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漢川民俗作文500字

漢川民俗作文500字

1.開門爆仗 正月初壹淩晨,當舊年的鐘聲響過十二響,漢川農村家家戶戶就爭先恐後放鞭炮,霎時,村莊院落處處是僻僻啪啪的鞭炮聲,火藥濃香,煙霧繞繞。天亮壹看,燃放的鞭炮大紅紙片鋪滿地面,與大門的鮮紅春聯交相輝映,呈現出壹片喜慶祥和的氣氛。鞭炮,也稱爆竹,起源於古代人們對“年”這種猛獸的抵禦。宗鎮《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壹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放鞭炮慶祝春節,更是發揚先祖遺風。 2.祭祀祖先 春節祭祖,是人們必經的壹項活動。新年將近,各家各戶打掃衛生,將祖宗的牌位撣得幹幹凈凈。祭祖時,先將香紙蠟燭,牲禮酒漿備齊,供奉於祖宗牌位前,然後上香跪拜,叩頭作揖。亦有的為家祖上墳,燃香紙鳴鞭炮,壹副畢恭畢敬的樣子,充分表現了中國人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 3. 貼春聯 如果說門神的來歷與桃樹有關,那麽,春聯則直接來自於桃木。宋代王安石詩雲:“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詩中的桃符,就是當時的春聯。據《淮南子》壹書說,桃符就是用桃木削成的兩塊壹寸多寬、七八寸長的小木板,上面分別寫上“神茶”、“郁壘”的名字,釘在大門的左右兩側,這與門神的崇拜對象完全壹樣,目的在於用來驅鬼避邪。後來,人們為了省事,不用桃木板,而是將它換成兩片紙,畫上神荼、郁壘的相貌或者幹脆寫上神茶、郁壘的名字,貼在大門兩邊就完事了。當然,這種桃符還算不上真正的春聯。 五代時期,西蜀的宮廷裏開始在桃符上題寫聯語用以表達某種意願。《宋史·蜀世家》上說,公元965年初,後蜀皇帝盂昶命學士辛寅遜題寫聯語,“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原來,孟昶皇帝嫌辛寅遜題寫的聯語不工巧,缺乏文采,便自己親筆題寫了這兩句聯語,這就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春聯。 貼春聯是我們民族的好風俗,漢川大地概莫能外。壹般是除夕之夜在門前兩旁貼紅紙春聯。壹些文質兼美的春聯,不受時代,地域的限制,放之四海而皆準,比如: “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無不道出了人們討口彩、求吉利的心態,流傳極為久遠。此外,有的還在門前掛紅燈籠,紮松柏,貼門神窗花,呈現出壹片節日的喜氣景象。 4.給壓歲錢 俗話說:大人望種田,小孩盼過年。原來,過年對小孩有壹筆特有的犒賞——壓歲錢。 壓歲錢是長輩發給晚輩的,小兒們得了壓歲錢,便可以買壹些節日的玩藝,自然高興無比。清代有壹首描繪得壓歲錢的喜悅心情的詩:“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角枕自權藏。商量爆竹餳蕭價,添得嬌兒壹夜忙。” 壓歲錢壹般是除夕夜長者發給晚輩,漢川鄉間,卻大都是正月初壹小孩拜年時;大人賞賜給孩童們,並勉勵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壓歲錢,寄托著長輩的殷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