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興城的城市建設

興城的城市建設

2015年水平明顯提高。首山南延路和海河大橋建成通車,改造街巷道路5.2公裏,安裝路燈130基,鋪設人行步道1.7萬平方米、給排水管道51公裏,完成凈水廠建設,新建和改造電力線路85公裏。興城火車站改造工程完工,秦沈客運專線興城西站項目全面啟動。古城城墻保護性維修和旱廁改造全面完工,寧遠驛館、戲院即將營業,東關生態停車場項目動遷基本完成。

濱海溫泉新城建設穩步推進。學府二次變、國際比基尼廣場投入使用,比基尼博覽中心、泉海禦龍灣壹期主體工程完工,邴家灣居民回遷樓二期工程開工建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城市綠化面積增加14萬平方米,道路綠化裏程增加44公裏。完成興城紅海灘生態修復93公頃,河口濕地公園建設加快推進。加強節能減排,拆除城區燃煤小鍋爐16臺,取締排汙企業6家,削減化學需氧量900噸、二氧化硫22.6噸。我市被評為遼寧省森林城市,順利通過遼寧省生態城市評審。現代服務業升級發展。銀象寧遠城、KFC 正式營業,華聯商廈、浩博創業廣場主體完工,大紅門物流集聚區成為省級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商業銀行發展到18家,預計存貸款余額分別實現224億元和163億元。舉辦了第二屆房交會,全年房地產銷售面積37.7萬平方米。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實施了興城河治理等重點項目,全力推進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濱海溫泉新城開發步伐加快,古城保護利用項目開始啟動。宜居鄉村建設取得成效,農村環境明顯改觀。我市入選“全國十個空氣質量最好小城”、“全國十佳宜居小城”。推進濱海溫泉新城建設。鋪設給排水管道5公裏、燃氣管道3公裏。以國際比基尼廣場為核心,以濱海公路為軸線,加快泉海禦龍灣、比基尼博覽中心等項目建設,打造以旅遊、商業、會展為特色的“十裏銀灣”新城產業帶。  推進宜居鄉村建設。修建“壹事壹議”村內道路100公裏,安裝路燈1500基,新建農村文化廣場20個,完成省道和農村公路大中修149.4公裏。新增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14個、市級宜居示範村5個、達標村50個。加快徐大堡鎮國家建制鎮示範試點進程。

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公***資源交易中心和規劃展示館。城市凈水廠投入使用,改造城區河道3.2公裏。實施城市“四化”工程,東關生態停車場建成投入使用,鋪裝人行步道1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00基,新增綠化面積18公頃。繼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實施重點水利骨幹工程30項,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萬畝,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1萬畝、節水滴灌工程2萬畝。 經濟發展穩步推進。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以上;公***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年均增長13%。到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各項指標。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農業形成“三線九帶”八大特色產業基地,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工業形成以徐大堡核電為主體的東北重要清潔能源基地、以泳裝為主導產品的區域性商品集散地、以濱海經濟區為重點的工業產業基地,服務業形成以“互聯網+”新興業態為引領的電子商務集群和國家級旅遊康養勝地,三次產業比重達到 ——城鎮化水平快速提升。統籌城鄉發展,努力提高城鎮化率。深入實施城市“東移、北上、南拓”戰略,開發濱海溫泉新城、古城和興城河南岸,加快城中村改造,完成徐大堡鎮國家建制鎮示範試點任務,建設壹批特色小城鎮,城市功能明顯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城鄉壹體化進程明顯加快。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控制在90立方米以內,非化石能源占壹次性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建成國家級生態城市。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構建更加健全的就業、社保、醫療、教育、文化等社會服務體系,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群眾,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年均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社會文明程度和民主法治水平明顯提升,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幸福指數顯著提高。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公***財政預算收入增長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2%,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民生經濟

民生工作不斷加強。實施了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供水、供暖、供電、住房、就學、就醫等壹大批民生工程,群眾收入快速增長,預計2015年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實現38500元,是2010年的1.9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0458元,是2010年的1.6倍。五年來,在全市人民***同努力下,興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取得了驕人的業績,我們也點燃了全市上下奮發有為的激情,積聚了跨越發展的巨大能量。2015年民生保障持續增強。新增實名制就業4042人,開發公益性崗位795個,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8.4萬人,發放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1864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8%。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惠及37290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妥善安置5家民政福利企業54名殘疾職工。實行藥品零差價制度,減少群眾藥費支出1195萬元。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農村婦女“兩癌”篩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尿毒癥患者免費透析、計生“獎扶”和“特扶”等政策惠及37533人。新殯儀館建成投入使用。  群眾生活條件持續改善。改造城市低溫區5.3萬平方米、居民供水管網3100戶,建設農村飲水工程33處。完成棚戶區改造1000戶、農村危房改造470戶,援建農村單親貧困母親住房107戶,為427戶城

鎮困難居民發放住房租賃補貼。提高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公職人員工資標準,公職人員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提高到12%。年初確定的民生實事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