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建水壹日遊最佳攻略

建水壹日遊最佳攻略

建水是壹個令人神往的美好之地,而且每天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慕名前往,這裏居住著壹群樸素的居民,保留著傳統的美德,是壹個理想的遊玩休閑場所。

我們沿著大路向東走,先看到的最大建築就是這個“臨安酒店”,這也是建水最好的酒店,在古代建水是叫“臨安”的,而另外壹個叫“臨安”的城市就是現在的杭州,兩者撞衫了,結果雲南的臨安改成了今天的建水。

再往前走看到壹個古城樓“永貞門”,這應該是北門了。

我們今天第壹個想去的是菜市場,坐落在城裏,這裏有個街邊早市,當地人叫它“韓家菜市場”。

這是我特別喜歡的壹個菜市場,藏在壹條彎彎曲曲的的老街巷裏,壹早上人們把蔬菜與農副產品擺出來,擁擠著交易,很多農民甚至是從很遙遠的地方趕來的。

雲南,也被稱為彩雲之南,是遙遠的意思,在很長時間裏都蓋著神秘的面紗,而今由於交通的便利,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裏,或旅遊或生意或者探索,那麽究竟什麽是最雲南呢?

有人認為最雲南是風景的秀麗,有人認為是少數民族的奇特生活方式,還有人認為是它壹年四季如春的氣候。

而我認為最雲南的是它的物產的豐富,有上天最無私的給予和慷慨,可食用的東西太豐富、太多了。而所有的這些,在農貿市場上是最真實的體現,所以我到了雲南,最愛逛的就是菜市場,每次都有新的發現。

建水這個臨時性的菜市場擠在壹條街巷裏,總長有壹兩百米,壹大早裏面擠滿了人,賣家都是早早趕來,雖然有壹些固定的攤位,但大部分是隨意擺放,應該是誰先來誰占地方,後來的人只好委屈在邊邊角角的地方。

這裏最大的特點,絕大部分是周圍農民來擺攤,而賣的菜都是自己種的或山上采來的。

雖然是農民賣菜,這裏的菜洗的都幹幹凈凈,而且在擺放上又是特別的講究,似乎擺放和色彩的搭配都是用心的,我還沒有在別處看到有比這裏更講究的“菜場搭配美學”(鄉下大哥語)。

而最主要的是這裏可以見到很多不認識、沒見過、沒有吃過的東西,可以說大開眼界。

這壹次我拍了很多的辣椒,沒有想到建水辣椒品種的豐富,壹個市場上看到了壹二十個不同的品種。

壹個小女孩賣野菜,2元錢壹把,她說是自己山上采來的,我要買兩把,但她沒有微信,只能用人民幣,但我翻遍兜裏只有幾枚壹塊錢的硬幣,沒有想到女孩兒搖頭拒絕了,不收。

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怎麽還有不要硬幣的地方?鄉下大哥說這裏的人只認紙幣,不要硬幣,最後他只好去找人破錢了。

到壹個地方看市場,這是最容易接近當地百姓,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風俗的地方,也是最直接、最容易體會百姓的風貌和蕓蕓眾生。

出了菜市場走不遠,這裏有壹座古建,叫“柯裏樓”。

這是壹座明朝建築,據說只是比建水東門樓(朝陽樓)晚建了幾年。東門樓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距今已經631年了,和北京天安門很像,也是同時期的建築。

“柯裏樓”翻新了,但我以前來看不是這個樣子,非常的破爛(如下圖),為此我還寫過壹篇文章,呼籲保護。

終於維修好了,雖然不盡人意,但是可以不倒塌,周圍的人在此活動也沒有危險了。

往東走是壹條老街巷,現在有些破敗了,但是兩側的建築都是歲月經年,可以看到很久的過去。

在這裏鄉下大哥看到壹個熟人,他說是建水城了最後的拉水人,原來建水城有很多古井和泉眼,但是各地的差異很大,西門的水最好,這就出了“賣水人”,用馬車拉水,沿街叫賣,主要是給泡茶人喝,這位是最後壹位馬拉車的“賣水人”。

賣水人說,他去年就不幹了,馬也賣了。現在這裏要動遷,他正煩惱著,但是又不能有別的選擇,也就無心再做事了。

走過壹條長長彎彎的窄街巷,壹只“紅杏”出墻了,想象這裏是壹個拍人像的好地方啊。

出了小巷,是壹個非常顯赫的大院落,叫“曾家大院”。

看見大門開著,我們就走了進去,而進了大門又有前後院子分別有大門,看來這是壹套非常大的宅院啊,先進前院看看。

這個院子裏壹家人都在,見我們進來參觀,很是熱情,主人介紹說這套祖宅是1912年建成的,占地六畝,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整座宅院為“五間六耳外帶五間過廳、再下帶五間花廳”平面布局,又分成前、中、後三層的大套院。

曾家為曾參後代,也就是曾子,他是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壹,建房者曾汝興是曾參的第69世孫,也是建水的名門望族。

曾家祖上主要是經商和做官,由於曾家都是讀書人,所以最受尊敬,家裏也充滿了文化氣息,在房屋的整個建築上體現了濃濃的文化氛圍。

房間裏有位老奶奶溫文爾雅,已經九十多歲了,她退休前是當地壹所小學校長,現在依然用放大鏡看書讀報,關心國家大事,老人的身體很好,也很和善,給我們介紹這棟祖宅的來龍去脈,她說現在前院還是曾家後人居住,由於曾家後人愛惜和維護,雖然過去100多年了,房子很不錯,沒有大的損壞。

出了前院我們又到後院看壹下,這裏似乎有好幾戶人家,感覺這裏很雜亂,沒有書香門第的痕跡了。

出了曾家大院,我們隨意走著“掃街”,這裏還有很多老房子,我們看見感興趣的就進去看看。

鄉下大哥這裏很熟了,他說壹般大壹點的院子都要住著好幾戶人家,如果門開著,可以進入,主人也會很客氣,但如果大門是關著的,就不要進來了。

走著走著,看見古井了,建水有很多古井,有壹眼、兩眼、三眼和四眼的。都有上百年或者幾百年的歷史了。

看看井壁上被繩索磨出的這道道痕跡,妳就知道它該有多久了,而今壹直還在使用著。

走不遠,又看到壹個兩眼井,是不是很有趣?

也走累,也餓了,也到了燃燈寺了。

燃燈寺創建於明嘉靖年間,為建水的佛教勝地之壹,現在的建築為光緒四年(1878年)重建,這是壹座比丘尼的寺院。

燃燈寺就在建水城內,這裏規模不大,但香火旺盛,寺院建設也不錯,我到建水後總要過來看看,順便在這裏吃壹餐素齋飯,今天也不例外。

燃燈寺的齋飯是對外的,主要對象是周圍的民眾和打工者,每位只要五元,有四五個菜,食材非常好,我很喜歡吃。

我不知道燃燈寺的齋飯對外有多久了,但鄉下大哥說早些年他就經常來吃,那時他剛來建水發展,基本壹天兩餐都吃在廟裏,不僅吃五元的午餐,也吃三元的早餐(米線),這些年價格沒有變化。

燃燈寺吃過齋飯,我們就近來到壹家茶館,這裏除了賣茶水,也賣開水,供給周圍的群眾喝。“西門開水”在周邊大家都知道,水好喝,這給茶館奠定了基礎。

坐下來花1.5元買杯茶,慢慢品嘗,有些老年人會自己帶茶葉,只要付壹點開水錢就可以,除了這裏價格低廉,他們是要壹種氛圍,會會老友,打打牌、下下棋,有壹個能遮風避雨的去處,讓生活多壹些情趣。

沒坐太久,我們去看建水最古老的建築,它就坐落在建水清真寺內,是古清真寺的壹部分,

詢問得知這古建築還是元代的建築,清真寺裏的人告訴我這房子是清真寺始建時就有的,有707年歷史了。

在中國,明清的建築很多都被保護起來了,而元代的古建實在不多了,應該是很珍貴的。但是這房子缺乏必要的保護,有些岌岌可危,需要抓緊維修壹下了。

下午我們回到客棧休息壹下,鄉下大哥帶我去品嘗“西門燒烤”,這是壹家特別的燒烤店,也是壹家網紅店,曾上過央視,拍過專題片,是壹家建水燒烤的形象代表店。(註:此店現在因動遷而停業)

店主老李熱情好客,女兒小李漂亮人美。

而到了建水又怎麽能不品嘗壹下建水豆腐呢?豆腐,是建水的壹大品牌,而烤豆腐又是建水人最喜歡食品,市場裏到處有賣包的小小的塊狀豆腐,而餐飲店也必備烤豆腐攤。

烤豆腐,成為建水飲食文化的品牌和代表,來過建水人,即便什麽都忘了,依然會記得香香的烤豆腐。

老李說女兒的豆腐烤的好,而且擺放的也好看,這同女兒細膩的性格有關,做事認真,烤好的豆腐外焦裏嫩,充滿了誘惑,蘸上秘制的蘸水,輕咬壹口,便無法忘記,從口齒到記憶,都牢牢的鎖住了建水的魅力與味道。

夜色下我們往回走,路過建水陶藝人“瘋子嚴剛”的作坊,喊我們進去喝茶。

瘋子嚴剛是建水千百個制陶藝人之壹,他不追求名分,但要養家糊口,所以每天要工作很長時間,除了喝酒,也沒有別的嗜好,而他的作品,也是多以實用性為主,不僅要好看,更要好用,瘋子嚴謹又認真。

但瘋子又是壹個十分成熟的制陶藝人,不僅我喜歡,還有很多人同他定制和購買。這也讓他很知足,人生有酒有茶有朋友,還有對他陶藝的認可,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