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過小年吃什麽糖好
小年為什麽要吃糖
南方小年夜傳統食物
過小年吃什麽糖好
1、糖瓜
北京有句民謠“糖瓜祭竈”,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便是“祭竈”用的糖瓜。糖瓜外形圓圓胖胖,由麥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是很好的零食,可惜現在已不多見了。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裏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粘,別有風味。
2、爆米花糖
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壹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爆米花糖的塊頭大,既解饞又充饑,嚼起來咂咂有聲。爆米花糖受歡迎更直接的原因,還是它的口感:融爆米花的香脆松爽、紅糖飴糖的甜糯酥軟於壹體,是男女老少鹹宜的大眾美食。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在這壹天記得要吃祭竈糖哦!以上幾種糖是首選,當然,妳也可以選擇南糖、巧克力等。
3、麻糖
麻糖是壹種用糖漿將炒制後的大米、花生、棗子黏在壹起的方塊糖,用它來“糊”住竈王爺的嘴,好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麻糖以香、甜、脆的獨特風味聞名於世,具有香而不艷,甜而不膩,回味無窮的特征。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暖肺、養胃、滋肝、補腎等功效,曾是清朝貢品,是盛行百年的甜點。
4、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竈王糖、大塊糖。壹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竈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竈,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
真正地道的關東糖,其堅硬無比,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縫隙,每塊重壹兩的、二兩的、四兩的,價格也相對比較貴壹些。
<<<返回目錄
小年為什麽要吃糖
據民間傳說,竈王爺本是天上的壹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竈中間,看著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到了臘月二十三日就回轉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各戶的善惡情況。臘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根據玉帝的旨意懲惡揚善。
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當天都要祭竈,並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獻給竈王,粘住竈王爺的嘴,讓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農村習俗,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三,祭竈神的日子,取成塊的麥芽糖放置於鐵鍋中,加熱使之變軟,摻入芝麻粒,用搟面杖制作成約3mm厚的薄片,用刀分隔,待溫度退卻後食用,味道香醇,酥而不膩。現在已很難見到。
<<<返回目錄
南方小年夜傳統食物
竈糖
竈王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售期最短,只有過小年前後才上市的糖果。用這種糖祭竈,意在用竈糖粘性,粘住竈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甘蔗
小年這天的甘蔗特別好賣。甘蔗因為“節節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竈的必備。甘蔗是竈王爺登天的梯子,壹節壹節向上攀登,而甘蔗帶尾梢有壹種無止境的意思。
相傳宋朝福州有個窮書生,祭竈日買不起供品,只好撿別人丟掉的甘蔗頭供奉竈公竈婆,還剪了個紙馬,寫道:“壹匹烏騅壹條鞭,送妳竈公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謂道文章不值錢!”那日,竈公上天把此事告訴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讓書生中了狀元。所以,在福州傳統的祭竈日裏,至今還有吃甘蔗壹定要完整保留甘蔗頭的講究,這樣才有“節節高”和“金榜題名”之意。
元宵
惠州民間稱“送竈君”,也稱為“送竈主阿公上天”、“祭竈君”等。在送竈君這壹天,大家都要燒香燭、備元宵、柑桔、紅蘿蔔、茶水,外加兩條帶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給竈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備品,意思是用來糊竈君的嘴,讓他不要亂說凡人是非。
荸薺
老福州祭竈,甘蔗和荸薺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義。荸薺,則是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諧音,寓意“好運從年頭壹直延續到年尾”。
米餅
農歷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壹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年糕
年糕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農歷小年又叫辭竈,就是吃了糕送竈王爺上天上去匯報工作。蒸了糕,放上棗,蘸上糖給他甜住嘴,叫他到玉皇大帝那裏去說說民間的好事。
相傳伍子胥在建姑蘇城時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後做成的“磚”,百姓曾用“糯米城磚”解決了壹時的危機。蘇州人為紀念伍子胥,此後每到寒冬臘月,就準備年糕。蘇州年糕的造型與城磚相似,而且煮後不膩,幹後不裂,久藏不壞。
廿四團
“廿四夜吃團子”是江南許多地方的風俗,寓意著壹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在蘇州,每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做團子、送團子、吃團子是必備的壹道年味。
蘇州人祭竈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團子,過去叫做“廿四團”。“廿四團”用糯米粉制作,餡兒有鮮肉、豆沙、蘿蔔絲等多種。蒸制好的團子上都要點印子,有圓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區別不同的餡兒。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