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參閱維蘇威火山腳下城市遺址中發現的炭化食物、關於烹調和飲 食的大量圖像資料以及許多文學著作中的參考資料,古羅馬的飲食習俗就可見壹斑。在提比略執政時期,羅馬人對飲食變得更有興趣。當時有壹個名叫阿皮西烏斯的美食家,在他編著的《論烹調》壹書中搜集了廣為流傳的食譜。然而飲食在羅馬早期卻完全是另外壹回事,吃只不過被當作壹種必不可少的行為。當時吃的非常簡單,谷類和蔬菜是主要食物,而且無需特別加工。
典型的食品是壹種叫做普爾斯的麥片粥,還有用豆子、小扁豆、鷹嘴豆或者青菜如苣蕒菜或卷心菜等制成的湯。公元前2世紀以前,吃面包甚至也不很普遍。羅馬與東方初次建立聯系後,飲食習慣開始發生變化。調味品、上等的葡萄酒和來自黑海南岸壹個叫本都的古王國的櫻桃、亞美尼亞的杏、非洲的椰棗等新品種水果逐漸出現。
食品的加工愈加精致,食品的選擇也愈加豐富。主食有更為精美的面包品種、有酥脆的或松軟的面包圈以及包著美味可口餡的意大利面點等,範圍更加廣泛了。
新奇美味的大菜也許就是烹制的魚和肉。羊肉、家禽肉和豬肉是最普通的肉類;牛肉被當作奢侈品,只在特殊場合享用。羅馬人也吃壹些野味兒,特別是野兔、鹿、野豬和野雞。由於森林茂密,狩獵已成為壹項非常普遍的活動。最值得稱道且令我們驚奇的是用肉類外加調味品烹制出的美食,其中最令人稱奇的要數火烈鳥和睡鼠做成的美味佳肴。有的美食家甚至在自家用帶有螺旋形跑道的陶制籠子餵養睡鼠。
各階層的人都普遍喜歡吃魚,烹制的方法包括煮、凍、烤三種。這裏的主要食物是當地捕到的鳳尾魚、沙丁魚、鯖魚、海膽、魷魚和龍蝦,也有美味的鱘魚和大比目魚。最富裕的家庭還擁有養殖魚和貝類的魚塘。公元前1世紀,塞爾吉奧·歐拉塔在菲拉格林野外建立了養魚場,以滿足新的大規模需求。
羅馬人極為喜愛吃魚,以至於用魚為主要成分制作的被稱為加勒姆的調味醬成為餐桌上每道菜所必不可少的。制作這種調味醬是將魚的內臟取出浸軟,直至可以過濾為液體醬,其過程需要時間和技巧。事實上,加勒姆是壹種奢侈品,其售價很高, 售出數量也有限。
[1] [2] 下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