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甘川三省的交界青木川更是被賦予了種種神秘,作家葉廣芩的《青木川》更是對青木川講解的細致入微,也讓我迫不及待的目睹這個大名鼎鼎的青木川。
我們從文縣壹路東行,山高谷深,壹片碧綠,在碧口古鎮目睹白水江匯入白龍江,幽深的峽谷給人無暇的遐思。很快就來到了青木川,青木川曾是陜西漢中入川的要道之壹,因入川道旁有壹棵青木樹而得名。
電視劇《壹代梟雄》的熱播,何輔堂、魏正先、老鄔、風雷鎮、回龍場……這些似曾相識的名字再次喚醒了我對於這裏強烈的沖動。迫不及待的想要壹探究竟。
青木川古鎮第壹眼看到就是壹片古香古色,在茂密的樹林之中壹切都顯得那麽原始,青木川算是商業化不太嚴重的地方,裏面滿滿的生活氣息,三省的 美食 遍布每個角落,在這裏絕對不會為吃什麽而發愁。
首先如果妳想把整座古鎮盡收眼底。那只有在回龍閣。爬上山頂,妳才會真切的感受到這條老街喚做"回龍場"是多麽的貼切。800多米長的回龍場老街沿河而建,婉若遊龍。壹幢幢民居頂部的青瓦則更像是片片龍鱗。清晨登上回龍閣,恰巧又遇到雲霧,為這裏平添了幾分仙氣。
回龍場老街上的民居有著清末民初典型的陜南民居特色,稍有規模的院落都有形制不壹的天井。門樓墻壁上都有精致的雕花,造型獨特的屋頂聯通貫穿,整個鎮子裏的這條河不偏不倚流經了每家每戶的門口,加上綠樹成蔭,群山呼應,仿佛置身仙境。
這條河名為金溪河,河床曲折,如壹條玉帶蜿蜒,鎮中的古樸因為這條河被襯托到極致,青磚黛瓦,水波粼粼,壹派和諧美好的樣子。
河上建起了壹座石拱橋,名為"濟川橋",這座橋可謂命途多舛,民國時期工程還未完工之時便垮塌了,魏輔唐隨即把石橋改為木橋。可惜的是,這座傾註了他大量心血的木橋在他離世的那壹年,也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所吞沒。
到了2002年,寧強政府又在風雨橋原址修建了壹座石橋,命名為"飛鳳橋",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樣子。站在飛鳳橋上,壹邊是古樸的老宅子,壹邊則是新建的酒店客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老的交替也預示著這裏會越來越好。
在魏輔唐統治 青木川的民國中後期達到繁盛的頂峰。在魏輔唐的經營之下,全盛時期的回龍場商鋪林立、商賈雲集,用現在的話說,絕對是壹條集商貿、 娛樂 、金融、餐飲於壹體的金街。
回龍場裏第壹個看點就是榮盛魁,這裏是當地壹個著名的青樓。
整個房屋的排列與設置完全就是壹個大的船艙,越往上船艙等級越高,房屋的布置越精致,裏面的姑娘也越上檔次。
第二個看點就是煙館,大煙毒害國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這裏地處三不管地界,大量種植大煙,雖然牟利頗多,更多的則是呈現出壹種畸形的繁榮。
走出回龍場接下來就去輔仁中學,這座輔仁中學曾多次出現在電視劇和書本上,本以為是虛構,沒想到它不光真實存在,而且至今仍然在使用。曾經聘請省城西安的老師來此授課,讓這裏文化底蘊更加深厚。我們也不難看出這裏人對於知識的重視。
最後最重要的看點就是魏式莊園。
從空中俯瞰,形成了壹個巨大的田字。老院建於1929年,是典型的中式建築。新院則建於1932年,為西式建築,院外還有警衛室,彈藥庫。老院和新院的外圍都有荷花池和涼亭,壹派小橋流水的陜南風景。魏氏宅院是當年魏輔唐生活和處理政務的地方,由二進式新、老兩宅組成,兩宅相對獨立又連成壹片。
老宅子建於1927年,是典型的中式建築。新宅建於1932年,為西式建築,中西結合也盡顯其獨特之處。宅院前是小橋流水,魚池,涼亭北鳳凰南龍池兩山相應有"鳳凰遙對魚龍池,神仙居墅度華年"的贊語,新老宅院珠聯璧合,宏偉壯觀,是青木川標誌性建築。
1952年4月27日,寧強縣人民法院以惡霸殺人反革命罪判處其死刑,押回青木川處決。1982年為其平反,定性為開明紳士,並在青木川立碑。
縱觀壹代梟雄的壹生,奪權殺人、種煙違禁,斯士壹生是魏輔堂壹生兩汙點。修橋築堰,重教育人,此邦千載數功臣。我想,這也算是對魏輔唐最恰如其分的評述了。壹代梟雄的壹生有輝煌,有貢獻,壹座青木川古鎮承載了太多的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