淩。色澤翠綠,感覺清新,並具營養和保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