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大家說壹下自己所在地的小吃和特產吧

大家說壹下自己所在地的小吃和特產吧

妳好,我是廣東中山的,我們家鄉可多特產!

咀香園杏仁餅

長江脆肉鯇

神灣菠蘿

三月紅荔枝

茂生香蕉

□杏仁餅

是具有歷史悠久的傳統產品,其精選優質原料,經古老悠久的獨特工藝,焙制出的杏仁餅,餅色金黃,香味 清溢,松化可口,壹直倍受海內外消費者好評。

□"中僑"牌原油豆鼓

是歷史悠久的名優產品。精選上等優質黑豆,采用古法發酵配制而成。成品呈黑褐色,顆粒狀,品質松化,色澤鮮亮,味鮮美。為烹調佐料之首選佳品。

風味

石岐乳鴿

椒鹽水蛇

沙溪扣肉

缽仔禾蟲

子姜燜洋鴨

石岐乳鴿是中山市著名特產之壹,石岐乳鴿本是中山籍華僑從國外引進的優良鴿種,經同本地優良鴿和雜交後孵育出來的壹種乳鴿。這種乳鴿以體大肉嫩、胸肉特厚而著名,烹制方法繁多,其中以紅燒乳鴿聞名於省港澳各地。用乳鴿制作的茶肴,有紅燒乳鴿、脆皮乳鴿、明燒乳鴿、松江乳鴿、江南白花鴿、油浸乳鴿、白切乳鴿、豉油王乳鴿等。尤其紅燒乳鴿,中外馳名。

它始於何時,無從考證,估計已有百年歷史,抗日戰爭時期,澳門佛笑樓經營紅燒石岐乳鴿而出了名,亦逾五十多年,為筵席珍品。石岐紅燒乳鴿其皮脆肉滑,甘香鮮美,幼嫩可口,油而不膩,色香味俱佳,被推為上品佳肴。

石岐“金咤”---中山粉果,歷史悠久,其中以金咤為代表。此外還有角仔、葉仔、紅棗餅等。粉果金咤這個名稱的由來,還有壹個古老的故事。話說封神榜上有個托塔天王,名叫李靖,即金咤、木咤、哪咤之父。父子們都持有神奇獨特的兵器。單講那個金咤使的是件兩頭尖、中間橢圓,形狀趣怪的武器。因此便用米粉仿其武器形狀而捏成粉果,就以"金咤"名之。後來還配以肉類,逐步提高成為今天的美食金咤了。也有壹說,金咤粉果原先本無名,過去因有壹學徒學做金咤,用米粉打殼打不成,搓來捏去都做不好,師傅在旁教他,邊說邊做手勢示範,還用石岐話講:"摣(諧音金咤),甘摣,甘樣摣不是摣成甘樣呀?"30年代,孫文西路李大中堂所制作的金咤聞名遐邇。它是以豬腮肉(肉質不膩)配以南乳、花椒、八角等調料。

金咤的吃法可要講究:從尖端食起,到肉餡時,先吮壹口油香,然後咬肉食。不然,冒失壹口咬下去,那油沫便四濺。與中山鄰近的澳門,把金咤叫做石鑿,其餡配以蝦米、肉粒、沖萊粒等。廣州特級點心師羅坤師傅1985年來石岐考察,回去後用雞粒、瑤柱作料,用來招待來穗的日本客人,但吃不出金咤那種獨特的風味,還是回到用豬腮肉作餡。

長江脆肉紹是中山長江水庫主要特產之壹,是利用水庫的礦泉水,采用特選的綜合飼料和長流水養魚法培育出來的壹個特殊品種的皖魚。這種鯨魚具有味萬鮮美、肉質軟滑、爽脆的特點,尤以魚肚部分最佳。主要菜式有:生炒魚片、生炒魚球、蒸魚肉卷、燉魚頭等,均具有獨特風味。

中山特產

小欖菊花肉

特色介紹: 小欖地區盛產菊花。充分利用菊花作食品便應運而生,其中最負盛名是菊花肉。菊花肉是選用豬的背部肥肉、切成透明狀薄片用糖腌制, 外面拌壹層半鮮半幹的糖漬菊花瓣而成。這種菊花肉看來雖肥,但吃起來爽脆不膩、清香可口,特別是菊瓣液香凝喉,芬芳撲鼻,是中山的傳統送禮佳品。

長江脆肉鯇

特色介紹: 脆肉鯇是中山長江水庫主要特產之壹,是利用水庫的礦泉水,飼以精飼料運用活水密集養殖法,養出來的魚,外形如舊,但肉質已變,蛋白質較普通鯇魚高12%,味道更為鮮美,還具肉質軟滑、爽脆與眾不同的特點,尤以魚肚部分最佳,因這種魚肉質帶有韌性,固烹調制作繁多,生炒、蒸、燉等各具風味。

三鄉瀨粉

特色介紹: 以優質粘米為主要原料,並選用當地的優質礦泉水,拌和成稠度適中的粉漿,蒸制成細長而很有韌性的園條狀鮮粉,成品配上上湯肉料,吃起來粉條潤滑爽口而有彈性,非常可口。

神灣菠蘿

特色介紹: 盛產於中山市神灣鎮的菠蘿,名之為神灣菠蘿,神灣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山地肥沃,特別適宜菠蘿生長。經過長期選種培育,現在神灣所產的菠蘿,壹般每個壹市斤左右,色澤金黃,皮薄肉厚,更難得是芯細爽脆無渣,甜蜜清香而無酸味,濃郁果香留齒頰間經久不散。通常的吃法有四種:壹是去皮鮮吃,可免去其他地方所產菠蘿要蘸鹽水的麻煩,吃來滿口芳香;二是榨汁鮮飲,消暑解渴,香味濃郁;三是制菠蘿雞、菠蘿鴨成為筵席名菜;四是制成罐頭,成為旅遊佳品。

三月紅荔枝

特色介紹: 三月紅荔枝是中山市歷史名牌產品,又是荔枝家族中的"迎春使者"。它的特點是:果殼色澤鮮紅,果體肥大,果肉厚而雪白多汁,味道似酸非酸,似甜非甜,別有風味,食之使人醒脾開胃,是嶺南有名佳果。

荼薇花食品系列

特色介紹: 小欖鎮除盛產菊花外,以荼薇花為原料所制成的食品,也是有名的傳統土特產品。如荼薇蛋卷,是以雞旦漿烘幹為皮,荼薇花瓣、砂糖為餡,食來既有蛋香,又有濃郁的荼薇花香,是小欖的出口和內銷均旺的產品。荼薇肉:主要以荼薇花瓣和豬肉為原料,其制法同制菊花肉差不多,香味是荼薇花香型。荼薇酒:是以荼薇花作為香精原料,同糧食酒米曲壹起釀制而成。具有陳年米酒的香醇特征,又有荼薇花的特殊香味,酒色澄清晶瑩,是壹種色、香、味俱全的美酒。

石硤龍眼

特色介紹: 中山所產的龍眼,過去以欖鎮九洲基的脆肉龍眼最為有名。近年來經市水果部門的精心培育優化,創出了石硤龍眼的特優品系--中山脆肉龍眼,質量後來居上。其特點是果大、核小,可食部份為67%至69%,果肉晶瑩厚潤、爽脆清甜,不流汁,平均單果重9.36克。

家鄉蘆兜粽

特色介紹: 中山的粽另有自己的特色,因為中山人比較喜歡改良、研究,特別擅長制作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時,村民覺得郊野多蘆兜,認為這種百合科野生植物別無用途,不妨用以試作裹粽。果然,蘆兜葉味融入於粽,別有風味。故此,日久成為家鄉特色的蘆兜粽。

中山粉果金咤

特色介紹: 中山粉果,歷史悠久,其中以金咤為代表,它是以豬腮肉(肉質不膩)配以南乳、花椒、八角等調料。金咤的吃法可要講究:從尖端食起,到肉餡時,先吮壹口油香,然後咬肉食。不然,冒失壹口咬下去,那油沫便四濺。

杏 仁 餅

特色介紹: 稱旅遊食品、紀念品,粵語自鑄新詞謂之“手信”,經濟而傳神。

杏仁餅在進入市場以前,前身就是民間的炒米(粉)餅。後經大戶人家管飲食的傭人通過改用綠豆粉又加料、升檔發展而來的。定型之後幾十年來大行其道,壹躍成為中山手信食品的首選,土氣的炒米餅已為人們漸漸地淡忘了。

老實說,杏仁餅到了今天還有發展的余地,還可以出新。不但可以從它的前身獲得靈感,杏仁味的小曲奇也是眼前的他山之石,在老滋味泛濫的時候,它偏師出擊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我們生產杏仁餅的廠家,不妨來點新意,在老品種怎樣適應新品味、新觀感上動點腦筋,然後試產壹種餅形如棋、杏香濃郁、不夾冰肉的棋子杏仁餅。

茂生圍香蕉

特色介紹: 茂生圍香蕉特點是:蕉身特別肥大,皮包青黃而帶小黑點(俗稱"梅花點"熟香蕉),焦肉特別豐厚嫩白,入口鮮美香甜。因為茂生圍位於鹹淡水交界地區,農民根據傳統經驗,選擇旱基而又接近水源地段種植香蕉;結果所產的焦比其他地方為優。

石岐乳鴿

特色介紹:

石岐盛產乳鴿,以體形大、胸肉厚、肌肉飽滿、肉質嫩滑爽口而飲譽省港澳市場。石岐不少酒家飯館所泡制的乳鴿,也極為食客所喜愛。其中最著名的是中旅集團富華宮的紅燒乳鴿,其色澤金黃,皮脆肉滑,骨軟味美,真是吃後齒頰留香,最為食家所贊許;而淮杞燉鴿,除湯味鮮美可口外,鴿肉亦極為嫩滑。不少酒家還各出奇招,使乳鴿制作花樣百出,如吊燒鴿、生炸鴿、鹵水鴿等等,都有不同風味,同受食客的歡迎。乳鴿作為中山的名菜,除色、香、味俱全外,還在於可兼作藥用食療,因乳鴿肉性溫平、入腎肺,有治肺腎傷損久患虛虧功效,還可治療皮膚惡瘡頑癬、癲瘋瘰癧潰瘍,故此菜式歷久不衰。

椒鹽水蛇

特色介紹: 水蛇,過去屬價值較低的水產品,近十多年來飲食文化的不斷發展,不少酒樓食肆把水蛇生削剝皮後斬件腌制,再放入油鍋生炸,上碟前加椒鹽拌勻,吃時按每件的彎卷狀況反向壹拗,使骨與肉稍分離,再用牙撕其蛇肉,其香無比,誠為下酒佳品。

缽仔禾蟲

特色介紹: 制法壹般是將禾蟲洗凈後放缽仔中用剪刀剪碎至充分出漿,再加上適量搗碎的蒜茸、陳皮、粉絲、旦白、欖角和油、鹽等調味拌勻,放缽於鍋中隔水燉熟,再將缽仔禾蟲移至慢火炭爐或電爐上烘至幹水有焦香味即可上桌。如將缽仔中烘好的禾蟲切件用生豬網油包裹放油鍋炸至微焦,其味則更佳。由於禾蟲味甘香、性溫,能補脾、暖胃、生血、利小便、去腳氣,屬滋補食療上品。

雜交三黃雞

特色介紹: 過去,中山的名種雞以三角鎮沙欄雞最負盛名,至今口碑仍很好。近年來育出壹個優質新雞種--雜交三黃雞。這種雞腳短、頸短、頭園、身肥、羽毛和皮膚、白色均呈鮮黃色,每只重約2至3斤,其雞肉特別豐滿,用以制作白切油雞或鹵水雞,皮爽脆肉、入口嫩滑,雞味特濃。

沙溪扣肉

特色介紹: 沙溪鎮所有酒樓食店甚至壹般家庭均懂得制作的地方名萊。這種菜式首先講究選料,所選豬肉既不太肥也不太瘦,以偏肥的"五花腩"為首選。制作時最花工花時間是漂油,即原大塊肉清水煮熟後,用特制的"釘板"把有豬皮的壹面拍打再浸水使肥油漂出,然後加配料腌制再紅燒,直至肉面變黃而皮色和瘦肉部份變紅,然後切件,每件夾壹塊已熟的粉葛(稱葛扣)或香芋(稱芋扣)或用青菜或梅萊墊底(稱菜扣),排好上缽隔水燉約壹小時。這種扣肉味香肉滑雖肥而不膩,特別豬皮部份,其味更佳,原來怕吃肥肉的人,試吃也會感到意外驚喜。

姜燜鴨

特色介紹: 壹般以選用洋鴨、北京鴨等肌肉豐滿的鴨種為好。壹般制法是生燜,即把洗凈的生鴨碎件略加腌制即落鍋生燜,適當時間加配料和子姜片直燜至鴨肉"稔"而不韌才上碟。有的人怕這樣生燜會造成鴨肉收縮太大,故在生鴨洗凈後,原只略加腌制,再原只落油鍋炸至皮微黃至半熱狀態才碎件照上法燜至夠火候為止。這種菜式不但在燜制時其香滿屋,吃時更是香味誘人,加上子 姜的輕微辣味,更覺醒胃怡神。

五香狗肉

特色介紹: 中山的平原地區特別是沙溪、大湧壹帶,所燜制的五香狗肉尤為著名。壹般制法是殺狗去毛、破肚洗凈後,用鐵叉刺入洗凈的狗身,以明火燒至微焦,使其狗身殘存的狗毛徹底燒光並減少狗肉內所含的水份後,碎件加南乳等配料燜至狗肉不韌易嚼為止。在烹制過程,其香味四處彌漫,吃時越嚼越香,其口感和味感確非筆墨所能形容。

小欖菊花宴

特色介紹: 小欖鎮以擅於種菊嘗菊而成為幾百年來的優良傳統,每逢甲戌年60年壹屆的菊花盛會更是名聞中外,而他們由於盛產菊花,利用菊瓣所特制的菊花宴,也是他們最馳名的菊花系列菜式。如三蛇菊花羹、菊花炸魚球、菊花蒸肉丸、菊花魚欖、菊花魚片、菊花雞、菊花海鮮、菊花燜豬肉、菊花炒牛肉……等,都能使每種菜式都有肉的鮮味,更有濃濃的菊花清香。

羅氏沼蝦

特色介紹: 羅氏沼蝦是中山近年來引進發展起來的優良品種,這種蝦形狀如河蝦(大頭蝦),但體型比河蝦大得多,壹般每只重約25克(半兩)以上,煮熟後外殼色澤鮮紅美觀,蝦頭呈蛋黃色,味如羔蟹,蝦肉爽脆、鮮甜可口。其食法多種多樣,既可白灼,又可焗可蒸可炒;“打邊爐”(火鍋)更屬上品,當前食客最喜愛的吃法是“壹蝦兩味”,即把蝦頭切出來用配料腌制後落油鍋生炸,上碟前再拌以椒鹽,由於這種蝦的蝦頭特大,蝦頭下“羔”又特多,經調味油炸後,其香脆味美令人贊不絕口。而蝦身則用蒜茸、豆鼓等配料隔水蒸熟,其肉味極為鮮美,同椒鹽蝦頭的吃法截然不同,別有壹番風味,真可說壹蝦兩味,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