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她坐落於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和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超過六百萬,城區常住人口超過二百萬。她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也是4個全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壹。位於江蘇省東南部,也是全省最南的城市。東鄰上海,瀕臨東海;西抱太湖,背靠無錫,隔湖遙望常州;南臨浙江,與嘉興接壤,所轄太湖水面緊鄰湖州;北枕長江,與南通、泰州隔江相望。市中心西距南京市219千米,東距上海市區80千米。是江蘇省的門戶,上海的咽喉,蘇中和蘇北通往浙江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歷史文化
天堂蘇州,東方水城——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蘇州是中國著名古都,曾為春秋之吳國、戰國之越國、三國之孫吳、元末之張吳等多個政權的首都,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經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證為中國第壹古城。她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和集大成者,亦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傳統文化發達、歷史底蘊深厚、風景秀美如畫的城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壹的蘇州園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跡。蘇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逾4200年,是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園林城市。壹般認為,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已歷經2500多年的滄桑。蘇州也是中國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著古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壹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古跡名園”的獨特風貌。
自然環境
蘇州地區河網密布,市區是江南水網的中心和全國河流最密集的地區,周圍是全國著名的水稻高產區,農業發達,有“水鄉澤國”、“天下糧倉”、“魚米之鄉”之稱。這裏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因其從古至今繁榮發達、長盛不衰的文化和經濟,被譽為“人間天堂”,素有“絲綢之都(絲綢之府)”、“園林之城”的美譽。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而有“東方威尼斯”、“東方水都(東方水城)”之稱。現今的蘇州已經成為“城中有園”、“園中有城”,山、水、城、林、園、鎮為壹體,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古韻今風、和諧發展的國際化大都市。2004年曾經成功舉辦世界遺產大會。2006年又舉辦了第三屆全國體育大會。
文化遺產
蘇州建城於公元前514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楚國叛將伍子胥建闔閭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春秋時期,這裏是吳國的都城,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有關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跡。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蘇州,沿用至今。蘇州城建城早,規模大,水陸並行,河街相鄰,古城區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為國內外所罕見。
蘇州園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占有拙政園、留園兩席;“吳中第壹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澱,使其成為遊客來蘇州的必遊之地;而唐朝詩人張繼的壹首《楓橋夜泊》,令古今遊客爭相來訪楓橋,聞聽寒山寺的鐘聲。
姑蘇城外自然風光秀麗,靈巖、天平、天池和洞庭諸山,點綴於太湖之濱,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
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加之文人墨客題詠吟唱,使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蘇州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園林中遊賞,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為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園林建築與景觀又有匾額、楹聯之類的詩文題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園“遠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拙政園“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蕩怡然自得的(怡園“畫舫齋”),還有表現園主企慕恬淡的四園生活的(網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不壹而足。這些充滿著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築、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壹起,使園林的壹山壹水、壹草壹木均能產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靈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拙政園和留園更躋身“中國四大名園”之列,網師園也頗負盛名。
蘇州被稱為人間天堂,富庶是其基礎、文化是其表征、和諧是其本質。縱觀中國城市史,歷朝歷代都有富庶的城市,也不乏文化昌盛之地,
蘇州經濟
2006年蘇州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4,820.26億元人民幣,總量居中國大陸第5位(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華東地區第二位(僅次於上海)、中國地級市第壹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78,236元(超過10,000美元),列中國大陸第二位(僅次於深圳)、華東地區第壹位(超越上海)。
城市媒體
蘇州廣播電視總臺
蘇州日報
姑蘇晚報
名城早報
行政區劃
金閶區(面積 37平方千米,人口 22萬人。郵政編碼215008)
(駐石路街道) 石路街道 | 留園街道 | 虎丘街道 | 白洋灣街道
平江區(面積 22平方千米,人口 24萬人。郵政編碼215005)
(駐觀前街道) 觀前街道 | 平江路街道 | 蘇錦街道 | 婁門街道 | 城北街道 | 桃花塢街道
滄浪區(面積 25平方千米,人口 33萬人。郵政編碼215006)
(駐雙塔街道) 雙塔街道 | 南門街道 | 胥江街道 | 吳門橋街道 | 葑門街道 | 友新街道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 (面積 258平方千米,人口 55萬人。郵政編碼215004)
(駐獅山街道) 獅山街道 | 橫塘街道 | 楓橋街道 | 滸墅關鎮 | 通安鎮 | 東渚鎮
蘇州工業園區(駐婁葑鎮) 婁葑鎮 | 唯亭鎮 | 勝浦鎮 | 跨塘鎮
吳中區(面積 672平方千米,人口 56萬人。郵政編碼215128)
(駐長橋街道) 長橋街道 | 越溪街道 | 郭巷街道 | 橫涇街道 | 香山街道 | 蘇苑街道 | 龍西街道¦ 藏書街道| 角直鎮 | 木瀆鎮 | 胥口鎮 | 臨湖鎮 | 東山鎮 | 光福鎮 | 西山鎮
相城區(駐元和街道) (面積 416平方千米,人口 34萬人。郵政編碼215131)
元和街道 | 太平街道 | 望亭鎮 | 黃埭鎮 | 黃橋街道 | 渭塘鎮 | 北橋街道 | 陽澄湖鎮 | 相城經濟開發區
常熟市(駐虞山鎮)(面積1263平方千米,人口105萬人。郵政編碼215500)
虞山鎮 | 梅李鎮 | 海虞鎮 | 新港鎮 | 古裏鎮 | 沙家浜鎮 | 支塘鎮 | 董浜鎮 | 尚湖鎮 | 辛莊鎮
昆山市(駐玉山鎮)(面積 927平方千米,人口 65萬人。郵政編碼215300)
玉山鎮 | 巴城鎮 | 周市鎮 | 陸家鎮 | 花橋鎮 | 澱山湖鎮 | 張浦鎮 | 周莊鎮 | 千燈鎮 | 錦溪鎮
張家港市(駐楊舍鎮)(面積 813平方千米,人口89萬人。郵政編碼215600)
楊舍鎮 | 塘橋鎮 | 金港鎮 | 錦豐鎮 | 樂余鎮 | 鳳凰鎮 | 南豐鎮 | 大新鎮
吳江市(駐松陵鎮)(面積1192平方千米,人口 79萬人。郵政編碼215200)
松陵鎮 | 盛澤鎮 | 同裏鎮 | 汾湖鎮 | 平望鎮 | 橫扇鎮 | 七都鎮 | 震澤鎮 | 桃源鎮
太倉市(駐城廂鎮)(面積 642平方千米,人口 47萬人。郵政編碼215400)
城廂鎮 | 沙溪鎮 | 瀏河鎮 | 浮橋鎮 | 璜涇鎮 | 雙鳳
蘇州美食
中國有“蘇、魯、粵、川”四大菜系,口味各不相同,人稱“東酸、西辣、南甜、北鹹”,蘇菜屬於“南甜”風味。蘇菜的特點是選料嚴謹,做工精細,因材施藝,四季有別,在烹飪上擅長燉、燜、蒸、燒、炒,並重視調湯,保持原汁風味。口味清淡趨甜,配色和諧。
著名的蘇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魚、清湯魚翅、響油鱔糊、西瓜雞、母油整雞、太湖蒓菜湯、翡翠蝦鬥、荷花集錦燉等。
蘇州小吃亦聞名天下,蜜汁豆腐幹,松子糖,玫瑰瓜子,蝦子醬油,棗泥麻餅,豬油年糕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嘗。
“得月樓”和“松鶴樓”是老字號的蘇式餐館;“老蘇州茶酒樓”以傳統蘇幫菜而聞名;“朱鴻興面館”和“綠揚餛飩”等物美價廉,比較適合大眾消費。
蘇州的主要美食街有:太監弄、十全街、學士街、嘉餘坊、鳳凰街、幹將路和石路金門商市美食街等。
蘇州的橋
護城河上的橋
吊橋
南新橋 金門
景德橋
幹將橋
紅旗橋
新市橋
人民橋
南園橋
覓渡橋
竹輝橋
東吳橋
相門橋
平門橋
京杭大運河上的橋
楓橋
何山橋
獅山橋
索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