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從太空到餐桌,這碗泡面煮出了星辰大海

從太空到餐桌,這碗泡面煮出了星辰大海

 4月29日11時22分,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數層樓高的白煙滾滾翻騰,粗壯、雪白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緩緩離開發射架,如旭日般直升天際,消失在層雲中,直奔遼闊的太空。

 此次成功發射,把“天和號核心艙”送上了預定軌道,為中國空間站的在軌組裝搭好了第壹塊積木。緊隨其後的,是3次空間站艙段、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最終於2022年完成整個空間站建造。

 “天和號核心艙”入軌,是繼2020年嫦娥五號探月、北鬥系統組網、天問探測火星、新型神舟飛船等壹系列突破之後,引領整個中國 科技 產業,向著星辰大海再次邁出的壹大步。

 4月30日,當“天和號”翺翔太空之時,距離文昌1500多公裏的湖北武漢科學技術館內,壹場“***慶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的航天科普展也正迎來壹波波熱情的人潮。

 這次展覽是由中國航天基金會攜手合作夥伴康師傅,為抗疫英雄城市、商業航天基地、中部高新 科技 龍頭武漢以及堅毅、勇敢、智慧的武漢人民特地舉行的。

 炫酷的航天模型,精彩的大咖講解,身臨其境的VR體驗,大大激發了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們對於太空未知的濃烈興趣以及中國航天事業的自豪之情。

 為了拉近航天 科技 與普通人的距離,康師傅還特別帶來“空間站”展覽和“探月區”,並為參觀者準備了“星空面館”,在逛展之余還可以品嘗“太空面”同款產品。

 在中國航天基金會悉心指導下,康師傅壹直致力於對標航天品質,將尖端航天食品工藝與老百姓熟知的方便面對接,引入航天食品工藝與標準,推動康師傅產品向著美味、 健康 、安全的方向不斷創新升級。

 去年,康師傅的“紅燒牛肉面”和“速達面館”兩款產品有幸成為我國首款“太空面”,開行業之先河,跨出了中國食品行業在航天技術民用轉化上的重要壹步。

 隨著中國航天探月、載人、空間站等壹個個成果湧現,不斷向航天事業學習、取經的康師傅,作為民族品牌的代表之壹,主動承擔起了普及航天知識、提高青少年科學素養的 社會 公益責任,助力我國航天事業。

 三年多時間裏,沿著航天強國戰略,康師傅在武漢、西安、成都、拉薩、深圳、杭州等多個重要城市開展航天科普系列活動,走近超50萬名學生,舉辦航天專家講座近百次,線上覆蓋約5.5億人次,架起了與下壹代溝通的橋梁,在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心中播下了航天夢想。

 從市場競爭中走出,回 社會 公益中去,康師傅正是這樣不斷呼應時代的需求,憑借 科技 創新,走上了民族企業蛻變之路。

 三十多年前,改革開放號角聲響,計劃經濟松動,市場經濟破冰,壹代人奮勇下海,隨之而來的是壹日三餐的節奏改變。

 馬不停蹄的時代步伐,在傳統單位食堂與家庭小廚房之間,打開了壹個廣闊的方便食品市場。

 90年代初,僅僅方便面,全國各地就密布了上千條生產線,但絕大多數價格低廉、味道單壹、包裝簡陋,跟不上人們辛苦勞頓之余,日益挑剔的口味、便捷需求。

 1991年於天津誕生的康師傅,經過細心調研,抓住了這場三十年前的消費升級浪潮。憑借多料包、送碗叉,以及更勁道的面條和傳統經典的“紅燒牛肉口味”,康師傅刷新了當時人們對於方便面的認知,壹炮打響,風靡大江南北直至如今。

 2016年之後,又壹次全 社會 “消費升級”浪潮風雲再起,攪動人們的衣食住行。

 納米防汙的襯衫、超薄防曬的運動裝、國潮洶湧的 時尚 單品等等爆款不斷,與大路貨的滯銷形成了明顯反差,是人們物質與精神追求越來越精細化的鮮明寫照。

 曾經人們認為“飲料不甜就劃不來”,而今大量代糖、低糖、無糖的 健康 天然飲品琳瑯滿目,代表著人們對於飲食的追求正從口腹之欲升級到了綠色 健康 。

 在快餐食品領域,外賣平臺擴張兇猛,方便面行業被逼入變革的路口,也呼應 社會 需求,轉向了 健康 化、高端化、正餐化,找到了產品與品牌進化突破口。

 各大方便面企業,紛紛開始從原料、配料、口味、制作工藝、包裝等方面進行 科技 創新和工藝升級。特別是作為行業龍頭的康師傅,在支持航天事業發展的同時,也還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將航天 科技 用於產品的創新研發。

 康師傅方便面裏的蔬菜包運用的航天領域的FD凍幹技術,使得蔬菜在加工過程中保持新鮮美味,在食用的時候,能最大化復原食材的本來味道,又能長期儲存。除了FD技術,在高端產品速達面館創新研發上,康師傅還借助了應用於航天領域的RP技術,在RP技術的加持下,可以更好提升產品口味。

 在高 科技 支持下,康師傅不斷發掘傳統 美食 文化,結合現代消費飲食習慣,先後推出了速達面館、湯大師、熬制高湯等高端系列,以及愛吃素、點心杯面、手搟面等服務細分人群多樣化產品,把對整個行業美味、 健康 、營養、安全的追求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引領整個行業在短暫低潮後“王者歸來”。

 這背後離不開3000多人的食安管理團隊、2小時可完成食安全流程信息追溯的數字化的原物料追溯系統,以及上連4000萬農民、下接9億消費者的整個上下遊供應商、經銷商、零售商的數字化運營體系。

 2020年9月,鑒於對 社會 責任的積極履行,聯合國將康師傅選入可持續發展標桿。

 2020年12月,康師傅第十次斬獲“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安全管理十強企業”殊榮,連續六次榮獲年度中國食品標桿企業金箸獎。

 2021年1月,康師傅的“數字化”進程得到國際認可,正式通過國際權威的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三十年後,疫情來襲,康師傅“壹切為消費者服務”的長期宗旨又壹次得到印證。

 1月23日淩晨,康師傅武漢工廠廠長梁恩谞剛要睡,壹通緊急來電告訴他,武漢市發布通告,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在康師傅工作了22年的梁恩谞壹瞬間就明白了,在這檔口,不起眼的方便面不再是普通的消費品,而是萬千民生所系,他決定留下來做點什麽。

 為了盡快將物資送到最緊張的抗疫前線和猝不及防的居民手中,從梁恩谞到普通工人,都打斷了原本的休假節奏,在嚴格防疫的前提下,想盡辦法集合人力、運力,連私家車都用上了,終於撐起了壹條珍貴的食品生產運輸生命線。

 上壹次類似的場景,是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的當晚,湖北康師傅的同仁們壹起打開倉庫,連夜就將貨物裝上了前往災區的火車。

 2020年疫情來襲,康師傅集團也第壹時間啟動了全國應急預案,在市場監管總局“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指示下,壹邊籌集物質硬核防疫,壹邊全力推進各地工廠復工復產,並利用大數據,解決產銷協調、物流運輸、原物料供應等問題,累計向26個省份、299個市的837家醫院等抗疫壹線送去公司產品。

 此後,餐飲行業全面停滯,居家消費、復工餐飲需求暴漲,經受住最嚴酷考驗的康師傅順勢而為,隨機應變。

 5月,康師傅上新“手搟面”及升級的“拌面”和其袋面新規格,同時也升級中價面品牌“勁爽拉面”、“超級福滿多”的包裝設計,推出大分量產品“勁爽1倍半”,滿足了城市、鄉鎮與工廠、小區等各群體消費需求,真正做到了“消費者需要什麽,康師傅就生產什麽”。

 鑒於在抗疫中的積極作用,康師傅在新華網主辦、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 社會 責任雲峰會上獲“ 社會 責任傑出企業獎”。

 2020年,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經濟體增長獨苗,方便面行業也實現逆襲,整體銷量同比成長0.1%,銷額同比成長4.7%。

 其中康師傅銷量市占高達43.7%,且趨勢持續向上,穩居市場第壹位。三月披露的2020年財報顯示,康師傅方便面業務實現利潤27.33億元,同比增長24.28%。

 把握時代脈搏,與家、國同舟***濟,成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2020年4月,為了刺激經濟,沖出低谷,國家新基建政策橫空出世,衛星互聯網位列其中,民營商業航天也在投資熱潮之後出現頭部集中趨勢,與國家戰略、人類命運息息相關頂尖企業即將誕生。

 作為金字塔尖的行業,航天事業大噴發的背後,是各行各業在內外部強力擠壓下的破繭而出,***赴星辰大海。

 從力抗制裁的華為,到人民要啥就造啥的五菱,再到逆襲電動車的比亞迪,在中國全球崛起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的競爭呈現白熱化、頭部化,而企業的長跑能力越來越取決於是否能全面、持續呼應國家、 社會 與時代的需求。

 壹般認為,企業的價值創造,面向消費者是ToC,面向商戶ToB。在後疫情時代,大 健康 成為民生之本,對於堅守大後方、保障民生基礎的方便食品行業而言,除了ToB、ToC,更多了壹個ToS,“S”即“ 社會 ”。

 民以食為天,康師傅們肩上是沈甸甸的 社會 責任,眼前是千億級市場藍海,唯有踐行產品 科技 創新與踐行 社會 公益“雙升級”,才能達成“歡樂飲食,美好生活”的願景,做到民族品牌的百年常青。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