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駐地:維揚區。
郵編:225000。
揚州現轄廣陵、維揚、邗江3個區和寶應、高郵、江都、儀征4個縣(市)。全市總面積6638平方公裏,人口467萬;其中市區面積973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53平方公裏,市區人口128萬。揚州是全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壹,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市、國家城市信息化試點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煙花三月下揚州”,每年公歷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揚州市都舉行“煙花三月旅遊節”,此時的揚州煙雨蒙蒙,瓊花盛開,花香撲鼻,是旅遊的黃金季節。 每年9月8日-10月8日在揚州舉行的“二分明月文化節”,是妳賞月的最佳去處。主要活動有遊園賞月、乾隆皇帝水上遊、運河夜遊、美食節等。
揚州是開放的新興現代城。揚州歷史上就是著名的開放城市。唐代揚州是東南地區的最大都會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壹,當時在揚外商達1萬多人。高僧鑒真大師六次東渡到達日本。韓國的崔致遠、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馬可·波羅等都曾留下足跡。1988年,揚州被批準對外開放,現已與7個國家的9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揚州的對外經濟合作不斷加強,與包括德國奔馳、美國高露潔、意大利比瑞利、美國德州儀器、荷蘭飛利浦等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壹批大公司合資合作,已形成了汽車、船舶、電纜、精細化工、化纖及紡織面料、食品六大支柱產業和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新興產業。
名稱由來
揚州,古代有時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楊州的名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這是古人心目中的壹個廣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黃海、長江廣大地域內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揚州地域內,唐代設有三十九個郡府,壹百九十六個縣。這個揚州雖然包容了今天的揚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揚州是不能混為壹談的。
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這個刺史部管轄的範圍相當於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黃梅、廣濟;河南固始、離城等地。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
今天的揚州地區,春秋時稱“邗”(邗國為周代的方國之壹,後被吳所滅)、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北周時稱“吳州”。漢揚州包括江蘇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國時魏、吳各有揚州,吳揚州治建業,魏揚州治壽春。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從此廣陵才享有揚州的專名。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