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技術、空間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海洋技術等領域,印度具有很強的實力。
支柱產業:
工業發展
主要工業包括紡織、食品加工、化工、制藥、鋼鐵、水泥、石油和機械等。汽車、電子產品制造、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發展迅速。印度謀求成為“技術制造業中心”。
2016年6月22日,印度雄心勃勃的宇航計劃創下該國新紀錄,壹枚火箭攜帶20顆衛星升空。這枚火箭攜帶的包括美國,加拿大,德國和印度尼西亞的衛星。
2017年8月11日,印度中央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6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0.1%至119.6,為4年來最低點。[35]
農業發展
印度是壹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壹,擁有世界十分之壹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據歐盟報告:印度已成為農產品凈出口國。
旅遊發展
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的比例。旅遊業是印度政府重點發展產業,也是重要就業部門,提供兩千多萬個崗位。入境旅遊人數逐年遞增,旅遊收入不斷增加。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裏、齋浦爾、昌迪加爾、那爛陀、邁索爾、果阿、泰姬陵、海德拉巴、特裏凡特瑯等。 印度選出本國七大歷史奇跡 印度拉賈斯坦風情。
科學技術:
信息技術
印度信息技術領域的成功已經為人們所熟知。印度憑借人才優勢,通過為發達國家提供服務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信息技術產業對印度GDP的貢獻已從1999—2000年度的1.2%增長到2005—2006年度估計的4.8%。印度的軟件和信息技術帶動的服務在過去五年間年均增長率超過了28%。信息技術的成功徹底改變了歐洲和美國對印度的評價和印象。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印度對自身潛力的看法,正在培植著印度的科學自信。印度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成功對於吸引跨國研發中心和外籍印度人在印度投資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生物技術
印度確立了新的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其中又以生物技術為重點。過去10年,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發投資已經從1987—1988年度的9600萬美元增加到了2004—2005年度的3.58億美元,其中,資金增加的部分重點支持的是生物制藥,而非農業生物技術。
2004—2005年,印度的生物技術收入增加了37%,達到了11億美元。國家生物技術發展戰略制定了2010年將這壹數字提高到50億美元的目標。2005年3月,印度科學部長稱贊生物技術是印度隊的“最佳擊球手”,並且認為生物技術可以成為有助於提供人們支付得起的衛生保健並減輕貧困的印度“下壹個大獲成功的實例”。2004年生物技術部發布了壹項計劃,要將印度變成“生物信息學的全球中心”。
太空技術
經過多年發展,印度衛星的研發和應用技術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其運載火箭技術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2009,印度已擁有4種類型的國產運載火箭:“衛星運載火箭3(SLV-3)”、“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和“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印度在大力發展火箭和衛星技術的同時,還謀求有更大的作為。例如,2007年,印度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用壹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為該國未來實施載人航天計劃等獲取了重要數據。此外,印度還在緊鑼密鼓地實施自己的探月計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2008年用壹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發射升空。
印度欲在越南建衛星中心
2008年4月28日9時20分(北京時間11時50分),壹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載10顆衛星升空。繼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和中國之後第五個掌握了“壹箭多星”的發射技術。並壹箭十星成為第壹。1月26日,印度官員說,印度將在越南南部設立壹個衛星追蹤和數據接收中心。建成後,越南可實時獲取印度地球觀測衛星回傳的這壹地區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