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生理上來講,也是說得通的。人所產生的相關性的感覺,都是靠大腦皮層所接收信號,而後觸發的感覺,與性欲相關喚醒的激素,也就是多巴胺的分泌有密切的關系。
或許,妳也可以根據馬斯洛說的來理解:人的需求像階梯壹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漸遞升,而處於最基本,最強烈也最明顯的需求便是生理需求。
這樣來寫,我只不過是想證明,飽暖思淫欲這句話是對的。
但其實根本不需要我多此壹舉,枉作聰明地來證明壹個正確地命題,幾千年前,孔老夫子就說過: 食,色,性也。
如今的文藝青年們也會說: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
萬年青年旅舍如此唱到: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而我想說的是,飽暖思淫欲是適於常人的,那麽反過來,淫欲也思飽暖,這樣也未嘗不可。
《百年孤獨》中,當麗貝卡見到阿爾卡蒂奧時,想要靠近又無法近身時,她失去了自制力,又開始以以往的狂熱吃泥土和墻皮,饑渴地吸吮手指,拇指上甚至都結出了繭子。她嘔出混雜有死水蛭的綠色液體。她夜夜不眠,燒熱得顫抖,在譫妄中掙紮。
同樣,格拉斯的《鐵皮鼓》中描寫母親與表弟畸形的戀愛關系,發現自己懷孕之後,便開始沒完沒了的吃起了魚,最後因為食魚過量而死。
先別急著反駁,妳會說,即使再魔幻現實主義也不過是文學作品,而現實中怎麽可能會存在呢?
是的,這是存在的。
很多患有進食障礙者,其大多數的病癥原因,皆是卻愛而致。離婚,失戀,單身,孤獨太久,空虛寂寞,都容易導致飲食紊亂,要麽暴飲暴食,要麽水米未沾。壹個人說:感覺太空了,沒有什麽可以填滿,仿佛只有食物才可以......
無論怎樣,都過於偏激,因為壹個情感飽滿的人,則會曲徑通幽的彌補空缺的心,代替食物。而那些紊亂的食欲背後,總有壹個可憐的人。
而之所以可憐,則是因為在失控的飲食中,是隱藏在更深層次的無助,無法釋懷的恐懼,不被理解的孤獨,永不滿足的虛空,和愛與性的匱乏。
美食作家蔡要要說:吃能治愈所有的不愉快。她的《吃飽了才有力氣談戀愛》中,每壹篇,都與美食有關,同樣還有愛,很微小,很確定,也很幸福。
飲食男女,既要男女,還有飲食。
或許只有當風花雪月的浪漫褪去,呈上壹桌由柴米油鹽所組成的美味,愛才得以持續。煙火塵世將愛變得綿長,而食物,源源不斷地生發出力量。
香氣彌漫之中,暫且忘記思無邪與形而上,專註地深情地看著對面的那個人,至此,塵埃與骨血已經釀成美酒,豐饒和詩意也滲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