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世界各地的節日

世界各地的節日

中國

/artx/jieri/

日本

節分(2月3日):是日本人驅除邪氣和迎接春天、祝願幸福的節日,每年2月3日在寺院和神社中舉行特殊的驅鬼儀式,以示把惡鬼趕出去,迎接福神到來。商店裏有專門出售供節分用的“福豆”。據日本的民間傳說,在這壹天裏,吃掉和自己年齡數目相同的“福豆”,就可以無病無災。

偶人節(3月3日):也叫做“女孩節”。每逢這壹節日,各家各戶的男女老少都要喝用糯米釀造的白米酒合家歡聚,向女孩子表示祝賀。在日本各地,女孩節的習俗雖然不同,但每個有女孩的家庭,父母親尤其是外祖父母,都要在女孩滿壹周歲這壹年的3月3日為她買壹套精美的小偶人。女孩從壹歲起得到的這些小偶人,以後每年3月3日都要陳列在客廳裏,直到離開父母出嫁時帶走。

櫻花節(3月15日-4月15日):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中旬,是日本自南至北櫻花開放的季節,人們在櫻花樹下擺上豐盛的酒宴,或合家歡聚壹堂,或邀請三五好友,壹邊吟詩作畫,壹邊開懷暢飲,壹醉方休。青年男女們在櫻花叢中追逐嬉戲,談情說愛,更多的人是攜帶米酒和野餐食品,賞花遊玩,至晚方歸。京都嵐山、園山公園的櫻花等,每年都吸引著眾多遊客。上野公園、新宿禦園、千鳥淵公園、隅田公園等,也是觀櫻名園。

登山節(7月1日-8月21日):日本是壹個多山的島國,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愛好登山運動,每年7月1日-8月21日為登山節。日本第壹高峰是本州島中部距東京約8O公裏的富士山,它是日本的驕傲和象征,是日本人心目中的“聖山”。過去,日本人把登上富士山視為壯舉,男子漢只有登上這座“聖山”之巔,才不會被人譏諷“沒出息”。在登山節裏,富士山下分外熱鬧。不僅居住在近處的日本人全家出動,而且不少精力充沛的青年人從老遠的都市或鄉村趕來,參加壹年壹度的登山活動。年輕人在野外露宿,在碧波蕩漾的富士五湖中遊泳、垂釣,在山間溫泉洗浴,領略湖光山色,觀看山間飛瀑和日出勝景,山上山下壹派熱鬧、歡樂的氣氛。

七夕(7月7日):這是由從中國傳人的風俗與日本習俗相結合的產物,又稱“七夕祭”。原來,這壹天是慶祝遙隔銀河兩邊的織女星與牛郎星壹年壹度相會的日子。現在每年的這壹天,人們把寫有自己願望的紙條系在帶葉子的竹枝上,希望自己的願望早日實現。

盂蘭盆節(8月15日左右):是日本民間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又名“魂祭(鬼節)”、“燈籠節”。原是佛教徒為追祭祖先之靈、祈禱冥福而舉行的儀式。日本人相信,若沒有人為死者的亡靈祈禱,那些亡靈便永遠得不到超度,撫慰亡靈會使自己生活得更美好。壹年壹度的盂蘭盆節慶典,香火越來越旺,成為日本人家庭團聚、合村娛樂的日子。盂蘭盆節正好趕在暑假,因此大多數家庭打點行裝準備長途旅行;在外工作的人回到故裏家鄉,參加盂蘭盆節慶祝活動。

中秋(8月15日、9月13日):日本人習慣上稱作“月見”,在每年8月15日夜和9月13日夜滿月時進行。每逢這時,人們就在住房前飾上芒草,向月亮供上酒和糯米團子,合家賞月。有的地方也和中國壹樣,有吃月餅的習慣。

重陽(9月9日):壹般叫“禦九節”,又稱“禦宮日’”。作為秋天蔡事的壹個節日,在九州壹帶尤為盛重,有的地方甚至過“三九日”(即9月9日、19日、29日三天)。有的地方在這天有吃茄子、喝菊花酒的習慣。

七五三(11月15日):七五三是日本獨特的壹個節祭日。每逢11月15日,家有5歲男孩和3歲、7歲女孩的人家,必定讓孩子穿上鮮艷的和服,去參拜神社,願神靈保佑孩子健康和順利成長。這壹天,孩子們都要吃“赤豆飯”,還要吃“千歲糖”,這是專為慶賀“七五三”而做的紅色或白色的棒形糖果,希望孩子吃了可以活潑健壯、長生不老。古時日本人視奇數為吉祥之數,其中“七五三”又是最無忌諱的數字。

聖誕節(2月25日):聖誕節在日本很盛行。孩子們在這壹天也像西方那樣,可以得到大人們準備的“聖誕老人”的禮物。

新加坡節日及風俗

新加坡的各民族按照自己的歷法有著不同的節日與風俗。華人有很多傳統的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和衛塞節等。

農歷春節

是壹個重要的節日,也有許多獨特的習俗,如家家戶戶要大掃除,門上要貼春聯,要倒貼“福”字,除夕夜全家老小要在壹起吃團圓飯,孩子們要守歲以便延長壽命,到了午夜時分家長們要祭神拜祖先,大年初壹開始小輩要帶著桔子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小孩“紅包”----壓歲錢。過年時要穿新衣,說吉利話,吃的東西也很講究,如魚象征年年有余,年糕代表年年高升,發菜代表發財,桔子代表吉利等。壹般華人大年初壹不掃地,否則好運氣要被掃掉。過年時,華人都喜歡去牛車水采購年貨。春節期間,也有社團組成的舞獅、舞龍隊作精彩表演。政府也舉辦“春到河畔迎新年”、妝藝大遊行等活動,增添了濃郁的節日氣氛。

清明節

是華人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清明日前後兩個星期,人們會攜帶祭品、鮮花,到墳場去掃墓,祭拜祖先。

端午節

原本是屈原投江紀念日,現在發展成包粽子拜祭神明的節日。新加坡每逢端午節便會舉辦龍舟比賽。

中元節

俗稱鬼節,由農歷七月初壹到三十號,整整壹個月時間都要設壇拜祭無主陰魂,在這期間有宴會、歌臺表演、喊標福物等活動,十分熱鬧。

衛塞節

在農歷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成道及涅磐紀念日。新加坡佛教總會在節日的前幾天就開始舉行壹連串的慶祝會,各佛教團體及寺廟張燈結彩,大放光明,象征佛陀的光輝世世代代照耀人間。

開齋節

馬來人最重要的節日當屬開齋節,每年回歷九月,回教徒從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壹個月後見到新月才可開齋,回教徒會把家裏打掃幹凈,裝飾壹番,穿上新縫的傳統服裝,備好各式美食糕點來慶祝開齋節,其熱鬧氣氛與華人的春節不相上下。

哈芝節

是回教徒前往回教聖地朝聖後隔天所舉行的重要宗教儀式,節日訂在回歷十二月的第十天,慶祝儀式主要是宰殺牛羊,感謝真主。

大寶森節

是印度人的節日,又稱屠妖節或萬燈節,家家戶戶會把房屋打掃幹凈,在住屋周圍點上燈,迎接守護神和幸運女神,印度興都教徒會舉行盛大慶典,用車載著神像遊行慶祝,有些教徒身上負著鐵架,刺著銀針,向神表示謝恩或贖罪。慶祝中心在小印度壹帶。

聖誕節

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是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節日,基督教堂會舉辦特別的慶祝儀式,教徒也會唱聖詩、訪問家庭。每逢聖誕節,烏節路壹帶都會張燈結彩,各大商廈都會裝飾壹番來吸引眾人,整個街道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耶穌受難節與復活節

耶酥受難節是在每年四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紀念耶穌犧牲的節日,是壹個莊嚴的節日,受難節之後的星期日便是復活節,慶祝耶穌的復活。受難節與復活節都是紀念和感恩的節日。

韓國

春節

春節是韓國人生活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與中國壹樣稱為“歲首”、“元月”。節前要制作大量佳肴,臨近除夕子夜時分,全家人團坐在屋裏守歲。陰歷節這天,男孩子放風箏,姑娘們跳跳板,大人們也要通過各種形式來表達驅邪和祈禱豐收的心願。春節時要拜家中老人,老人送子孫們“壓歲錢”。

元日清晨,朋友見面互道祝福。傍晚有“燒發”的習俗,把上壹年梳頭時

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聖地婚禮 航空旅行白皮書 黃金周出遊全攻略 掉落後的頭發存放在梳妝盒內,元日傍晚,將這些頭發燒於門外,以此避邪驅瘟。

上元節

“上元”指陰歷正月十五。上元節壹般從正月十四開始過,因此,十四日又稱“小上元”,十五日又稱“大上元”。

“藥飯”是上元節的上好飯食,除自家食用外,還用來待客和供祖。先將糯米稍稍蒸壹下,然後加入蜜、栗、棗、油、醬等再蒸,即做成“藥飯”。因當時視蜜為藥,所以把這種拌蜂蜜的飯稱為“藥飯”。

正月十五早飯前,不管男女老少都喝點“耳明酒”,據說喝此酒壹年當中不僅使人“耳明”,不患耳病,而且總能聽到好消息。吃三家飯會有好運氣,所以鄰裏之間做好飯後,總是互相品嘗。

正月十五整天都很熱鬧。除了進行跳板、擲投骨等娛樂外,相鄰村莊之間還進行拔河、石戰、踩地神、火炬戰等遊戲。

端午節

端午節是壹年中除春節以外另壹個最大的傳統節日。這天,婦女們要用菖蒲煎水洗頭,還要用菖蒲的根削成簪子,上刻“福、壽”字樣,插在頭上,據說可以祛邪。最具代表性的節日活動是婦女們蕩秋千。在大樹下或秋千架旁,身著艷麗民族服裝的婦女,或單人或雙人,或人們的註目下,踏上踏板,蕩向藍天,她們的彩裙在空中飄舞。

中秋節

中秋節時,在外工作的孩子壹般都回家團聚,忙完春夏農活的人們享受著新鮮的瓜果。這天,人們用新糧做成多種多樣的美味食品到祖墓去祭奠,不管離家多遠,都要去。到墓地後,首先上墳,然後,在祭桌上擺上食品,依次(年長者在前)倒酒叩頭,舉行祭拜。

婦女們集體織布比賽是中秋節特有的民間活動。此外,還有摔跤、蕩秋千等。

馬來西亞

春節

農歷正月初壹,是華人新年、節日風俗和中國漢族春節大致相同。

大寶森節

每年1月下旬至2月初舉行,是印度教徒對印度神LORDMURUGAN的奉獻禮,信徒們帶上枷鎖,手攜鮮花水果,向神許願。

開齋節

是馬來人最重要的節日。每逢伊斯蘭教歷9月,全國穆斯林都要實行白天齋戎禁食,齋月後第壹天就是開齋節。節日前夕,穆斯林要進行慈善捐贈活動。節日清晨,穆斯林們在教堂舉行隆重的禱告儀式,之後互相祝賀。節日裏,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家裏,同親人團聚,親朋友好友互相拜訪祝賀佳節。

佛祖節

佛祖釋迦牟尼誕辰(5月25日),也是紀念佛陀成道和圓寂的日子。在這壹天清早,所有佛教徒都焚香頂禮膜拜,人人食素,家家戶戶點起油燈,所以又名"燈節"。

花卉節/遊行(7月)

歷時壹周。屆時,吉隆坡將成為美麗的花園城市,全市到處百花爭妍競艷。花卉周的高潮是壹項千姿百態、百花齊放的大規模花車遊行,每年都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

國慶日(8月31日)

又名"獨立日"。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邦在英聯邦內獨立的日子,以獨立日為國慶日。

屠妖節(10-11月)

是"燈的節日",又叫"光明節"。人們點上燈火以慶祝當年降魔伏妖,獲得勝利。這是印度教徒的新年。節日裏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香煙繚繞。

聖誕節(12月25日)

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盛大節日,節日習慣和世界各地大致相同,但現在聖誕節成了年輕的壹輩的節日。

英國

1. New Year's Day(元旦),每年1月1日慶祝新的壹年開始。人們舉辦各種各樣的新年晚會,女王發表新年祝辭,各種教堂在除夕夜都做守歲禮拜。

2. St. Valentine's Day(情人節),每年2月14日,是3世紀殉教的聖徒聖華倫泰逝世紀念日。情人們在這壹天互贈禮物,故稱“情人節”。

3. St. Patrick's Day(聖帕特裏克節),每年3月17日,是悼念愛爾蘭的守護神聖帕特裏克的節日。

4. Holy Saturday(聖星期六),是Easter的前壹天。

5. Easter(復活節),壹般在每年春分後月圓第壹個星期天,約在3月21日左右。該節日是慶祝基督(Jesus Christ)的復活,過節時人們多吃復活節彩蛋(Easter eggs)。

6. Easter Monday(復活節次日),是Easter的第二天。

7. Good Friday(耶穌受難日),復活節前的星期五,教堂舉行儀式紀念耶穌受難。在英國這壹天是公假,人們吃傳統的熱十字糕(hot cross buns)。

8. Ascension Day(耶穌升天節),是Easter第40天之後的星期四,也稱為Holy Thursday。

9. Pentecost(聖靈降臨日),是Easter後的第7個星期天,也稱為White Sunday。

10. April Fool's Day(愚人節),每年4月1日,該節日出自於慶祝“春分點”(vernal equinox)的來臨,在4月1日受到惡作劇愚弄的人稱為“四月愚人”(April Fools)。

法國

元旦

1月1日。親朋聚會,饋贈禮品或錢,除夕夜要將家中酒喝光(否則來年會遭厄運)。

聖母領報節

3月25日。此節是為了紀念聖母瑪麗亞領受天使向她傳報上帝的旨意,告知她將由“聖靈”感孕而生耶穌。

復活節

春分月圓之後的第壹個星期天(3月22日—4月25日間),放假約壹周。旅遊、團聚、吃復活蛋、互贈禮品。

聖靈降臨節

復活節後第50天,放假兩天。

五壹國際勞動節

5月1日放假壹天。鈴蘭為五壹節傳統花卉。各工會舉行大規模遊行。

國慶日

7月14日放假壹天。城鄉均有盛大慶祝活動,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舉行大規模閱兵式。

聖母升天節

8月15日(天主教)、8月27日(東正教)放假壹天。

停戰節

11月11日。部分單位放假壹天。由總統或總理向軍中功臣和兩次世界大戰中幸存的英雄頒發獎章。

諸聖節

11月1日放假壹天。到墓地憑吊已故親人(同中國清明節)。

聖誕節

12月25日放假兩天,事實上從12月24日起已開始放假,加上周末及元旦,假期可達10天。人們互贈賀卡和禮品,合家團圓,舉行聖誕晚宴(香檳酒不可少),基督教徒到教堂參加彌撒。

意大利

/ou/ydl/ms/20070511/13014.html

美國

/newsweb/guanzhu/2/wenhuashidian2.htm

德國

/read.php?tid=36558

澳大利亞

/20060303/n242113286.shtml

加拿大

/read.php?tid=13751

泰國

/HTML/001/012/002/002/4498.htm

瑞士

/ziliao/2003-07/22/content_987989_1.htm

墨西哥

/travel/2006/7/4/222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