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南果河的雨季:又是壹年美食季!

南果河的雨季:又是壹年美食季!

南果河地處深山熱帶雨林腹地,多樣性的植被,讓這裏有了許多隨手可得、取之不盡的食材。因此,吃在南果河,是大自然饋贈,我喜歡南果河那種來自自然的味道,是家鄉的味道。

在南果河有多個寨子,加上多民族的緣故,雖然所取食材相同,但是各個民族的做法有所不同,味道也就不同,我從小就是吃南果河的東西長大,養成了壹種特殊味覺,南果河的味最美。逢年喜事,對與我是壹場味覺盛宴,古代南京後裔漢族味、拉祜味、哈尼味等,加上壹杯甘醇的美酒,所有美味仿佛得到了升華,沁人心脾。

七月,在西雙版納是多雨的季節,也是美味的季節,因為這個季節南果河的熱帶雨林裏,隨著時雨紛紛,很多的菌子破土而出。就像有壹首兒歌所唱“天上下雨,地上冒泡,蘑菇出來,頂個草帽。”我們都會披上有塑料衣,穿梭在雨林裏,尋找著那壹道道屬於這個時節最美的味道。

雞樅就像壹朵朵撐開的小傘,密密麻麻長在雨林深處的某壹角落,每壹次發現都會有很多的驚喜。雞樅它不像很多其它菌類單獨開放,而是壹群群,用我們方言說就是壹撮壹撮的,長雞樅地方百白茫茫壹片,白色的東西在綠意處處雨林,顯得那麽明顯,與周圍的顏色形成了對比,給人視覺上很大的沖擊。采回來之後,壹頓美宴就要開始了。先把雞樅放在冷水裏淘洗幹凈,摘下和傘面壹樣的雞樅葉片,把它的桿壹根根撕成壹條條像肉絲壹樣,放到滾滾的熱水裏,放上壹點點當地小冬瓜豬油,少許鹽、醬油,稍煮壹會兒,清香夾雜著土雞香味就會撲鼻而來,就可以上桌了。清甜可口,壹種來自大自然雨林的新鮮,使自己的味覺歡悅起來,山珍回味都那麽意猶未盡。

大紅菌,我們當地人叫大紅蘑菇,形狀和雞樅差不多,只是顏色不同罷了,傘面呈乳紅色,傘葉下面到根部是暗蠟黃。殺壹只我們南果河的土雞,和大紅菌壹起放在土陶裏,支在火塘三腳架上,用木炭火慢慢燉,燉幾個小時吧,這樣出來的味道會均勻壹些,肉會有壹種耙了的感覺,放在嘴裏壹吸就可以把雞肉輕輕吸進嘴裏,大紅菌仍然不失爽口的翠。傳說中的小雞燉蘑菇中的蘑菇其中之壹就是大紅菌。爽口的大紅菌,有壹種甘甜的回味。

奶漿菌,暗紅色帶著少許蠟黃,用韭菜壹炒,那是地道自然之味,很脆,舌頭感覺沙沙茗茗,壹口下去妳還想再來壹口,就像多久不見的戀人,綿綿無絕期,恨不得頓頓都能以這來自自然的佳肴做下飯菜,讓吃飯不在是壹種平常事,而是像品茗壹樣,能讓人閑情逸致而又體會始於大自然的幽美,不僅僅美在嘴上,更美在心上。在版納多雨的七八月份,南果河的奶漿菌陸陸續續破土而出,因為它的味美,成了山珍市場的寵兒,走出南果河,走進大大小小的山珍市場,可惜的是南果河地方小,出產的奶漿菌非常有限。

竹根菌,這種菌在市場上幾乎買不到,只能在壹些偏遠的鄉村集市裏可以找到,並不是它很少的緣故,而是因為它容易變老,妳剛采下不過幾個小時就自己變老了,變得韌性比較緊,嚼起來和嚼軟塑料壹樣,有壹點難嚼,但絕對是練臉部肌肉的好材料,如果菌子老得狠,嚼壹次下來,臉兩邊肌肉都有酸漲酸漲地,最好是用兩只手給臉部肌肉按摩壹下,不然會緊得難受。

但是剛采下來地竹根菌就不壹樣了,竹根菌就是從竹子根部而出得名。它不像其它地菌子壹朵朵似傘,是壹簇簇,像剛剛開了苞的白菜,壹層層相互包裹著,在竹子黃葉鋪滿地,壹蓬蓬綠油油第竹林裏發現壹簇簇白色東西在竹子根部,那是多麽值得高興的事情,壹采下來就的趕快拿回家,然後洗幹凈了,時間不是很長的話,壹般還很嫩,用手撕成也可以或者用刀切,放到剛剛倒入水的鍋裏,放上鹽巴,醬油,野茴香,用心靜靜地等吧,水開壹會兒就行了。很脆,有壹點韌勁,像豬肚壹樣。竹根菌最美味的要數其湯,這也是在我們南果河經久不衰的原因,暖甜地湯汁,喝了讓人莫名心情舒暢。

在這個群菌爭武的季節,牛肝菌也不似弱,伸展開它那憨態可掬地身軀,它的身軀形狀也和壹般其它菌子差不多,就是壹把小小傘,但它要比其它菌子豐滿得多,體型也大很多,呈黃褐色。其它菌子采摘時是用手指捏,而牛肝菌是用手掌握。采回來之後,把牛肝菌切成壹片片,放到鍋裏用佐料炒著吃,香氣四溢,會有微苦,但那樣會讓妳覺得更美味。我最喜歡的做法是,切成壹片片,然後與豌豆尖壹起放入煮沸的鍋裏,弄成湯,綠色搭配褐黃色煞是好看,吃起來微苦夾著微涼,還有壹絲絲豌豆尖清香,非常爽口,壹口湯慢慢喝下去,暖到心上,來自大自然的柔甜久久不散。

雨季的南果河就是壹個多姿多彩地世界,許多熱帶雨林深處地珍貴山珍食材,特別是我最深愛的菌子,隨著雨季不約而同破土而出,妳爭我鬥,把自己最美的味道呈給這美麗的南果河,樸實的南果河人。

如果妳也愛著美食和雨季,就去南果河吧!