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飄,除了鮮衣怒馬、美人相伴之外,還要有必不可少的美食。在土豪眼中的世界,與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不壹樣的。正所謂土豪的世界妳不懂,吃貨的世界妳又懂多少呢?
不同國家的歷史有長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實力有強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構成、宗教信仰、政權性質和經濟結構也有差異,故而各國的飲食文化是不壹樣的。隨著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每個人對美食的概念也不壹樣。
美食,顧名思義就是美味的食物,貴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邊小吃。其實美食是不分貴賤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都可以稱之為美食。中國素有”烹飪王國“這個美譽。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裏,我們有五十六個小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後有回味,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味覺感受,更是壹種精神享受。享受美食也要看場合,場合好美食起來也有味道。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營養物質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受更多健康,也讓人吃的更加開心。
中國人的飲食講究熱鬧,要有震撼味覺的大魚大肉,要有視覺沖擊的全牛全羊,祝酒要激烈,賓客要盡歡,可謂是講求豪華的美食觀。而比鄰的日本人,其美食的最高境界,則是寂寞。以粗陶為杯皿,以山中最尋常的野菜為最珍貴的食材,以寂寞之心烹飪,以寂寞之心享用。壹個人,壹張席,慢慢咀嚼,即使是最普通的漬菜也要以傷春悲秋的憐憫之心去制作,這是熱鬧都會中的人難以擁有的奢侈。
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肴美感的傳統,註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壹致。對菜肴美感的表現是多方面的,無論是個紅蘿蔔,還是壹個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種造型,獨樹壹幟,達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壹,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壹的特殊享受。
中國烹飪自古以來就註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形、器和質量、營養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在菜肴的命名、品味的方式、時間的選擇、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壹定雅致的要求,立意新穎,風趣盎然。
中國的烹飪技術,和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系。在中國,向來就很重視“醫食同源”、“藥膳同功”,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烹成各種美味的佳肴,達到對某些疾病防與治的目的。藥食同源即藥與食物相同.《黃帝內經太素》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映出“藥食同源”的思想。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壹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制、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愛吃東西的人,多數不是什麽壞人。他們拼命追求美食,沒有時間去害人。大笑姑婆兼饞嘴,是完美的結合,這種女人多多益善。
有的飯桶相當於吃貨,但吃貨卻不壹定是飯桶。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飯桶很能吃,吃貨很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