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次我在網上查了壹款簡易蛋糕的做法,就迫不及待的嘗試起來,買來雞蛋、牛奶、面粉等原料,按食譜的步驟操作,其中最難熬的便是打蛋清的過程,按照食譜上講,要連續15分鐘不停的打,直到蛋清被打成奶油狀才能停下來,這絕對是壹項耗費體力和磨練耐性的工作,我拿著攪蛋器勻速地在盆子裏攪來攪去,沒過幾分鐘就胳膊發麻,臉上開始有汗珠滲出,心裏在暗暗叫苦,我邊看表邊打蛋,總算熬過了15分鐘,可是力度似乎不夠,蛋清還沒有凝固成奶油狀,無奈之下,我又重操打蛋器繼續,時間嘩嘩的流走,15分鐘又過去了,蛋清的狀態終於比較符合要求,接下來就是後續相對比較簡單的過程,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就到了“蒸蛋糕”的環節,30分鐘過後,蛋糕終於出爐,雖然沒有平常吃的松軟,但味道也恰到好處,畢竟是第壹次嘗試,很有成就感。我把蛋糕擺到精致的盤子中,周圍綴上顏色多樣的果仁,感覺賣相還不錯,大功告成之後,就坐等老媽下班回家享受這頓蛋糕美食。
老媽如常回到家,我趕緊拿過勺子給她品嘗今天的成果,正當我洋洋得意,等著她誇獎我的時候,沒想到卻被她潑了幾盆冷水,她說味道很好,但她不愛吃這些東西,所以吃了幾口便不吃了,隨後她問我:“今天讓妳做的菜都做了嗎?”,我這才想起來,老媽之前有囑咐過我,讓我給她煲魚湯補鈣,前壹段時間她骨折住院了,所以需要多吃壹些含蛋白質比較高的食物,魚湯、雞湯都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我把心思都放到做蛋糕的事情上,根本就沒把老媽的需求放到心上,當老媽聽見我的回答是“沒有做,忘記了”的時候,似乎心裏有些不爽,索性就懶得理我,轉身到沙發上看電視去了。我的積極性被打擊的不要不要的,辛辛苦苦做的蛋糕,卻遭到了白眼,別提心裏有多委屈了,就這樣我壹個人氣呼呼的把蛋糕全部吃掉了,體重瞬間爆增。
晚上,老媽又開啟了“教育”模式,像老板壹樣問我:“妳做這個蛋糕花了多長時間,我算了算大概要2個小時”,她又問我如果把做這個蛋糕的時間用來煲魚湯,做些其他的家常菜,會用多長時間,我預估了壹下,1個小時就足夠了。隨後她繼續說道:“妳用了2個小時做蛋糕,不僅耗費時間與經歷,還不能滿足我的需求,到頭來妳得不到贊賞,我也沒吃上想吃的東西,可想而知,妳在工作中為什麽總會受到質疑,妳真的有好好弄明白老板的需求與意圖了嗎?”,老媽在這件事情上,雖然有點小題大做,但不得不說,她說到“點子“上了,有些人如我,做壹件事情很努力,但這種努力是盲目的,光用蠻勁來做事,卻沒有用腦子,在沒有搞清對方的需求之前,就自顧自的努力,過程即使百般辛苦,但結果卻不能如人所願,往往雙方都變的很尷尬。
當我帶著對於這件事情的思考與壹位朋友聊天時,聽到了關於”老牛“的故事,農民種田,都會在牛的鼻子上穿上壹個金屬環,然後在金屬環上綁上繩子,耕地的時候就牽著牛的鼻子走,於是老牛就乖乖的跟在後面老老實實的幹活了,這聽起來很殘忍,可仔細想想,為什麽單單要在牛的鼻子上穿環呢?而其他的動物不會,因為牛的脾性很倔,管理起來很困難,如果只是簡單的在牛身上套上繩索,是很難拉得動它去幹活的,但牛鼻隔薄而布滿神經,只要牽住並刺激牛鼻隔,便能使牛感覺痛而乖乖地聽話,所以後來人們總結出用金屬環穿過小牛的鼻隔,並套上繩子牽著犟牛走,便能輕易的達到目的。
與其使用蠻力馴服同樣蠻力的牛,不如找到它的”痛點“,輕松的牽著牛鼻子走,很多事情,光有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努力到點子上。
世間之事,大大小小,小到為家人準備壹頓晚餐,大到棘手事情的解決或未來道路的選擇,我們身在壹件又壹件的事情之中,有些人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事情做的很好,取得了壹定的成就,如職員獲得了老板的認可,銷售獲得了客戶的認可、學生獲得了老師的認可……而有些所謂努力的人,卻屢屢碰壁,得不到認可的同時自信心也大打折扣。
所以在這個時代很強調”產品經理“思維,產品經理作為”技術“與”銷售“之間的紐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既不能如技術人員壹樣,用研發思維來制作產品,卻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也不能如市場人員壹樣,過於關心市場需求,而忽視了產品研發的可行性。所以”產品經理”會精心的做用戶調研、抓住用戶的“痛點”,同時進行可行性分析,爭取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做出有“市場”的產品,當產品做到點子上了,就有很大的機會成為爆品。
亦如做事,真正開始做之前,先花點時間想想該怎麽做,希望達到什麽效果,怎樣才能使資源被有效利用,如此費心的先籌劃壹番,再展開拳腳去幹,在“正點”上用“巧勁”,往往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產品經理”,保持對事情的敏感性,努力與思考並行,把產品與事情做到“點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