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烏江野生河魚是烏江豆腐魚的主要原料。後來由於和烏江豆腐的奇妙結合,吃的人急劇增加,原來的野生魚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1994起,精明的商家從四川、廣東引進魚苗,人工籠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2009年至2014年烏江庫區出現了大量網箱,主要種類有鯰魚、鯰魚、斑點叉尾鮰、雲魚、黃蘿蔔等。鯉魚、鯽魚、草魚、鰱魚、鰱魚等。屬於鯉魚科;珍貴魚類有鱸魚、鱘魚、藍鰭金槍魚、中華倒刺鲃等。除滿足本地和貴州市場外,還遠銷雲南、四川、重慶等地。由於烏江魚是用淡水和活水養殖的,不改變魚的生長環境,保證了魚肉的鮮美,是壹種人性化的養殖方式。2007年,烏江水庫水產養殖基地被農業部授予“健康養殖示範基地”稱號。2008年,農業部發布了《貴州省無公害養殖基地水產品產地認定及產品認證》和《斑點叉尾鮰無公害產品及無公害養殖基地認證》,成為全國最大的鯰魚標準化示範養殖基地之壹。烏江魚和烏江豆腐的完美融合,造就了壹道舉世聞名的美食:烏江豆腐魚。
這種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烏江魚和烏江豆腐。缺了其中的任何壹項,都不可能成為享譽海內外、人們津津樂道的美食。從這個意義上說,做烏江豆腐魚的烏江魚和烏江豆腐,自然是絕配。其中,烏江豆腐以優質大豆為原料,經過篩選粉碎、浸泡去皮、打漿過濾、蒸煮混合、箱內壓制等壹系列工藝制成。它具有白如霜、滑如玉、嫩如脂、久煮即化、入口即化等特點。是烏江鎮的特產,也是壹種美食。其保質期:在2℃-8℃,每天換水兩次,保質期可達15天。
20世紀70年代,壹對名叫朱的老夫妻首創了吳江豆腐,後來經過的不斷探索和發揚,使其制作工藝更加完善,才有了今天的吳江豆腐。除了特殊的工藝,烏江豆腐的制作還受到地理條件的制約。有心人王壹淳幾次走出烏江鎮,準備在外圍工廠磨烏江豆腐腦,但都以失敗告終。
今天的吳江豆腐是眾所周知的。在烏江鎮,有壹家生產烏江豆腐腦的大型企業,10多個車間,每天生產5000多斤豆腐腦,遠銷貴陽、安順等地。遵義2001至2014,烏江豆腐已進入超市。隨著吳江豆腐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品嘗到這種細膩、爽滑、即食、回味無窮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