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安徽風情小鎮徽州西遞

安徽風情小鎮徽州西遞

西遞位於易縣東南部;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莊的北部和東部穿過村莊,在村莊南部的匯源橋匯合。村莊主要由壹條垂直街道和兩條沿河道路組成,形成了壹個向東並向南北兩側延伸的街道和車道系統。所有的街巷都用名為“易縣青”的青石板鋪成,周圍是古老的木質建築和磚墻,古樸典雅,有色彩鮮艷的木雕、石雕和磚雕;道路、溪流和建築的布局嚴格而和諧。空間變化充滿魅力,建築色彩典雅,展現了皖南古村落的獨特韻味。

西遞村是胡氏家族聚居的村落,起源於11世紀,在14~19世紀達到鼎盛。因為過去很少被戰爭摧毀,也沒有受到現代經濟發展的影響,所以這個村莊仍然完好無損。現存明清古民居124間,祠堂3座。2000年,165438+十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西遞過去被稱為西川,因為在村西約5公裏處是清代的“交貨地”,因此得名西遞村。

據當地胡氏族譜記載,西遞胡氏始祖為之子。1465之後,西遞人口急劇增加,財富迅速積累,開始修建大量的房屋、祠堂和牌坊。從1573到1620,西堤村重建了惠源橋和古萊橋,並在兩橋之間的運河沿線修建了壹批房屋。從此,西遞的中心逐漸東移至匯源,西遞的發展達到了頂峰。

西遞村依山傍水,遵循中國天人合壹的傳統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村莊與當地的地形、地貌、景觀等自然風光融為壹體。西遞村以親愛堂和追慕堂為中心,沿前溪和後溪呈帶狀布局。寬約3米的主街、魯恒街、前汴西街和後汴西街構成了主幹道骨架。“親水”是徽州古村落的共同特征;在街道和小巷的兩側,有用排水明溝和運河建造的房屋,石凳,街道和小巷盡頭的井和池塘,以及溪流上的石橋,使人與水產生了密切的關系。

西遞村的古建築在布局和建築手法上具有鮮明的徽派特色。住宅建築的基本結構是帶梁或鬥的人字形坡頂,外墻圍護用山墻隔離。底部以黟縣青石為基,頂部做成重疊或凸弧狀,以青瓦為脊,末端形似馬頭。基於防盜和安全的需要,墻上的對外窗戶都很小,大多用易縣青石雕刻而成的花卉和幾何圖案裝飾。大門以易縣青石為框,上部鑲嵌門套。磚石雕刻裝飾有花鳥蟲魚或歷史場景,每壹種都有不同的吉祥含義。

以明清建築為主的宏村、西遞古建築群,既繼承了這壹地區千百年來形成的歷史建築成果,又因受到徽商和徽州官員的影響,吸收了其他地方建築藝術的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天人合壹”思想的影響下,西遞的建築與周圍環境融為壹體。顏色素雅;山墻錯落有致,天井緊湊通暢,光線柔和安靜舒適;梁架宏偉精美,形制規整;精美的雕刻的確是壹座令人驚嘆的建築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