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作者梁捷,是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教於上海財經大學,先後出版過多部著作。還翻譯過多本經濟學書籍。這本《看!這就是經濟學》,用壹次出門就餐的經歷,將所見所聞,以及這些見聞背後的經濟學原理串在了壹起,用經濟學眼光,看埋藏在日常現象中的大道理。
上海有個專門制作傳統上海蔥油餅的攤販,二十多年的平凡小攤,卻因為壹次美食節目壹夜爆紅,每天排起長隊。幾塊錢的蔥油餅也被黃牛炒到了十幾塊錢,甚至城管部門也不得不出動人手維持秩序。
經濟學的思考離不開供給和需求。排長隊,黃牛和漲價都是市場需求大的體現,老板每天能提供的蔥油餅數量,就是他的供給。小蔥餅攤能做的蔥餅數量有限,老板也無可奈何。但這種供需不平衡的現象,有時候是故意的,這種故意的行為常被稱為“饑餓營銷”。
通過控制供應量,炒作產品的需求,從而刺激消費。持續的排隊也可以制造出壹種“人氣旺鋪”的印象,成為壹種活廣告,但過度的饑餓也會導致消費者轉向其他品牌和廠商,導致客人的流失。
上海的這個蔥餅攤也是這個道理,蔥餅的技術門檻不高,或許不同攤位的口味有些許變化,但口味因人而異的。排長隊和幾十塊錢的蔥餅,放在壹般的攤位上早就失去客戶了。為什麽這個攤位的蔥餅可以如此緊俏?可能消費者背後的需求不止是蔥餅這麽簡單。
前來網紅店排隊的人所看中的,是它的品牌和符號。或許真正在消費這個蔥餅的,是朋友圈。這種炫耀性的需求有個專業的名詞,叫炫耀性消費。這種蔥油餅的包裝袋和愛馬仕包相比,形式天差地別,但本質上是類似的,他們都是炫耀性的奢侈品,炫耀的價值要大於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
健身房是近幾年的潮流,很多人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用於健身,但健身最難的在於堅持。影響堅持的決定性因素,在於激勵機制,也就是“胡蘿蔔加大棒”,通過激勵和懲罰讓人們向壹個目標努力。但胡蘿蔔加大棒用的不好,可能會產生反效果。
在健身計劃中,有的人通過辦健身卡激勵自己,但人們常常低估了自己的懶惰程度。辦卡前認為既然交了錢就壹定會去,辦卡後認為既然交了錢,那去不去也無所謂。生活中也有很多激勵用的不正確的例子。
在以色列有個幼兒園,希望通過罰款減少接孩子的遲到現象,但罰款規定出來以前,家長每次遲到心裏都充滿了對老師的愧疚,主動希望減少遲到次數。罰款規定出來以後,家長就把遲到看成壹種經濟交易行為,也不必有什麽愧疚之情了。這裏的罰款機制失敗之處在於,它把壹種依靠感情和榮譽維系的非經濟機制轉變為經濟機制,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失敗的結局。
前往蘋果商店購買最新款產品的,大多是中上收入人群,但蘋果店的員工收入不高,員工自己不壹定會用最新款蘋果手機,甚至不用蘋果手機。蘋果手機是他們的工作,但不是他們的生活。蘋果手機在中國有大量的代工廠,但實際上中國工人從每壹臺蘋果手機中獲得的回報微乎其微。
中國數十萬人每天在流水線上努力地工作,憑什麽只拿壹點工資?如果說是不公平的價值分配和收入分配導致如此高的貧富差距,那是什麽決定了收入的高低,最後導致貧富差距?
收入的決定因素有很多,比如學歷和教育背景、個人能力的稀缺性、工作地點、工作環境、工作時間等等。有壹句俗話“錢多事少離家近”,是對工作的理想追求。錢多是目標,但少了事少和離家近,也不壹定讓人羨慕。
高收入帶來的也可能是為了保證高收入的高支出。高收入人群的時間緊張,為了趕時間通勤可能不得不打車,為了趕時間吃飯可能不得不點外賣,甚至沒時間帶孩子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可以托管的學校,這些都是高收入人群可能要面對的高支出。
如今工資已經不是貧富差距的決定性因素,人的收入可以分成兩塊,壹塊是工資收入,壹塊是資本收入。在金融資產高速發展的今天,貧富差距很大壹部分是金融資產造成的。2000年左右各地房價普遍在幾千元每平方,如今的房價動輒上萬。除了資產的增值,還有很多普通人因為拆遷壹夜暴富,這就是金融資產的驚人力量。
但高回報也意味著高風險。金融資產的定價常常因為不斷積累炒作出現泡沫,泡沫壹旦破滅後果不堪設想。多次金融危機以及18年的P2P暴雷都是血淋淋的例子,投資有風險,需謹慎。
書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經濟學思考,比如上班摸魚、房東和租客的關系、壹杯咖啡壹根鉛筆背後的國際貿易等等。當然書中提到的不僅只有生活小事,還有對深層次經濟學問題的思考,比如上文提到的貧富差距,以及教育投資、養老金問題等等。如果對經濟學感興趣,又不喜歡枯燥專業的經濟學書籍,本書是個很好的選擇。
如今的生活,每個人在現實的壓力下行色匆匆,作者在書中提到:
在兩點壹線的軌跡運動中,跟隨作者的角度,思考身邊現象背後的經濟學現象,感嘆壹句“這就是經濟學!”也不失為壹種調節生活的趣事。好書,值得推薦!
這裏是@兔先生的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