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到了張鼎鼎的新書《永無止境的約會》。吃完飯隨便翻了幾頁,莫名其妙被這句話戳中了。
也許世界上到處都是青少年,他們甚至不知道這壹點。
前兩天,我壹直在聽壹首S.H.E的老歌-星星之火。有壹句歌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什麽成年人可以抽出時間為失戀喝壹杯,卻沒有時間看星空?
它還與某天中午與朋友壹起吃飯有關。她無意間說起前幾天獨自看星星的場景,想起了那句經典的歌詞——妳有多久沒看到滿天的星星了,城市夜晚的假光遮住了妳的眼睛。
我曾經在晚上十壹點穿過國際貿易中心,盛開的霓虹燈使夜晚燈火通明。仰望天空,我真的找不到幾顆星星。我不知道這是霧霾造成的還是星光迷失在午夜閃爍的霓虹燈中。北京郊區的夜晚沒有那麽多人工燈光,也沒有大城市的痕跡,所以星星會更肆意地綻放自己的光彩。
上壹次聽到“看天空”這個詞,是在和壹個同學聊壹次看星空的經歷。想了很久,好像長大後就很少擡頭看星星了。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和父母住在壹個筒子樓裏。晚飯後,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總會在樓下的籃球場相遇玩耍,或者生火烤些土豆分享。那時的生活無憂無慮,每天似乎都有無窮無盡的時間和精力。我還記得有壹次,我們幾個人躺在籃球場中央,看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尋找北鬥七星的勺柄,或者懷疑月亮上的那些黑點是不是嫦娥和玉兔。偶爾,突然壹顆流星閃過,女孩們立刻大喊並許願。我們都閉上眼睛,默默許願。我已經不記得當時許下的願望了,也不知道這麽多年過去了有多少實現了,或者隨著流星的墜落而消失了。
後來,我慢慢和那群朋友失去了聯系。現在即使我遇到了,也只是禮貌性的問候。我曾無數次思考過成長的意義,並寫道,成長就是變得善於離別的過程。但焦燁無數次提醒我,長大意味著不去思考長大的意義。
今天壹大早我接到了蘭州朋友的電話。她剛剛進入職場,每天都很忙。加班是常事。她曾經向我抱怨說她不想長大,因為長大後她的生活和她自己都變得越來越無聊。壹個還沒見面的朋友也說,歲月帶給他的是坦然面對和接受現實,現在不會有那麽多宏偉的目標了。
似乎成長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壹件殘酷的事情。
我們在學會長大之前就已經長大了。小時候渴望大人的世界,長大後卻無數次想回到過去。
無數的歌曲和文學作品都在善意地提醒我們曾經是個少年,我們無所畏懼,但那只是壹次。有時候這些善意的提醒就像壹把尖刀,插入我們的內心,讓這個堅硬的世界變得更加血腥。現在,我們仍然扮演著成年人的角色,孤獨地徘徊在這個擁擠的世界裏。借用秦老師的壹句話,都說人是群居動物,所以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不會孤單.....但是在成年人的世界裏哪裏會不孤獨呢?
事實上,許多人在內心深處還是壹個孩子,但他們被迫在這個世界面前表現出壹個成熟的成年人的樣子。很多時候,我們被時間無辜地推著走。憑借壹動不動的眼神的力量,時間把我們變成了必須有事業和成熟談話的成年人。
我很幸運在我們身邊有壹群童心未泯的夥伴。我們會被壹件小事感動,對天上的雲朵展開無盡的想象,自由地談論東方和西方,在短暫的憤怒後立即和好,為每壹件小事斤斤計較,與朋友生悶氣,為吃到美味的食物而感到快樂。這壹切看起來是如此的不成熟,但這就是孩子們的生活方式,壹種“不裝就好”的生活。我喜歡勞偉和焦燁共同創作的歌曲《素描用紙》,但我用它來寫詩。我們都被孩子眼中的光芒所感動,我們也慶幸自己沒有成為大人。
我不知道這種生活狀態能持續多久,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讓自己變得成熟,但誰說成熟只有壹個標準呢?如果成熟只是學會如何更好地使用面具並悄悄地隱藏自己的感情,我寧願不要這種成熟。我們身邊也有過這樣的朋友,但這樣的朋友終究只是過客,因為這種友誼讓我們覺得彼此都很辛苦。
也許像孩子壹樣生活也是壹種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