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不是高大上的詞匯,而是女生發現自己的軟肋和鎧甲:我愛吃,還怕胖,還容易胖。但無論生活如何,只要有好吃的,我就能快樂地活下去。生活有好吃的在,就不怕走投無路呢。
其實吃貨是以前別人對自己的說法,後來成為自黑的壹種說法,後來漸漸白化了。很多人都以作為壹個吃貨而感到自豪,成為壹個吃貨是壹件很潮的事情。如果不是壹個吃貨,就是沒生活的人,沒有情趣的人,不會享受的人,是很out的人。
1、吃貨,大多熱愛生活
吃貨是對壹種低調的小炫耀,我就是熱愛生活,無害利人。吃貨只是壹個縮寫,戀愛太麻煩,工作爬升慢,而美食,是取悅自己成本最低的手段了。只要好吃的東西劃過舌尖,就會感覺就算被整個世界辜負了也沒關系啊,就會感覺活著真好啊,能吃到這樣的東西怎麽會有人舍得死啊之類的。
“吃貨”這個標簽 涉及不到個人的性格、學識、財富等等的重要附加值 ,卻可以避重就輕的貼上簡單、可愛的標簽——虛晃壹槍,不僅掩護了自己,還找到了不錯的替罪目標。
2、吃貨,讓人覺得平易近人
標榜自己是吃貨的女子,未必貪吃,跟減肥也沒啥關系。她只是想讓人覺得:自己是個欲求很簡單的女子。主動暴露自己的欲求可以幼稚化自己的形象,使對方降低戒心。
正如《失戀33天》所說,男人都喜歡好哄好騙的女子。看到標榜自己是吃貨的女子,猶如看到了洞開不設防的心門:似乎男人只要滿足了她的胃,就能俘獲她的心!真實太劃算了。“美女,我能請妳喝杯卡布奇諾麽?”再木訥的男人,遇到吃貨也知道如何搭訕。
吃貨顯得有親和力,容易與人拉近距離。吃貨標榜的女生壹般人緣都不差的樣子,而且說自己是吃貨很容易把自己和那種不食人間煙火減肥的女孩分開來,感覺很真實,給人種鄰家女孩平易近人的感覺。
3、吃貨,即便胖也無所謂
吃貨算是個借口,對管不住自己嘴的妹子來說,吃胖了,愛吃肉,愛甜食,這都沒關系。吐個舌頭,人家是吃貨嘛~立馬萌度比只知道好吃的死胖子高很多。女人多多少少都會在意自己的體型和體重,自我標榜為“吃貨”有利無弊。
清瘦型可以收獲贊嘆式的誇獎,“吃貨還能這麽瘦,好羨慕啊!”
微豐型可以收獲由衷的贊美,“妳又吃不胖,多健康啊”
豐滿型可以收獲發自內心的理解,“看妳現在多勻稱,皮膚還很彈呢”
胖胖型可以收獲安慰式的祝福,“食得是福,看妳現在多可愛”
曾經聽過壹句特別勵誌的座右銘:吃自己想吃的,胖而短暫的活著!怎麽樣,是不是聽起來很理直氣壯,又不會讓人覺得寧願瘦死也不要胖的人簡直就是作死啊~~
4、吃貨,是個不錯的談資
吃這個話題太容易展開了,這年頭不流行見面聊工資(俗),也不流行聊天氣(簡單兩句聊完了),“吃貨”吃貨這個詞兒包含了妳在哪兒吃、費多大勁吃的、吃的什麽、跟誰吃的各種話題組合,容易切入,方便擴展,以食物討論為由交換大量信息,如果碰上個脾氣相投的姐們壹起聊聊煲仔飯的食材擺放方位對味道的影響,回家還能提升下廚藝。
另外,自稱吃貨的姑娘壹般都有那麽幾段為了“吃到”而尋尋覓覓的故事,這故事聊起來細細分析其中的艱難險阻以及最終吃到的成果,關於館子的各種神評論及向往之情,輕輕松松壹個中篇小說。
“吃貨”這個標簽 涉及不到個人的性格、學識、財富等等的重要附加值 ,卻可以避重就輕的貼上簡單、可愛的標簽——虛晃壹槍,不僅掩護了自己,還找到了不錯的替罪目標。
當然,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
5、吃貨,其實也是“活的糙”
吃貨這個詞太奇怪了,會吃的是老饕,貪吃的是嘴饞,什麽都吃的是飯桶,“吃貨”是炫耀,是不懂裝懂,是什麽都吃,又希望別人覺得他什麽都懂,味覺並不高明,吃著泡面也要做出自己很懂吃的樣子,拿飽腹用的快餐當美食,偶爾做個可樂雞翅番茄炒蛋,刀工火候食材選擇壹概不需要,做出了壹份菜他就是美食大家。這些,簡直就是對吃的沒有要求,不是糙是什麽~~
不管“吃貨”有何種意義,在己不在人,自己開心樂活就好。
是誰說的:難過的時候就吃東西,因為胃和心的距離很近,當妳吃飽了的時候,暖暖的胃會擠占心臟的位置,這樣心裏就不會覺得那麽冷清,那麽空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