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詠春拳給我的壹些啟發

詠春拳給我的壹些啟發

? 前幾天朋友珠海老饕食研所搞開發體驗活動,剛好樓上壹間私人詠春拳練習室,跟隨葉問大師在香港學習過的鐘師傅邀請大家上樓聽他介紹壹下詠春拳。

作為壹名熱血好漢子也曾經夢想過要仗劍走天涯,只是後來工作太忙沒去而已,有師傅願意講解就抱著好奇心去了解壹下

詠春拳是什麽?

因為時間有限,鐘師傅掛壹漏萬地給大家講詠春拳。詠春拳相傳是壹位叫“五枚”的尼姑為了防身自衛創造出來的,當地有壹位“土霸”平時橫行鄉裏,有壹天看上了壹位小尼姑的容貌,就想擄她回去做壓寨夫人。五枚師太當時見到就說要和這位“土霸”立賭約,給她壹年的時間,壹年之後這位土霸如果能打敗現在柔柔弱弱的小尼姑,就可以把她帶回去做壓寨夫人。

土霸可能是過於自信就同意了,壹年之後就高高興興地回來收賭註了,五枚師太在這壹年裏把她創立拳法的精髓都教給了那位弟子,果不其然就打敗了兇惡的土霸。後來,弟子要離開,問這套拳應該叫什麽名字,五枚師太不好名利,說只要不是我的名字叫什麽都行,詠春拳就這樣被帶下了山來到了世俗社會。

詠春拳壹直都是以“小拳種”的身份流行在廣東佛山,直至葉問師傅到處開班授徒發揚光大,詠春拳從壹個不知名的“小拳種”到大家耳熟能祥,離不開葉問師傅對於詠春拳的改造,使得詠春拳成為壹套可以人人學習的體系。還有收了壹名同樣著名天才武術家李小龍,大家看到了李小龍也看到了詠春拳和截拳道。當然,壹系列影視作品為了戲劇性效果的“造神”行為的推動。

詠春拳因為脫胎自女兒家自衛術,所以強調實戰性,不搞胡裏花哨為博眼球的招數。追求以快制勝,後發制人。

在鐘師傅的示範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鐘師傅說剛剛對練的過程中,剛開始幾下反擊我並沒有用什麽力,因為我不確定是否壹擊到位,所以只是佯攻拉近與對手之間的距離,在真正確定能打到對手的時候才會用力出擊。其中的奧妙是,其它流派的拳法基本上都是講究壹擊制勝,全力以赴,但是真正的高手對決的情況是“動態的”。妳打過來的時候對手也是會閃躲,距離不夠的時候很容易有力沒地方使,無謂地耗費自己的體力,當妳空掉幾次之後體能可能會跟不上來,最後反而被耗掉體力擊倒。

所以要合理地運用自己的體力,體力也是壹直寶貴的資源,另外,鐘師傅還教導呼吸的運用對於體力的節約,進攻時吐氣比吸氣更好,因為吸氣需要換氣,打幾下就慢下來了,而吐氣就可以保持穩定持久的快速進攻。

詠春,以弱制強的關鍵在於“取巧”,鐘師傅把壹個比妳強勁的對手比喻為壹扇防盜門,對方的強勢進攻妳硬碰硬肯定吃虧,就好像面對防盜門妳用拳頭去破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找到鑰匙去開這扇門。而“鑰匙”對應的是解敵之道,在壹次示範中,鐘師傅被對手握住雙肩,局面相當被動,那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呢?硬碰硬是不行的,因為妳被人先制住了,鐘師傅就用雙掌以45度的方式拍擊敵人的手肘下部,敵人馬上因為重心不穩退後了幾步幾乎要跌坐下。

詠春拳練習就是要懂得人體各個部位的弱點,以最少的資源付出獲得最大的效果,達到勝利的目的,這壹切的壹切只是師傅領進門,靠的是自己個人長期的訓練,內化成為反應能力,在不經思考的情況下做出的最優反擊,才能做到以快制勝。

我在現場問了鐘師傅壹個問題,為什麽詠春拳那麽強調實戰性,它是靠和人對弈演化出來的嗎?鐘師傅說,他的師傅葉問當時帶詠春拳去香港避難,香港當時的環境不比現在那麽安全,人多復雜地方小,所以常常會出現人與人之間的摩擦糾紛,而且地方狹窄,傳統的那些動手幅度較大的招數不適合。葉問師傅就開始對詠春拳進行改良,把那些用不上的招數都削減掉,剩下的就是特別實用的了。

而李小龍的截拳道就是從詠春拳進而演化過來,李小龍覺得詠春拳他還可以做到更快、更精煉。鐘師傅說截拳道看上去比詠春拳更好,為什麽截拳道到今天都沒流行開來,而詠春拳卻越來越火熱呢?原因是,因為李小龍是個絕世天才,他創建的截拳道更像是為自己的天賦量身定制,而普通人人很難學習復制出同樣的效果。還有,可惜李小龍英年早逝,沒能把截拳道慢慢打磨成壹套學習體系,後人想學就更難了。

而詠春拳經過那麽代人傳承,依舊保留了防身自衛,男女老少都可以學習的傳統,還有壹整套教學體系,開枝散葉發揚光大是必然的。

我從對詠春拳的壹些粗淺認識中得到三點啟發:

1,要想做事情有效率,就要少做“無用功”,詠春拳有著壹套對於體力管理的要求,為了取勝不能做太多無關緊要的動作。

2,因為守著住了“實戰性”的特點,滿足了大家在亂世為自保的“痛點”,詠春拳才可以脫穎而出,生生不息,那些沒傳承下來的拳法更像是被時代優勝劣汰掉。任何時候都要考慮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而不是為了走過場搞形式。

3,學習要懂得找到有完整體系的,這樣才能事半功倍,而不是壹個人在悶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