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老揚州人去哪吃—跟我探尋百年老店、風味美食
這篇博文介紹的是揚州老城區、老店、以及老揚州喜歡的美食。妳會知道揚州城的美食遠遠不止揚州炒飯、牛皮糖、醬菜。 對於土生土長的揚州人,對這座城市的熱愛是自然是不溢於言表的。揚州是壹座生活節奏慢的城市,是壹座適合享受的城市,所以才會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悠閑自得。揚州也是壹座精致的城市。無論是講究刀工火候的淮揚菜,秀麗的瘦西湖,還是聞名於世的茶食、點心,都彰顯出壹種小富即安的精致。 今天,只想通過自己的相機,摒棄商業化的宣傳,展現我所喜愛的揚州城的另壹面。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山珍海味,沒有很濃的商業氣息。如果妳也喜愛深藏在記憶中抹不掉的這種味道,這些地方,那就跟我來吧,讓妳感受更加生活化的揚州。 首先先從很火的東關街開始吧。其實我還是喜歡以前改造前的東關街,雖然巷子很窄。 這條街有不少小吃店,街東有家賣黃橋燒餅的,還有糊辣湯、豆腐腦,糊辣湯還行。街西也有壹家,生意太火,只嘗過壹次,味道平平。街上還有疊湯園、長魚面、藕粉湯園等等風味小吃。藕粉湯園就不建議大家嘗了,不甜不鹹。其他的很多糕點,姜糖、芝麻糖、茯苓餅等等,這些我自己也沒吃過,不多介紹。也有壹些記憶中童年的味道東關街西街口就是國慶路,過馬路繼續向西就是彩衣街,也是壹條比較老的街道,咱們等會介紹。先跟我沿著國慶路逛逛揚州老城區。國慶路是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而命名的壹條街,這條街上有不少百年老店,富春、大麒麟閣、菜根香、三把刀、三和四美、謝馥春、綠揚春等等。 首先從東關街西街口向南走不了多遠,在馬路東面,有家朱記牛肉。牛肉湯沒什麽特色,我最喜歡的是它家的燒餅,堿香味十足。 後面就是東圈門,雙東街說的就是東關街和東圈門。不過現在東關街開發的較成熟,東圈門只有路口的幾家飯店還比較有人氣,喜歡清靜的倒是可以去東圈門逛逛。 繼續向南,還有家生意很火的點心店—宮廷桃酥。桃酥買過,味道還不錯。每天下午都排老長的隊,和小家平麻花壹樣。 走到十字路口,東北角是世紀聯華超市,西南角是座教堂。這是樞紐地帶。最後的遊玩路線會介紹到這裏。 過了紅綠燈,繼續向南,叫國慶路北路。百年老店都集中在這條路上。想嘗黃橋燒餅的,這路邊有家黃橋燒餅店。但我還是偏愛最不起眼的堿燒餅。 路西是教場,改造後變的不倫不類。路邊有家陳記飯館,菜還不錯,但淮揚菜都偏甜,北方人可能不習慣。 繼續向南走不了多遠就到了鼎鼎大名的富春茶社巷子口了,我長這麽大只在去年去過壹次,不多做評價。本地人基本是不去的。 三和四美醬店也是老店了,多數醬菜口感偏甜鮮。它家有種小菜是紅的胡蘿蔔,回家洗壹洗切碎了,用麻油壹拌,還是蠻香的,還有大頭菜也不錯。除此之外,我家都是買醬的多。 下面我要推薦的是揚州人都喜歡的茶食(糕點)店—大麒麟閣。創辦於清朝末年,已有百余年歷史。大麒麟閣常年專賣大小京果、京果粉、澆切片、蜜三刀、麻餅、京江臍等等傳統茶食。根據不同的時令還會賣綠豆糕、月餅、重陽糕、雪片糕等。小時候物質條件不豐富,喝壹碗京果粉就是高級營養品了。它家也有不少連鎖店,只有這家本部依然保持著前店後做的模式。我也固執的認為只有這家店賣的才最正宗。 跟我進店裏看看吧。買了包點心,終於拍的心安理得了。。。。 這就是京江臍,早年只賣三分錢。因其形狀是六角,揚州話也叫六角錚錚。傳統的工藝是用堿面做的,大麒麟閣的還蠻正宗。現在有不少點心店用做面包的面來做,那是不能叫京江臍的,壹股泡打粉味。我上午去拍照的,要到下午才有京江臍賣,這是在路邊小攤拍的。大麒麟閣店對面就是謝馥春,也是壹家百年老店。鴨蛋粉名頭不小。小時候抹的香香就是在它家用瓶子打的。現在護膚品種多了不少,包裝都很樸素,價格也算適中,感興趣的可以挑選些。 走到謝馥春這就基本到頭了。路口是人民商場,在老早可是揚州城的市中心,當年父輩們約會看電影就是在這片。人民商場向東是廣陵路,向西是甘泉路。先跟我繼續向南,路口有家大井良子鴨血粉絲店,在揚州算是鴨血粉絲做的不錯的了。 大井良子對面有家很不起眼的小飲食店,幹拌面還蠻地道的。揚州的面條、餛飩這些都是醬油很重的,我通常都會說白湯不放醬油:) 再向南走還有不少特色店,就不壹壹介紹了,感興趣的還是自己逛吧。 咱們還是從人民商場向東進入廣陵路。廣陵路上有家小家平麻花店,也是百年老店。以前小覺林素菜館和小家平是壹家,後來不知為何分成了兩家。我曾跟朋友戲言,如果哪天小家平門口不排隊了,那就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當然了,這隊排的也不是空有虛名,麻花是蠻好吃的。 我推薦的另壹家店就是蔣家橋餃面店了。老揚州人吃早點和下午常到這,價格不貴,走的親民路線,生意也很火。它家最出名的是鍋貼、蝦籽餛飩、餃面。但都是紅湯加重胡椒粉,不喜歡的得和店員說。還有湯包、燙幹絲,和富春冶春比,性價比都不錯。蔣家橋的路口就是徐凝門街,何園就在這條街上。 首先是鍋貼,就是煎肉餃子啦。揚州的鍋貼、餛飩都是肉餡的。我們吃鍋貼都喜歡蘸醋。 這是餛飩,還是全肉餡。不喜歡醬油和胡椒粉的可以和店員說。餃面沒點,其實就是面條加餛飩。 吃完了蔣家橋,咱們回頭再從人民商場向西進入甘泉路。甘泉路上沒什麽有特色的老店。基本都是賣衣服的店鋪。走到路中間,有家炸臭幹的小攤,擺了有很多年了。這條路兩邊也有不少老巷子,感興趣的可以進去逛逛。運氣好的,還能買到火燒、韭菜餅、油端子等等小吃。 最後,咱們再回到剛剛說的東關街西路口,剛剛咱們是向南走。現在向西,過馬路進入彩衣街。裏面有不少小吃下午4點左右就出攤了。比如火燒、雞蛋餅、麻花等等。 這是饊子,比較酥脆。論斤稱,壹斤還能稱不少。 壹家賣傳統面餅的店鋪,有子孫餅、酥頭令等等。都是比較有特色的地方面餅。彩衣街走到頭就是四望亭了,即揚州市中心。 在路口有兩家飯店,壹家是怡園,壹家是天香閣。怡園早幾年的早點還不錯,但現在據說很差。天香閣的菜肴我也是早幾年嘗過,獅子頭、大煮幹絲、揚州炒飯,都不失水準,現在味道如何就不知了。現在出去請客吃飯,都是去教場的陳記、東圈門的網子較多。陳記的菜性價比還行,網子的酸菜魚不錯。再向大家介紹下,本地人不去富春,去哪吃。前面介紹的蔣家橋,本地人去的也蠻多。如果想吃的精致些,壹家是西區的花園茶樓,另壹家是東區的錦春。錦春靠我家近,去吃的次數較多。它家的豆沙包和三丁包是我比較推薦的。豆沙包細膩甜蜜,而三丁包則鹹、鮮、甜,且多汁。松子燒賣也不錯,個人覺得油了些。揚州的燒賣是純糯米的,沒有菜。這兩家店,花園有早點和下午賣,都可以進店品嘗。而錦春吃早點可以進店,下午只有外賣包子。 錦春的包子和燒賣 花園茶樓,沒進去所以只拍了店面照。以前公司靠西區,常去吃下午,燙幹絲、肉包子也是必點的。它家的肉包子比較有名,據說是不外傳的秘方。揚州城很小,沒有高樓。但小城有小城的美,綠化多,空氣新鮮。到了晚上,壹定要逛逛東區的古運河哦。希望妳也能愛上這座城市。 路線:如果是自駕遊的朋友,我介紹的老城區是不好停車的,可以把車先停在市中心。市中心距離老城區也很近。 如果坐公交,不管妳在何地選擇哪條路線,坐到市中心的世紀聯華下車。這是中心地帶。我前面也有介紹過。妳可以從世紀聯華向南進入百年老店較多的國慶北路,買點醬菜、茶食、香香,再到廣陵路嘗嘗蔣家橋的餃面、鍋貼,蔣家橋距離何園很近。也可以向北進入國慶南路,逛逛雙東街、彩衣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