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四川鹽亭特產有哪些

四川鹽亭特產有哪些

蜀中人文地理丨舌尖上的鹽亭之鹽亭米粉

舌尖上的鹽亭之金孔小麻花

鹽亭是嫘祖故裏,在這塊嫘祖發明養蠶織絲的土地上,也有許許多多的美食,讓鹽亭遊子旅居他處時亦時刻懷念故鄉的人與物。鹽亭火燒饃、方酥餅自不必說,金孔小麻花也是旅居客處的遊子的相思之物。土生土長的鹽亭人誰又沒吃過火燒饃、方酥餅、金孔小麻花呢?它們自然能代表鹽亭家鄉的味道,但是今天小編要講的卻是鹽亭的米粉。

米粉,是鹽亭地地道道的美食,行走在鹽亭的每壹條大街小巷,妳總能找到好幾處米粉店。鹽亭人愛吃米粉也不知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反正在我還很小的時候,街上就有大大小小的米粉店。在壹百多年前,砍柴人早早地就砍好柴,趁著天還未亮,行十幾裏山路,將柴挑給米粉店的老板,於是從早到晚,米粉店鋪的爐火都不熄滅。

時過境遷,鹽亭縣早已接通天然氣,小土竈早已經變成了整潔環保的天然氣竈,但是不變的還是那份濃濃的家鄉味道。在這味道裏,有童年的回憶、有上學的記憶、也有遊子對家鄉的濃濃思念。其實,走遍了大江南北、吃慣了八方美食的人,對故鄉的思念仍是濃縮在那壹碗紅紅的米粉湯裏。鄉土難離,哪怕喝壹口家鄉的水,心裏也是甜的。行走在鹽亭的邊邊角角,心中總有數不盡的回憶。

時光已去,再見鹽亭,看落葉翻飛,睹日月輪回。說不盡的故事,還在壹幕幕上演,自強不息的鹽亭人,壹代接著壹代,走出去,再回來,走出去,再回來……

壹城壹味丨舌尖上的鹽亭

鹽亭縣位於綿陽市東南部,是黃帝元妃(正妻)嫘祖故裏,是古郪國的壹部分,也是古郪國的鹽場所在地。因境內多鹽井,鹽鹵出產豐富而得名鹽亭。全縣幅員遼闊,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36個鄉鎮(含1個民族鄉),總人口62萬人。是首批“全國綠化模範縣”,也是“全國產糧大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全國生態建設百佳縣”、“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四川省現代畜牧業重點縣”、“省級新農村建設成片推進示範縣”。

鹽亭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大氣環境質量優良。彌江、梓江穿縣城而過,鳳凰山、五指山、負戴山、昆侖山群山環抱,高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嫘祖文化廣場、兩江廣場、濱江休閑帶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走過歲月 ,穿越四季,人們在鹽亭大地耕種、采集、撿拾,挖掘,捕撈,享受並感恩這大自然的饋贈。

“鹽亭的酸菜,呀呼嘿……”壹首民謠,道出了鹽亭的壹味美食——酸菜。

酸、甜、苦、辣、麻是食之五味,五味之中四川人天然偏愛麻辣,鹽亭人兼愛酸,又得壹味鹽,更不怕吃苦,可謂五味歸宗矣。即使用現代的標準來判斷,鹽亭產的食鹽是鹽中的極品,雖然在這個古老的產鹽地,鹽業生產已經停止,但我們仍然相信鹽亭鹽是自然賜給鹽亭人民的壹個珍貴禮物。

鹽亭的酸菜,可以炸、可以炒、可以煮、可以蒸,可以做主菜也可以做輔菜。當然酸菜在不同的地方制作手法稍有不同,鹽亭的酸菜和別的地方的酸菜味道也很不同。我外婆做的酸菜用的是獨門秘方,味道尤為不同——色澤和市面銷售的壹模壹樣,但是其味道壹點也不酸,可謂酸菜中的極品(聞之有味而食之不酸,這或許和外婆不喜歡食酸有關吧,總之這秘法酸菜味道很棒,酸菜不壹定非得酸才叫酸菜——在外面菜館的酸菜我基本是不吃的——太酸)。

酸菜也可以搭配以米飯,就是壹道開胃的酸菜炒飯;酸菜配以豆芽,就是酸菜豆芽湯;酸菜配以粉絲,就是酸菜粉絲湯;酸菜配以蒸肉,就是壹道酸菜扣肉……

作為壹個地地道道的鹽亭人,無不喜歡鹽亭的米粉,這米粉重要的壹味輔料也是酸菜。吃壹份米粉,再點壹個大大的包子,就好比叫兩根油條壹定要來壹碗豆漿,那混搭味道只能三個字形容——美極了!在外鄉歸來的鹽亭之子,總要來壹碗米粉品壹品家鄉的味道,並憶壹憶童年。

登上望江樓 ,來碗彌江酒。叫壹份米粉,點壹個火燒饃。從日落到日出,壹天就過去了。當太陽再次升起,新的壹天,又在鹽亭酸菜的味道中鋪陳開來。

今天當我們有權遠離自然,點擊屏幕,享受著外賣小哥送來的美食的時候,最應該感謝的是那些通過勞動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們,也感謝各平臺的騎手們——網絡讓我們和美食的距離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