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甜食說起吧!這個是市場上賣的,他們的喝茶伴侶糖棒棒。看過《小鞋子》的話就會知道他們那種無敵巨大的糖柱,在家喝茶的話,是那樣的糖柱上敲下的糖塊、或是那種有藏紅花在裏面的薄薄的糖片,伊朗人喝茶的時候喜歡先含壹塊糖在嘴裏,然後才喝茶。每次喝茶我忙不叠地說明“不要糖”的時候,我覺得他們看我的目光幾乎都是同情了:喝茶不要糖,多可憐的**慣啊!
伊朗甜點裏通常都會有開心果、杏仁、核桃等幹果,甜食的品質很好,但就是實在太甜了!
這樣的油酥裏包藏著的都是幹果,所以每份甜食都是十足的能量炸彈!
是不是對穆斯林來說,何以解憂、惟有蜜糖?!
在亞茲德有間著名的甜品店Haj Khalifeh Ali Rahbar,裏面的甜點品種繁多、形態各異,***同點是全都宇宙超級無敵甜!就我這樣有著sweet teeth的人,不搭著紅茶也是吃不下去的。
這樣的甜點店在街頭三步壹崗五步壹哨。
伊朗人的主食是大餅。尤其是早餐,無非就是大餅加上各種cheese、各種果醬、以及各種蜜汁椰棗。伊朗的大餅有四種,照片上的這種是lavash,最薄的壹種,剛出爐的時候又脆又香可好吃了!其實所有的大餅剛出爐的時候都很好吃,但涼了之後,就像是厚報紙壹樣,必須得加點什麽才能吃下去。
這種大餅是Barbari裏面特別的壹種,是用全麥粉和小麥粉加上蔬菜末,表面再撒上芝麻烤出來的。這種大餅要細細嚼,會品嘗到原初的糧食的清香,令人飽足。
典型的伊朗正餐,其實和西餐差不多,有各種蔬菜湯(蔬菜都切成幾近粉末狀)、豆子湯(很好吃,有點像鹹味的八寶粥),主菜如kabab、如烤魚、烤雞,肉類旁邊都會有些薯條、沙拉、酸菜(伊朗的酸泡菜開胃、解膩,相當好)。主菜都可以點served with rice。我恨的是,好好的魚為什麽只會烤來吃呢?!
很多飯店裏都會有自助的沙拉,可以自己去壹個專門的臺子上挑選。旁邊的飲料是伊朗人非常喜歡的dugh,酸奶加薄荷加水,第壹次喝的時候會覺得簡直就是漱口水嘛!奇怪的是,後來就**慣了喝這個,貌似可以幫助消化肉食呢。
這是街上飯店外賣的湯,除了碎碎的蔬菜,豆類、還會有爛爛的面條,再加上奶酪,很膩人的湯,我不喜歡。
古代波斯人認為紅肉、澱粉類食物和酒精會使男人變成自私的burtes,而水果、蔬菜、雞和魚則是溫和的食物,可以令人更值得尊敬。。。
伊朗人區別食物的涼性、熱性也是中國人的概念壹樣與溫度無關,通常來說,動物肉(但牛肉不是)、麥子、糖和甜點、酒、幹果、藏紅花等都是熱性的,而魚、酸奶、西瓜、米飯和新鮮蔬菜則是涼性的。。。他們很講究涼熱的平衡,比如石榴汁裏經常會被加些胡桃仁兒,就是因為石榴汁是涼性的,而胡桃是熱性的。。。
這是他們著名的kabab,和我們的烤肉不同,他們是先將羊肉、牛肉或雞肉剁成肉泥再穿上長長的鐵釬烤的,烤肉旁邊除了沙拉、酸菜、檸檬之外,壹定會有烤西紅柿,吃的時候要撥開西紅柿焦黑的外皮,裏面燙燙的果肉其實挺好吃,有著久違的西紅柿濃烈的滋味。這樣的壹份烤肉量很大,而且肉通常都有點鹹。有的店裏做的肉嫩味美,有的就幹巴巴的咬不動。
而我所吃過最好吃的菜在馬什哈德,我剛結識的三姐妹她們自己花了大半天做好了飯菜,然後開車帶我到郊外壹個小山村去野餐,那個上面有點兒薯條的燒羊肉,我覺得是我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燒羊肉!還有那盆不怎麽好看的菜,其實是醬汁蔬菜豆子燒牛肉,那個味道是多麽豐富啊!還有藏紅花米飯、自家的泡菜,呵呵,我現在想起來都頓時覺得餓了。。。還有,我想念那可愛的三姐妹了。。。
如果妳吃完了那麽多肉肉之後還有胃口——又或者出於伊朗人“平衡飲食”的考慮,那壹定要記得吃這種叫做shirini的甜點,這是雞蛋、蜂蜜、奶油、杏仁、開心果、藏紅花等做成的,上面再撒上壹點野莓果,這種甜點特別細膩、香醇、層次豐富,也沒有制成的甜點那麽甜,所以哪怕已經很飽,也會不知不覺就將壹盤都吃光了。
各個城市都有個古老的巴紮。無論那巴紮多有名有多少遊客光顧,那裏也壹定會有相當大的地盤是留給各種調料、香料的。
他們是有多少種復雜的、我都不認識的香料啊,令他們的菜各種滋味復雜醇厚,但貌似伊朗人並不怎麽愛吃辣,包括kebab也都不辣的。
香料在他們的飲食平衡裏壹定有重要的地位,因為我自己以及我遇到的在伊朗工作的中國人,都會覺得雖然有時吃了好多肉和甜點,但卻從沒膩到都不能再想到食物的那種地步,而是始終感覺很舒服。
到了大城市如德黑蘭,年輕人喜歡的還是西餐(其實他們是喜歡出產於歐美的壹切),大街上西餐店很少,但有著西方傳統底蘊的家庭會自己做西餐,這是我在德黑蘭參加他們的地下晚會的時候,美麗又靈巧的Parya自己做的Lasagna。
跳舞到半夜,這樣的西式食品端上來,顯然很受歡迎。
要說到晚飯的時間,貌似全中東都喜歡特別晚,基本上晚上十點鐘才開始吃,這是我在伊斯法罕被壹個大學女教師請到飯店,晚上十壹點了,這麽多人。這裏畢竟是大城市,而且不是在特別傳統的飯店,所以男女可以坐在壹起吃飯。
而在傳統飯店,男人坐壹邊,女人和孩子坐另外壹邊。另外,像這樣坐在地上真的是好辛苦,坐壹會兒腿就麻了,還是下面的這種木床壹樣的飯榻,雖然也要脫了鞋上去,但有時可以放下腿來輕松輕松。
在伊朗的飯店,服務員都是男人,女的在後廚幫工打雜,大廚也還是男人。
但在家裏就肯定是女人做飯了。伊朗的米也是那種長長的沒有粘性的米,在做飯的時候會加黃油、鹽、藏紅花,再加點小野莓果或是豆子,所以那飯就變得好吃多了!旁邊那盤是雞肉,被那家小男孩的姑媽燉成雞茸了,味道倒是很好很下飯的。
這是我吃過最新鮮好吃的烤魚chelo mahi,是用來自波斯灣地區的魚所制。還有壹種傳統的食品叫做Dizi,我特地到德黑蘭最有名最古老的dizi專門店去吃的。
這家店看似壹個套壹個的洞**,裏面掛著傳統細密畫,中午2點,生意好得要等座。壹進門就有壹股強烈的燉羊肉的味道。
這裏也是男女分坐。
先是端上沙拉、泡菜、有蔬菜的酸奶和壹大綠罐香濃的羊肉湯。侍者幫著將罐裏的湯倒入大碗,我學著別人將大餅掰碎放到湯裏,就和吃羊肉泡饃差不多。
然後侍者將將罐子連同罐子旁邊的木杵壹起端走,過壹會再端回來的時候,羊肉就被搗成這副不中看的樣子了,也可見那原本罐子裏的羊肉和土豆燉到了多麽爛熟,實話說,可能因為各種香料混雜,而且燉制太久,這種燉肉土豆泥味道顯得很平淡,還沒剛才的湯好。吃完之後,侍者會送來紅茶和壹小盅甜點,那個甜點看起來就像南京的蜜三刀,我在想著剛吃完那麽多肉又來這麽甜膩的點心!旁邊桌上壹個女孩說:吃了這麽heavy的dizi,壹定要吃點這種甜點來“平衡”的。要說那個“蜜三刀”真的是特別好吃,壹點硬的疙瘩都沒有,簡直就像壹枚甜美多汁的蜜果。
對了,這種超大的包著滿滿的菜肉餡的餅子也是特別好吃的,可惜我忘了這叫什麽名字了。
在伊斯法罕的巴紮裏,有各種各樣的包裝好的甜點賣,那時候我看都沒怎麽看過,後來Zahra帶了她從伊斯法罕買回的Gaz到波斯波利斯去,那種Gaz白白的,看上去有點像有糖粉的麥芽糖,很Q、不黏牙,也不過分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